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炯炯周 梁 马兆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120
面部神经损伤或断裂将会导致面部肌肉功能的缺失,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修复神经十分必要。电生理指标是反映神经再生情况的常用指标[1-2],口轮匝肌是面肌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块肌肉,也是临床上评价术后效果的重要检查部位。因此,本实验切断豚鼠的面神经颊支,制作出豚鼠口轮匝肌失神经支配的模型,然后分为给予即时修复、延迟7 d修复、延迟14 d修复、延迟30 d修复和延迟60 d修复5 种处理,选择阈刺激强度和单次最大收缩幅度为观测指标,客观评价不同时间神经吻合术对面神经的修复作用,从而为确定面神经最佳吻合术手术时机提供线索。现报道如下:
选择健康成年的豚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300 ±50)g,随机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组、即时缝合组、延迟7 d缝合组、延迟14 d缝合组、延迟30 d缝合组和延迟60 d缝合组,每组各8只。
1.2.1 豚鼠双侧口轮匝肌失神经支配模型的制备 每只豚鼠均用3%异戊巴比妥钠进行耳缘静脉麻醉,面部手术区用碘酒消毒。在显微镜下操作,暴露游离右侧面神经总干,在茎乳孔外2 mm处将其切断。即时吻合组及正常组先不做处理,对延迟吻合组的豚鼠,将切断的两根神经断端分别反折后固定于斜方肌上。
1.2.2 即时吻合术组和延迟吻合术组处理方法 即时吻合术组:对“1.2.1”中处理好的动物模型行即时吻合术处理,即对面神经总干立即进行神经外膜吻合;延迟吻合术组:对“1.2.1”中处理好的动物模型分别在不同组对应的时间点进行吻合术。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断裂的神经末端可能已经生长瘢痕,要去除瘢痕后重新连接。
1.2.3 电生理指标检测分别检测正常组及缝合组进行神经吻合术后3个月的电生理指标,主要观测阈刺激强度和单次最大收缩幅度。将刺激电极和张力转换器挂钩固定在豚鼠颊支神经干的近端和口轮匝肌,将张力线调整到基线水平,观测电刺激强度和反应曲线的关系。参数设定:初始强度为0.10 V,初始张力为0.2 g,当刺激强度每增加0.10 V时,增加刺激时间0.2 s,刺激次数设定为100次。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延迟60 d缝合组的阈刺激强度最大,达到(0.95 ±0.33)V,而正常组最小,为(0.46 ±0.16)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单次最大收缩幅度最大为(12.53 ±1.12)g,而即时缝合组和延迟7 d缝合组单次最大收缩幅度最小,分别为(0.83 ±0.27)、(1.14 ±0.43)g,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各组阈刺激强度与单次最大收缩幅度情况比较(±s)
表1 各组阈刺激强度与单次最大收缩幅度情况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即时缝合组比较,#P<0.05;与延迟7 d缝合组比较,&P<0.05
组别 阈刺激强度(V) 单次最大收缩幅度(g)正常组即时缝合组延迟7 d缝合组延迟14 d缝合组延迟30 d缝合组延迟60 d缝合组0.46 ±0.16 0.54 ±0.22 0.54 ±0.27 0.72 ±0.33*#&0.84 ±0.27*#&0.95 ±0.33*#&12.53 ±1.12 0.83 ±0.27*1.14 ±0.43*1.22 ±0.56*1.27 ±0.45*2.78 ±0.91*
面部神经损伤是面部肌肉某一分支或全部断裂,可引起患者面部畸形进而造成其心理负担。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修复时间是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的最主要因素[3-4],但在临床实践中,面神经损伤后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即时重建而必须采取延迟吻合手术,而目前关于延迟吻合术的最佳时机并无定论。有研究认为,伤后90 d修复与即时修复没有区别[5]。也有研究表明,6~10个月甚至2年内都可以进行面部神经损伤修复[6]。
本研究通过观察电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时间点修复效果的好坏,得出即时吻合术和延迟7 d吻合术的修复效果基本一致,这也与Guntinas-Lichius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本研究结果提示,延迟修复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差。可能的原因是相关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织萎缩,而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神经损伤后长时间没有修复而使神经和肌肉组织都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所致。
总之,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面神经吻合术的最佳吻合时机应该为损害刚发生或发生一周之内,而且应尽量保证在60 d之内完成面神经修复。
[1] 胡炯炯.面神经吻合术手术时机探讨[D].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耳鼻喉头颈外科,2002.
[2] 孙景彦,秦四遥,孙鹏.神经电刺激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57,6067.
[3] 顾晓明,雷德林,周树夏,等.面部运动神经损伤后的手术治疗时机与疗效分析[J].中医学杂志,2001,36(2):96-98.
[4] 陈友法,曹敏霞,袁红科.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4):85-86.
[5] Guntianl-Lichius O,Streppel M,Stennerte.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different reanimation techniques for facial nerve repair [J].Am J Surg,2006,191(1):61-67.
[6] 曹敏霞,陈琪,林勇强.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1,(z1):1771-1772.
[7] Guntinas-Lichius O,Streppl M,Angelov DN,et al.Effect of delayed nfacial-facial nerve suture on facial nerve regeneration.A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racing study in the rat[J].Acta Otolaryngol,1997;117(5):67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