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吴德一 王胜炯 廖涛娟 王丽
他,从事畜牧兽医工作54年,受国家部委和省市县表彰奖励42次,连续8年被评为县“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老有所为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建言献策者”……
他,身为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环保认证专家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全国兽医外科研究会会员兼四川分会理事,市老科协副会长,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县政协委员,县委巡视员,县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专家组副组长,县生猪科技入户项目专家组成员,获重要科技成果奖18项,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9篇,4篇被收入《国家科技文库》……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承载着他辉煌灿烂的人生;一个个专业职务,记录着他孜孜以求、拼搏奋进的历程。
他,就是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退休干部、高级兽医师李富育。
李富育,1939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西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9年8月从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通江县畜牧兽医站工作。2000年8月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了一名义务“兽医倌”,用辛勤和汗水书写着一名退休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哪里有畜禽疫情,哪里就有李富育的身影。2004年元月,一场罕见的禽流感阻击战在全国打响,李富育同志奉命带领兽医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县180多个养殖场户普查疫情。3月22日17时,县畜牧食品局接到泥溪乡政府紧急报告,该乡一农户所养的鸡不明原因大量死亡,他立即率领专家组成员驱车70多公里,步行40余华里山路,赶到养殖户家中,在灯光下剖检了7只病死鸡,检查了30多只疑似病鸡,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最后判定为鸡巴氏杆菌病,并将诊断结论电话报告给县委、政府值班领导,回到局里又立即进入实验室检验所采病料,直到查到病原体他才松了一口气。紧接着杨柏乡、大兴乡等11个疫点报告疫情,他都亲自到现场会诊,指导防疫消毒和扑灭疫情。在他和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没有暴发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没有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为全县打好禽流感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初夏,全县部分地区养的肥猪得了一种怪病—— 呕吐、喘气、体温正常、治疗效果差,发病多,死亡快。李富育深入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3户人家调查,发现系饲料微量元素超标所致,一场商品饲料、添加剂和浓缩饲料执法大检查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展开。2006年夏,李富育同志得到国内其他省份发现“猪高热病”的信息,立即提前介入,死守全县最大的养猪场—— 金玉农业开发公司DLY仔猪繁殖场,帮助养殖场从哈尔滨、南京等兽医生物制品厂及时联系到疫苗,保证了该场及各地的安全生产。2008年5月特大地震灾害后,他又受托负责通江县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老百姓说,李老就是“电子眼”,什么样的疫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养猪业是通江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猪种改良技术过程中,李富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针对部分种公猪屡配不孕、被迫淘汰的情况,他在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是采精不规范造成的,便指导各养猪户规范采精流程,使错误的采精操作很快得到制止,治愈病猪30多头。针对一些种公猪出现阴茎或包皮出血的病例,他研制出“十灰散”治疗病猪130余例,并撰写出学术论文《十灰散治疗公畜阴茎及包皮出血症》,被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主办的《中兽医学杂志》采用发表。针对猪“三元杂交”推广中外种母猪配种中“繁殖难”的问题,他撰写出《猪“三元杂交”推广中“配种三难”问题刍议》学术报告,被《四川畜牧兽医》杂志采用发表。同时,他指导26名畜牧兽医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其中12人晋升中级职称,5人晋升高级职称,编撰出版各类科普读物10余册,撰写调研文章及学术论文400余篇。
李富育同志自退休以来,一直义务为养猪专业户和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一是全程为通江县金玉农业开发公司DLY仔猪繁殖场提供无偿服务,三年共指导该场防疫、圈舍消毒工作38次,检疫120余次,防疫注射125万余头,出栏生猪6万多头,成功繁育DLY仔猪近5万只,销售量达96%以上。同时,协助县畜牧食品局总结组装了DLY仔猪繁育和饲养成套技术,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荣获市、县“重大科技成果”奖。二是以金玉农DLY仔猪繁殖场为基地,举办短期培训班4期,为108人讲授“DLY仔猪繁育和饲养成套技术”;先后6次深入乡镇培训畜牧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540余人次。三是在农业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圆满完成了指导12名技术员和培训60个重点示范户的任务。四是指导民胜镇、广纳镇等共5个村试办养殖小区,为发展优质肉猪解决疑难问题,使142个养猪户人均增收1 800余元。五是2004年以来受聘担任县“天仙洞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帮助该公司“天仙洞牛肉干”系列产品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六是千方百计保证养殖户利益。2008年,国家在通江县投资3 000多万元扶持良种猪养殖,重庆商人杨某将350余头普通猪冒充良种猪卖给通江县20多个养殖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李富育同志受聘参加省专家组进行鉴定,形成了权威性的鉴定报告,为公安机关侦破此案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养殖户挽回了12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作为县政协委员,李富育同志积极参加县政协的各种会议,主动建言献策,认真履行了一个委员的神圣职责。2007年6月,国内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养猪面临无利可图甚至是血本无归的局面,严重挫伤了各养猪户的积极性。李富育同志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向县委提交了《市场猪价走低谷,挺过难关是春天》的建议和《市场无情人有情,猪价波动猪发展》的调研文章,并全文刊登在《通江信息》上。文中他准确预测猪肉价格将在年内大幅回升,极大地鼓舞了养猪大户、养猪农户的信心,为稳定通江县生猪养殖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4月,在县委、政府召开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他提出“畜牧业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工程”的建议,受到领导肯定,并把该建议作为审查乡镇上报新农村建设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10月,县政府决定招商引资发展生猪产业,他提供本地猪种调查资料,推荐畜牧兽医专家和业主,支持成立“四川省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巴山土猪产业,发展地方良种青峪猪。目前,青峪猪已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并被列入四川省畜禽遗传保护名录,同时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的“巴山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期,他支持公司成功召开了有国家高级专家参加的“巴山土猪——从远古走来”文化论坛会;他还支持该公司与英国永磁工业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引进外资,有力地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74年岁月,54载奉献,李富育换来的不仅仅是几缕白发、几多笑靥,更有全县畜牧事业的发展、人民对党的感激和热爱。对此,他说:“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我的有用之身,为党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产业增效,老百姓增收,就是我得到的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