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声
——评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的缔结

2012-09-17 05:57
武陵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缔约税率关税

张 华

(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1911 年加、美缔结互惠协定是加、美经济史上一次重要的但未获成功的缔约事件。此次缔约虽然失败,但这一尝试却标志着北美紧密的相互依赖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时代。然而,国内外的学者对此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缔约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及其意义的认识尚欠不够①。笔者通过阅读相关的外交文件和专著,对1911 年互惠协定的缔结进行综合研究,以见教于方家。

一 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的缔结过程

加、美两国②,地理相邻,语言和文化相近,人种相同,经济和社会体制相同,整体上看,两国关系的发展是和平的,冲突和战争的次数不多。两国关系的紧张与冲突主要发生在边界和经贸争端两个领域,而随着边界争端在20 世纪初得到基本解决,经贸问题便成了两国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

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的缔约过程如下。

20 世纪初期,加、美两国出现了通过谈判降低关税的历史契机。1909 年美国国会通过《潘恩-奥尔德里奇关税法案》(以下简称《潘恩法案》)。对于该法案,塔夫脱总统认为它将会进一步恶化两国贸易关系。塔夫脱便以依赖加拿大纸浆的美国新闻出版业界对该法案的强烈反对为由,抵制了国会的要求。为防止形势继续恶化,美方遂向加方提出谈判解决由于该法案引起的关税矛盾。

对于美方的谈判建议,加方政治家的态度虽不一,但总体上是积极的。洛里埃政府虽然靠保守的关税政策成功地发展经济,但从未放弃与美国改善关系的目标,而且,如能达成一个好的协定,可以证明自由党是灵活务实的政党,也能为自由党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带来政治加分。对于《潘恩法案》,财长W.S.菲尔丁认为不过是虚张声势,因为实施最高税率相较于加拿大而言,对美国的损失更大[1]。加拿大内阁经过讨论后决定同意进行谈判。1910 年3 月,包括W.S.菲尔丁、塔夫脱、总督格雷勋爵和英国驻美大使布瑞斯在内的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加拿大在13 种对美出口商品上作了关税让步,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关税战。

但是谈判的结果刺激了美国政治家的胃口。1910 年夏季,塔夫脱进一步提出了缔结贸易互惠协定的要求。对于这次谈判,两国中实力较弱的一方——加拿大的心态十分复杂,既有向往也有恐惧,向往的是,能以优惠国身份进入世界最有影响的市场之一,意味着发展前景无限;恐惧的是,与美国紧密的经贸联系有可能会危及加拿大宝贵的独立。当然,美国也并非没有丝毫担忧③。但美国政府更多的是期待④。

双方在一个比美国建议的范围小得多的基础上进行谈判。谈判重点在自然产品——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和木材及其衍生品以及一些矿产品等方面。经过几轮磋商之后,正式谈判在1911 年1 月初开始,经过两个星期的艰难谈判,两国在1 月21 日达成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4 个关税清单:清单A 是一个主要包括农产品和自然产品以及少量工业产品在内的免税项目;清单B 是双方协定关税目录,主要包含清单A 产品的延伸产品以及一个数量很大的工业品如汽车、农机具等;清单C 是美国实施减税的加拿大产品目录如加拿大软木材;清单D 是加拿大对美国煤炭减税项目。加拿大对某些美国产品实施中间关税,而对大多数的美国工业品仍然维持保护关税;美国对加拿大自然产品实行优惠关税[2]。可见,美方让步多于加方。之后等待双方的国会批准。美国在3 月完成了批准程序。但是加拿大却因为洛里埃政府在11 月的大选中下台而使该协议未能在加方通过。1911 年互惠协定缔约失败⑤。

二 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缔结失败的原因

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缔结的失败,深层原因主要如下。

(一)两国互相排斥的贸易政策是缔约失败的经济原因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高速发展。加拿大经济也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中获得了长足发展。表1 资料可以说明加拿大1900~1913 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

从表1 来看,1900 年至1913 年,加拿大无论是在贸易量和投资额,还是在农业生产、铁路里程、人口总量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唐纳德·克莱顿将这段历史与19 世纪中后期历史进行了对比,认为:“洛里埃统治加拿大的15 年间,加拿大的繁荣昌盛与日俱增……一直到19 世纪将近结束时,几乎没有哪一件事是顺利的,……但20 世纪开始以后,几乎每一件事都导致联邦的成功。”[4]15620 世纪头十年,“它的GDP 增加了64%。加拿大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它那个令人羡慕的强大竞争者——美国还要快。”[4]161

造成加拿大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排除了美国商品的竞争,促进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第二,20 世纪初原料价格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高于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速度[5];加上运输费用下降,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下降,使主要向世界供应原料和农产品的加拿大的财政收入急剧上升。第三,世界资本充足,市场借贷成本低,为加拿大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解决了困扰加拿大多年的资本问题。第四,陡然增加的大规模的移民的到来,为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市场也相应扩大。

加拿大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加拿大人民的自主独立能力和民族主义思想同时增强。随着民族自信心的不断增强,加拿大对互惠协定自然会增强戒心,担心其通过艰辛努力获得的经济独立会因为互惠协定的缔结而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因此,相较于19世纪60、70 年代,加拿大要求与美国缔结互惠协定的意愿大大降低了。

反观美国,它在20 世纪初要求与加拿大缔结互惠协定的意愿和动力却在大大增强。1894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1911 年,美国人口接近1 亿。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人口。为了满足城市迅速增长的粮食需要,美国需要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并抑制世界性的粮价过快上涨,于是加拿大这个世界的粮仓对美国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另一方面,美国工业生产迅速扩张造成对原材料需求的猛增,也使美国更加需要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美国希望以缔结互惠协定为契机打开加拿大的市场,获取加拿大的资源,以加、美之间的自由贸易来实现北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1911 年互惠协定的缔结,标志着随着加、美经济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北美经济开始步入一个新时代。这与欧洲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才进行欧洲一体化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北美一体化的建设起步更早,而且是加、美经济长期互动、不断升华的结果[6]。

从贸易政策来看,来自加拿大的贸易保护主义与美国希望与加拿大实行自由贸易之间的政策相矛盾。自独立以来,美国对加拿大政策的目标是促使加拿大脱离英帝国轨道,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属,实现北美经济一体化。加拿大的对美国政策则是保持自己的帝国关系,抗衡美国的大陆霸权,竭力维持自己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独立性。因此,经济日益繁荣的加拿大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产业和市场,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经济独立,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维护政治独立,因此加拿大必然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由此可见,加、美之间贸易政策的重心完全不一致,对缔结失败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任何一国的贸易政策主要表现在其关税税率上,进出口关税的增减直接反映了该国的贸易政策。对加、美两国长期的关税战进行认真分析最能深刻地反映两国互相排斥的贸易政策。

先考察一下美国的关税情况。表2 显示了1866年取消互惠协定以来的关税水平,其保护主义主题与对加拿大的关税壁垒是很明显的。

1866 年以来应税从价进口税率平均在44%以上,进口关税水平稳步上升,《麦金莱税法》时期甚至达到了48%,《威尔逊-格曼法案》时期有一个临时的下降,但很快在《丁尼法案》时期又上升到47%。1876 年以来平均进口税率在25%以上。

再考察1866~1896 年加拿大的关税情况。加拿大为了自身发展被迫采取高关税应对南部邻居的关税政策。1866 年夏天,为笼络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省,以便加拿大联邦顺利组成,加拿大殖民地主动将关税降至15%,后来联邦成立后第一届议会也批准了该税率,以后7 年维持该税率水平不变。1874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工业品低价倾销,加拿大制造商和政府蒙受巨大损失,加拿大在同年将税率提高至17.5%以保护本国工业。1878 年9 月,持经济民族主义立场的麦克唐纳保守党政府上台,开始实施“国家政策”⑥,该政策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施保护性关税[4]55-64。1878 年,蒂利新关税提高到20%以上。表3 表明新关税政策收到明显的效果。

实行蒂利新关税后的1880 年和1881 年,出口总值达到和超过了前10 年的水平,两年中国家税率增长了将近50%[4]68。直到1917 年开始征收居民收入税,联邦政府大约60%的财政收入来自关税[3]62。

客观而论,加拿大19 世纪下半期以来的关税水平虽然高于欧洲,但比南方的美国要低,因为在19世纪下半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应税进口税率平均在40%以上,总的关税水平从未低于20%⑦。

加拿大和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实际上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不利于对方国向本国出口。美国关税高企给加方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866年废除互惠协定后,美国提高进口关税,造成了加拿大对美出口的严重困难。美国1890 年的《麦金莱法案》致使安大略省南部与纽约之间的大麦交易受到重大打击。1897 年《丁尼法案》又一次提高关税,加拿大深受其害。1883 年加拿大50%产品出口美国,1898 年,《丁尼法案》生效当年,对美出口降至27%。美国每次提高关税,都使加国对美出口遭受损失[7]。与此同时,美国关税不断提升也迫使加国不断提高关税应战。

1897 年W.S.菲尔丁修改了关税结构和税率。1898 年,加拿大针对美国的《丁尼法案》,又一次提高关税,《菲尔丁法案》增加一个条款,任何税率等同于或低于加拿大的税率的国家将享受低于最惠国税率12.5%的优惠。结果只有英帝国才有资格享有这项优惠。新的帝国优惠开始了。第二年,优惠税率提高到25%且仅限于帝国商品。这样,加拿大就形成了两级税率结构。加拿大重新回到英帝国的贸易轨道,英国再一次成了加拿大的主要市场。到19 世纪末,尽管美国仍旧是加拿大的主要进口国,英帝国却代替美国成了加拿大的主要出口市场[3]68。

美国对加拿大提高关税水平、实行帝国优惠大为不满,但更为不满的是加拿大实行的关税歧视。1898 年《菲尔丁法案》实施后,由于加拿大虽享有高度自治,但没有自由缔约权,作为自治领,它有义务遵守所有英国与它国订立之条约。加拿大曾要求殖民部解除自己遵守这些英国于其它国家订立条约之义务,未获成功。一些与英国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自然要求加拿大把优惠税率加以延伸。德国和比利时坚持认为,除非英国废除最惠国协定(而这是英国拒绝这样做的),它们就有理由要求同样获得加拿大提供给英国的优惠税率。加拿大不理睬条约义务,未给予德国优惠税率待遇。德国采取关税报复措施,菲尔丁相应地提高了德国商品的关税,把优惠总关税提高了1/3,与此同时和其它国家分别举行直接谈判。1907 年,菲尔丁根据与欧洲、拉丁美洲较小的市场谈判的结果,形成了三级税率:对英国实行优惠税率;对最惠国实行中间税率;对一般国家实行一般税率即高关税。美国属于一般税率之列。引起美国不满的是,法国并非最惠国待遇国家,却得到了中间关税。另外,1904 年,菲尔丁还针对加拿大企业对美国企业在加拿大倾销剩余产品的指控,首次对美实施反倾销税,菲尔丁灵活运用税率杠杆,增加了美国出口的困难。

为了反击加拿大的关税歧视和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1909 年,美国准备实施《潘恩法案》,对源自歧视美国产品的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

1911 年自由贸易谈判前,加美关税战愈演愈烈。谈判过程中,双方关税谈判立场迥异,矛盾很深,都想通过谈判降低对方关税,打开对方市场。加拿大关税谈判的目标是降低美国高关税以利小麦对美出口,同时保持自己对美国工业品进口的高关税水平以保护本国工业品市场。既要获得美国市场又要保持本国的经济发展与独立,又不融入美国,这就是加方的谈判立场。美国政府认为即使在自然产品关税上做出重大让步也要把加国重新纳入美国经济轨道,尽可能降低加拿大的进口关税以利美国产品对加拿大的出口,获取加方市场,这是美国政府的谈判立场。但是美国农民在关税谈判目标上与政府有矛盾,要求继续保持自然产品的高关税,免除加拿大小麦的市场竞争。加、美关税矛盾在历史中形成,积怨很深,很难调和。加、美两国的贸易政策对缔结失败造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二)两国长期存在的政党竞争是缔约失败的政治原因

双方政府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和达成的协议面临的是各自复杂的国内政党政治形势。1892 年的哈里森政府拒绝考虑互惠协定的可能性,认为加拿大农产品和美国农产品存在竞争,美国经济永远不需要加拿大。19 年后,塔夫脱主动要求互惠谈判,此时却认为加拿大的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美国所急需。这种政策上的变化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学上给出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美国国内的政党竞争。历来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和党1897 年以来连续执政,到1908 年,它的保护主义政策遭到了民主党的攻击。城市居民对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不满,危及到共和党的选情。民主党代表中西部和东北部工业城市的广大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主张改革高关税政策,与加国开展降低关税谈判。美国工商业界也支持互惠谈判,因为低关税有利于美国工业产品对加的出口。但是美国的西北部是反对互惠的,因为它严重影响到西北部广大农民的利益。共和党内部此时也分裂为两派,主张改革关税的派别批评在关税政策上固执己见的人,说固执己见将给共和党带来选举灾难。鉴于美国国内赞成互惠谈判的势力十分强大[8]332,塔夫脱不得不靠近民主党的立场,改变政策以适应形势需要。为了说服农民,塔夫脱内阁大力宣传,要从长远意义看待互惠,互惠协定将最终惠及美国农民[9]105-106。

然而,国会内反对互惠的人抓住克拉克的兼并言论大做文章[8]323-324,希望能藉此减少加拿大接受互惠协定的可能性。某些反对派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借重外部力量。例如,来自纽约的众议员本尼特要求通过一个决议案,其目的在于技巧性的提醒加拿大人民注意到可能的兼并危险[8]324。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互惠,塔夫脱连任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一些强烈反对互惠的政客甚至开始像当年辱骂罗斯福一样辱骂起塔夫脱来[8]332。反对派虽然没能阻止互惠协定在美国国会通过,但他们的激烈反对却引起了加拿大的高度警觉,从而激起了加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国内反互惠势力因此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意图——只要加拿大人民起来坚决反对该协议,该协议即使在美国获得通过也无效。

再从加拿大的政党竞争来看。1911 年互惠谈判及协议实际上给了保守党一个争取选民、夺回政权的绝佳机会。自加拿大联邦成立以来,国内一直存在着主张自由贸易、加强与美国联系的自由党和主张贸易保护、坚持帝国属性的保守党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目标是取得政权。加拿大的政党斗争远比美国更激烈,反对互惠的运动比美国组织得更有声势,因此取得了更大效果。

1896 年菲尔丁实施新的关税政策,政治上的影响立竿见影。一是自由党成功地从保守党手中夺取了与帝国关系密切这张牌,拉近了与帝国的距离。二是政治上获得了人数众多、政治势力集中的加拿大工商业界的支持[10]。加拿大工商业界,因贸易保护政策获利最多。他们视国家政策与自由党为一体。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定支持,洛里埃的政治生命才一再得以延长,而1911 年大选的主要政治议题是他们极为关心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废问题。政府进行互惠谈判把这股强大的利益集团推入了在野党的怀抱,1911 年的大选中,他们选择与保守党站在一起。虽说加拿大农民支持互惠,但是他们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强大的支持力量,不能改变政治博弈。在野党领导人博登利用克拉克等的兼并言论激起了加拿大人民的爱国心,利用10 年繁荣鼓舞起来的加拿大的民众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很轻易地战胜了自由党[4]186-189。

如果不从政党竞争和民族情感考虑,单从这个协议本身来看,连加拿大总督格雷伯爵也认为:“仅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个协议是有利于加拿大的。如果它能得到这里(渥太华)和华盛顿议会的批准生效,它实际上将把所有的加拿大自然产品带进美国的大市场,……同时对加拿大制造商的保护鲜有减少。”[9]118塔夫脱认为他向加拿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协议,但是加拿大不认可、更不接收美国的美意。时隔近50 年,1960 年美国再次提出北美经济一体化的议题,对1911 年的互惠协定进行利益评估,还是认为该协定从整体经济特别是农业上,更有利于加拿大(11)。

至于加拿大激烈反对协议的原因,格雷伯爵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加拿大人认为互惠会带来经济灾难。源自美国商品的竞争,将给加拿大的制造业、面粉加工、果蔬生产、肉类加工等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加拿大更担心自己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二是认为互惠会招致政治灾难,既担心协议会破坏英、加的亲密关系,更担心与美国结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会使得双方社会和政治联系加强,进而损害加拿大的独立。况且当时大量的美国人移居加拿大,更增添了他们的担心[8]340。美方的冒失言论,刺激了加拿大民族自尊的神经,激发了加拿大深厚的帝国情节,在当时对互惠谈判以及协定确实起了很大的破坏性作用。

(三)两国民族心理的长期对抗对谈判造成了较大影响

加、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不信任感自1776 年以来就长期存在。加拿大主要担心强邻美国的扩张主义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存,而美国则怀疑加拿大是英国干涉美国成长的军事桥头堡⑧。

19 世纪中后期加拿大与美国互惠谈判的经历让加拿大人深感屈辱。

1846 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加拿大在英国市场和殖民地享受的优惠关税被终结。这是加拿大殖民地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加拿大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加拿大需要新的市场,眼光自然投向了邻居美国。1849 年,蒙特利尔甚至兴起了与美国兼并的运动。无奈当时废奴运动引起的分裂形势让美国政治家顾不上加拿大的合并请求。美国因此错过了扩大到整个北美的最好时机。1854 年,加拿大利用纽芬兰渔业争端和美国的内部矛盾,与美国签订了第一个互惠协定,美国给加拿大自然产品和农产品自由贸易待遇。由于美国人认为该协定相对来说更有利于加拿大一些⑨,1866 年,美国国会废除了1854 年互惠协定。加拿大在1866~1867 年间曾试图续签,没有成功。1867 年7 月1 日,为消除殖民地之间的贸易障碍以及弥补废除协定之后美国高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拿大被迫统一内部市场,寻找经济的内生动力。安大略、魁北克、新不伦斯维克和新斯科舍四个殖民地组成了加拿大联邦。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废除1854 年互惠协定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加拿大联邦。可是联邦成立后,经济却一直不见起色。1871年,自由党总理亚历山大·麦肯齐又一次把目光投向美国,努力与美谈判一个新的互惠协定,又一次以失败告终。1878 年,麦克唐纳政府也试图进行互惠谈判遭到美方拒绝,不得不把打造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实施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作为加拿大经济发展的路径。在1891 年大选中,麦克唐纳政府高举反对互惠的大旗获得连任,1892 年再一次尝试与美谈判互惠协定又遭拒绝。1896 年,自由党候选人洛里埃大选获胜,摆出对美友好的姿态,宣誓要与美达成互惠,再次遭到了美国的拒绝。1866 年以来,为了加拿大资源产品的出口,加拿大历届政府一次次努力与美达成互惠,却一次次遭拒,加拿大的民族自尊心饱受打击。可以说,1911 年拒绝互惠协议是加拿大人一次快意的报复[8]402。

此外,1911 年互惠协定失败的另外一个因素,是20 世纪初期来自在加拿大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制造业界的坚决反对。加拿大历来欢迎世界资本,并不歧视美国企业的投资。加拿大的保护关税政策同样保护这些在加拿大投资设厂的美国公司的利润,互惠将使他们面临来自国内同业的强大竞争,降低它们在加拿大的巨大投资回报。据美国驻汉密尔顿领事报告,当时包括美国钢铁、奥提斯电梯、西屋等在内34 家美国公司全都反对互惠。“目前形势下,那些已经建立和在建的美国公司,几乎全都利用它们的影响反对互惠。”[8]340这些美国企业和加拿大本土企业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加入了反互惠的大合唱。分析1911 年互惠失败的原因时,这些企业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综观之,虽然美国勉强通过该协议,但是因为两国的互动不够,达成的协议最终也要失败。美方的冒失言论不过是反互惠运动的诱因,两国人民长期存在的疑惧、猜忌是互惠谈判失败的深层次心理根源;加、美两国复杂的政党斗争也使当时的形势复杂化了;两国长期积累的关税矛盾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化解;如果从整个世界的经济民族主义的总趋势看,1911 互惠谈判是逆世界潮流而动的;而且,因贸易保护而繁荣的加、美两国经济是不欢迎这样一个协议的。加拿大自由党错判了形势,保守党视舆情而动,利用经济繁荣后高涨的民族自尊心,成功地狙击了自由党的自由贸易图谋。究其实,1911 年互惠缔约之所以失败,是两国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双重影响下的互相排斥的贸易政策引发的民族心理对抗和复杂的国内政治斗争所导致的结果。

三 1911 年加、美互惠协定缔约失败的影响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北美自由贸区的建设也不例外。1911 年互惠谈判是历史上第一个加、美直接贸易谈判,在加美经济关系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美国对加拿大现代经济政策正式形成的标志[12]。它吹响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号角,如果不是这次缔约失败,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也许会更快一些。1854 年互惠协定被废除以来,美国长期拒绝与加拿大达成任何互惠协议,它对加拿大始终是不信任的,它一直担心加拿大是英国在北美的特洛伊木马[12]。这种不信任实质上反映出美国对自己实力的不自信,1911 年美国主动提出互惠谈判,是一种国家自信的表现,更是对加拿大政策转变的结果,同样也说明它对加拿大贸易政策开始走上开放、积极的进程。但是1911 年互惠协定的失败暂时中断了这一进程。这次互惠缔约失败造成的影响是很坏的。最直接的影响是,缔约失败导致洛里埃政府和塔夫脱政府相继垮台。长期影响是两国关系恶化,两国经济仍旧运行在贸易保护的轨道,自由贸易的时代推迟来临。此后,美国的关税政策越来越严厉。1921 年通过的《紧急关税法》,1922 年通过的《弗尼-麦卡姆博关税法》,1931年通过的《斯穆特-霍尔利关税法》,把美国的关税平均水平提高了大约60%,达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顶峰。而加拿大,则加紧拥抱英帝国。1912 年,博登政府加强帝国优惠。1931 年,英国实施国内关税,结束了近百年的单边自由贸易。1932 年,在加拿大的积极倡导下,帝国经济会议在渥太华召开,实行帝国特惠体系,加拿大分别与各自治领达成优惠协议。在整整两代人的时间里,没有一届加拿大政府敢碰触互惠这个话题。美国除了继续深化两国经贸关系外,只能耐心等待时机。

1911 年互惠谈判的失败还有一个大的影响,那就是两国人民心理上的变化。一方面,拒绝互惠加深了加拿大人民对美国长期的怨恨与怀疑;另一方面,加拿大的拒绝所引起的怨恨又复活了美国对加拿大与大英帝国关系的记忆,两国人民之间的不信任感在加深[8]402,135-136。这种不信任又严重影响了直到“二战”爆发为止的两国关系。

1911 年互惠缔约以及加拿大大选所激发出来的民族主义热情使得加拿大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加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从而加快了加拿大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加拿大民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时隔近50 年,美国国务院在1960 年2月对1911 年互惠缔约失败的结果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加拿大官员无法忘却:自由党政府因为积极推动1911 年互惠缔约而在1911 年大选被推翻了这一史实,尽管互惠协定总体上更对加拿大有利,特别是对加拿大农业。在大选进行中,是否赞成关税保护和是否对国家忠诚划等号,大选结果对加拿大民族史具有决定意义,对加美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11]以至于在1960 年2 月,美国试图启动北美共同市场谈判时,加拿大内部还是分歧依旧,不愿意在北美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越雷池一步。1911年缔约失败对加美经贸关系产生了长期的消极的影响[11]。但是,从历史来看,1911 年互惠缔约虽然失败,但缔约本身却昭示了北美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大趋势,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在20 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宝贵探索。

地理相邻的国家要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从1911 年互惠谈判失败得出的历史借鉴有两点:一是谈判必须在时机成熟时特别是经济互动达到一个可以进行互惠谈判时进行;二是谈判要研究两国民众的心理,没有解除敌意的谈判肯定不能取得成功。

注释:

①加拿大学者L.Ethan Ellis、Charles Callan Tansill、Orville John McDiarmid 从政治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Robert Craig Brown and Ramsay Cook 指出美国政客的不当言论刺激了加拿大人民;Paul Stevens 从加方而非美方的立场进行解释,显得较为单一;Michael Hart 主要从加拿大贸易政策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美国方面的研究更为不足,20 世纪70 年代唯一一本对塔夫脱的外交政策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仅仅以一个脚注来说明1911 年互惠缔约失败。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学者才开始注意1911 年互惠缔约的研究。1980 年,Robert E.Hannigan 用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来解释1911 年互惠协定的缔结问题。Gordon T.Stewart 主要从1911 年互惠缔约失败对两国外交关系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学者的研究更为不足。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学者杨令侠主要从加、美关税战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L.EthanEllis,Reciprocity1911:A Study in Canadian-American Relations,New Haven,1939;Charles Callan Tansill,Canadian-America Relations,1875-1911,New Haven,1943.pp460-66.Orville John McDiarmid,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Canadian Economy,Cambridge,MA,1946,pp.228-38.R.C.Brown and Ramsay Cook,Canada 1896-1921:A Nation Transformed,Toronto,Mc-Clelland and Stewart,1974.Paul Stevens,“Reciprocity1911:TheCanadian Perspective,”in Canadian-American Free Trade:Historic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ed.A.R.Riggs and Tom Velk,Halifax: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Policy,1987,pp9-21.Michael Hart,A Trading Nation:Canadian Trade Policy from Colonialism to Globalization,Vancouver.Toronto,UBC Press,2002,pp45-84.Thomas G.Paterson,J.Garry Clifford,and Kenneth J.Hagan,American Foreign Policy:A History,Lexington,MA,1977.RobertE.Hannigan,“Reciprocity1911:Continentalismand Weltpolitik”,Diplomatic History,1980 (winter)vol.4,No.10.GordonT.Stewart,“‘A Special Contiguous Country Economic Regime’:An Overview of America’s Canadian Policy”Diplomatic History,1982 (fall),vol.6,No.4;Gordon T.Stewart,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Canada since 1776,East Lans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Press,1992,pp.101-125.杨令侠《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史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第65-66 页。

②加拿大1867 年成为自治领,获得部分主权,外交和国防仍归英国管辖。1931 年英国《威斯敏斯特法》使加拿大获得完全国家地位,为加拿大独立地位获得法律保障。从此,它作为英联邦的重要成员,在不与英国冲突的前提下,谨慎地开展有限外交。1941 年4月,加拿大第一次根据本国利益签署《海德公园宣言》,这标志加拿大独立外交的确立。1982 年,英国把《不列颠北美法案》退回给加拿大,从此加拿大获得完全独立主权。不管是殖民地时期、自治领时期,还是独立国家时期,笔者统称为加拿大,为表述之方便称为国家。

③针对人们担心互惠对美国经济损害太大,塔夫脱保证说,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互惠对美国严重不利,我们就回到原来的状态。参见David Henry Burton,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Howard Taft,Ohio:Ohio University Press,2002,pp.120-21。

④塔夫脱向国会报告了事件的经过和即将开始的互惠谈判及其对双方贸易和产业的重大意义。Message of the president,annual,PP.XVI-XVII。网络资源更新日期为2011-03-01。

⑤关于1911 年互惠协定的缔约过程,国外学者已有认真细致的研究:L.Ethan Ellis,Reciprocity1911:A Study in Canadian-American Relations,New Haven,1939;Paul Stevens,“Reciprocity 1911:The Canadian Perspective,”in Canadian-American Free Trade:Historic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ed.A.R.Riggs and Tom Velk,Halifax: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1987,pp9-21.关于1911年互惠的缔约过程,加拿大外交文件相当详细,美国只在总统的国情咨文中简单提及。见Documents on Canadian External Relations,(DCER)vol.1,Ottawa:Queen’s Printer,1967,pp.758-97;FRUS,1910,Message of the president,annual,XVI-XVII.

⑥国家政策是1878 年麦克唐纳政府推出的一个发展加拿大民族经济,巩固加拿大联邦的雄心勃勃的重要政策,该政策是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初一直坚持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在加拿大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发挥了重大作用。

⑦1896 年,加拿大产品的57%出口英帝国,仅34%出口美国。而且美国份额的大部分是靠低关税出口的自然产品实现的。参见Michael Hart,A Trading Nation:Canadian Trade Policy from Colonialism to Globalization,2002,p62。

⑧这是Gordon T.Stewart 对加美关系进行长时段宏观研究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结论。

⑨根据1857 年美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的评估,加拿大的出口美国的商品税率是4%,而同期美国的出口加拿大的商品税率是50%。Gordon T.Stewart,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Canada since 1776,East Lansing,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p64.

猜你喜欢
缔约税率关税
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强制缔约的请求权基础分析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我国强制缔约制度研究
中国自7月1日起取消13%增值税税率
出租车承运人的强制缔约义务
从黑水城文献看西夏榷场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