胡 娟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10061)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中风所引起的食物不能下咽,或咽下易呛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并发症,是由于双侧大脑皮层或者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者吞咽、迷走或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脑卒中后40%~70%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出现中风后吞咽障碍后,患者因经常发生食物及唾液流入气管,进而发生肺内感染,严重者可发生窒息危及生命。有的因为不能正常进食,或因剧烈呛咳而不敢进食,因而造成营养不良,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持续恶化。
1.1 一般资料 8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为85岁,脑梗死30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3岁,脑梗死30例,脑出血13例。所有患者均为患脑卒中病史2次以上者,病程14d~3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性别、年龄、病性、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脑CT或核共振(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脑实质有出血、缺血病灶);(2)吞咽困难,语言障碍,构音障碍;(3)软腭反射消失,咽反射减弱,无舌肌萎缩及震颤,舌体歪斜或卷舌,咀嚼肌正常或无力;(4)情感障碍,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或强哭强笑,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5)有2次或2次以上中风史,特别是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且上述症状超过20 d以上。凡具备(1)、(2)及(3)~(5)中任意2条者即可[1]。
2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护脑、控制血压、血糖及调节血脂,脑梗死患者加用活血化瘀等)和康复治疗。
2.1 治疗组 针刺组 取穴:廉泉、金津、玉液、翳风(双)、风池(双)、合谷。方法:用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及手指。使用0.35×50 mm毫针,廉泉: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由廉泉穴向舌根方向针刺,进针约40~50 mm,行提插强刺激,以患者自觉舌根麻胀感为度,再在其旁1寸处斜刺一针,针尖朝向直刺的针,捻针得气后勿再深入,两针深度基本相等。翳风穴向对侧翳风穴透刺进针约40~50 mm,行小幅度提插捻转,风池向鼻尖方向缓慢进针,进针约40~50 mm,行小幅度提插捻转,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感并向咽喉部放射。金津、玉液:嘱患者舌尖向软腭翻转,于舌系带两侧可以看到二穴,迅速平行于舌进针10~20 mm。不捻转,随即出针。合谷穴:平行于掌面向后溪穴方向刺入,进针40~45 mm。平补平泻,留针30 min。
2.2 对照组 选穴同治疗组,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2组均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吞咽功能恢复正常,声音清楚,精神正常,有软颚反射;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饮食偶有发呛,声音嘶哑较前改善,强哭强笑症状发作时能迅速控制,软颚反射减弱;好转:吞咽功能较前改善,进食时能下咽,可不用鼻饲维持热量,软颚反射迟钝;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者[2]。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本病属中医“喉痹”范畴。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痰瘀阻闭,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出现吞咽困难。因此,通过开窍化痰,疏通经络方法治疗。傍针刺法,早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详细论述,即“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采用这种刺法可以加强局部的通经活络作用。《灵枢·官针》就有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针刺深浅及针刺角度的运用,以适应十二经各种病症的“十二刺”。其中傍针刺法是十二刺之一,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症,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称“傍针刺”。临床中傍针刺法不仅单纯治疗一些痹症,对一些病程长且较顽固的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发现急性期疗效好于慢性期,对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较明显患者可加用灸关元与足三里补肾健脾、益气温阳。取穴方面,廉泉属任脉穴位,处于阴维,任脉之会。《针灸资生经》日:“廉泉主于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上气喘息,呕沫,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深刺廉泉可激发舌咽之经气,通利咽喉,诸穴并用引起平肝抑阳,升清降浊,开关利窍,标本兼治的目的。穴下分布有颈皮神经的分布,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布。主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暴哑等。金津、玉液二穴具有养阴活血,开窍通络之功效。穴下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神经纤维,针刺二穴可以改善咽喉部肌肉活动能力。合谷穴具有开关通窍之功效,主治中风口噤,口眼歪斜,喑不能言,吞咽不利。翳风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且为手足少阳之会穴。《素问·谬刺论》日:“邪客于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翳风主之”,现翳风穴善治口咽部疾患,可祛风,并能调节三焦气机;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同时足少阳又与循喉咙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针灸资生经》日:“风池主喉痹”,故针刺风池,可以疏调肝胆气机,柔肝养血健脑,豁痰利咽[3]。操作方面,傍针刺法均采用深刺,尤其是傍入的一针,要同直刺的一针针尖会于一处,达到一定的深度后,通过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引起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或弥散性脑软化,均可导致假性延髓麻痹,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导致延髓损害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均可导致吞咽障碍,饮食喝水出现呛咳,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针刺疗法可解除脑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细胞活化、减轻脑组织损害,提高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对脑血管收缩和舒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4]临床上采用傍针刺法治疗。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孙 燕,曹铁民.舌下针傍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96例[J].四川中医,2009,27(9):106.
[3]韩文功.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4例[J].吉林中医药,2008,2(4):284.
[4]闻霞,王金春,魏颖鸿,等.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