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述剑,陈钰
(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
浅析现阶段大学生消费的特征与问题
郑述剑1,陈钰2
(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
对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十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存在着消费行为不合理、总体理财能力差等问题,总体呈现出消费水平不平衡、消费内容多样性、消费心理差异性、消费行为复杂性的特征,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消费;现状
Abstract:In the thesis,I have made a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situation and education of consump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Shanxi University,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tc.According to statistics,consuming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confronting with a big challenge.The problems lie in irrational consumption and weak capability in financial intelligence.The general tendency is the unbalance,variance,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and complication of consumption.In a word,the problems can not be negligibl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Current situation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扩大消费范围、拓展消费空间提供了可能,也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高校学生以18~23岁的青年人为主,他们大多为“90后”,其消费行为关乎成千上万个家庭。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特征以及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整体把握山西省大学生消费的现状。
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世界,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以山西省高校为例,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入手,深入分析,归纳出大学生消费总体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水平不平衡性、消费内容多样性、消费心理差异性、消费行为复杂性以及消费行为不合理性。
(一)消费水平不平衡性
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在300~500元的学生约占38.3%,在500到1000元的学生约占42.1%,另有11.1%的学生月消费不足300元,还有8.5%的学生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费包括了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决定了每个人的消费情况也不一样。其中,伙食上的开销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1.8%,而有9%的学生月伙食开销高于500元,在200~500的占79.2%,占大多数;学习开销20元以下的占35.6%,60元以上的占25.6%,其中100元以上的占6.7%;提及娱乐性消费(网络、游戏、旅游等非基本消费),61.8%的学生表示月消费低于100元,而有17%的学生此项月消费高于200元,其中5.3%的学生在300元以上;关于通讯消费40元以下的占46.3%,70元以上的占20.3%,其中5.5%在100元以上。
大学生消费差距对学生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给相对贫困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效应。针对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给大学生心理成长造成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说,“一般是富裕一点的学生比较活跃,而贫寒一点的学生则相对自我封闭。一些贫困同学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除了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外,偏激、悲观和仇视感也有所体现。”[1]受这种扭曲的心里的影响,很多贫困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等极其严重的错误思想,使其更加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提高自身技能与素质中去,甚至没有勇气去挣脱开家庭的贫困包袱。于是贫富差距便一代一代循环延伸下去并逐步扩大了。
(二)消费内容多样性
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这批大学生,虽没有现代“小皇帝”、“小公主”的物质丰富,却也从小不失为家里的宠儿。崇尚自我、追求个性是他们鲜明特点的集中体现。在消费生活中,他们总会打破传统的生活消费模式,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自己。他们在物质生活消费与精神生活消费中处处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个性自由与开放。其中学习、娱乐、通讯、面子、恋爱是大学生消费的五大热点,与生活基础消费一起,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内容的多样性。
学习方面的消费是大学生最必要的消费,其弹性最大,包括工具消费跟知识消费。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竞争之激烈让众多在校大学生望而生畏,他们不得不早早地就为以后参加社会工作而努力奋斗。交叉分析各年级“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可以看出,大一至大三年级都是1∶5的居多,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1∶4的居多,综合比较,我们发现,基本上,年级越高,学习花费占的比重越大,说明随着阅历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重视大脑的充实。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总额明显高于其父母大学时代,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可以轻易接触到各种娱乐方式。平均每月娱乐方面的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横向分析,可以看出太原的学校学生娱乐消费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说明城市的发达程度是影响同学们娱乐消费的重要因素。
通讯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电子信息已完全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各类电子信息索取的快慢、完整程度已经成为考验大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与时代保持同步,大学生在信息方面的消费必将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信息的时代,大学生会是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恋爱消费是指大学生情侣间因发展爱情需要而引起的消费行为。在恋爱期间,由于所谓的制造浪漫,一起吃饭、泡吧、唱卡拉OK、看电影等便成了家常便饭,这必然成为了不少大学生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在某些特殊的节日,如碰上生日、情人节等也总得买束鲜花、送点小礼品等以示爱意。更有异地恋者,他们还要通过电话、书信传递感情。这也将算做通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面子消费时,我们关于同学朋友过生日是否会买礼物的做了调查,整体来看,有21.9%同学明确表示会因为面子去消费。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也发现,购买时不会完全考虑品牌效应,但多多少少总会受些影响,可见,面子效应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消费心理差异性
就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消费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消费心理均有差异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消费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的同时心理差异性也日益突出,主要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盲目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
大学阶段属于思想情感、爱好志趣、性格气质培养的稳定阶段,这个时期虽然大学生消费心理日已成熟,但是外在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心理。当今大学生很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消费盲目、无计划消费更加突出;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其理性思维高于普通青年,但仍不乏部分学生存在着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虚荣心较强等问题,这导致他们在消费时,严重存在着从众现象;大学生的自尊心、虚荣心普遍较强,在各种消费的行为上会衍生出想自己消费比别人高而求得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从而产生了攀比消费,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炫耀消费基于大学生消费已经不止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他们崇尚名牌,并试着进出各种大型娱乐场所,开始喝好酒,抽好烟,手持名牌手机,到处炫耀自己的富有,想通过这样得到他人的羡慕,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四)消费行为复杂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大致要经历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他们的特殊教育经历、校园环境使得消费行为出现消费情绪化、消费时尚化、消费多元化等复杂性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情绪性表现在消费上的连续性,这种情也绪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情绪化的另一种表现是冲动消费,大学生容易受广告等的影响和商家宣传和促销方式的引导,因为情绪的一时冲动而去消费;受示范效应的影响,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时尚物品花样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复杂多样,目前消费产品主要集中在时尚、电子、影像、文化、旅游、网络方面;另外,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追求时尚化,追求时尚的东西,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比如校园里盛行一时的“非主流”文化。消费多元化主要是指消费结构多元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状况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享受资料支出比重日益增大。[4,5]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在改善,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意识、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过度地追求时尚与攀比,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以及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观念淡薄等。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理财意识淡薄
“月初宽裕,月底拮据”几乎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虽然其中有部分家庭供给有保障,大学生没负担的原因,但对自己可独立支配的这部分花费,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理财知识缺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理财观念,相对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并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支出没有计划,主观随意性强。在关于“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基本会怎么安排”的调查中,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只有32.5%的同学会先预算,做好消费打算,31.5%的同学有理财观念,会先存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有13.7%的同学表示会马上去买或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22.2%的同学倾向于临时决定。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用钱糊里糊涂,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钱习惯,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该节余的钱,不知不觉流失了。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生刚刚收到汇款没几天,就又向家里要钱,钱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更谈不上投资理财,增加收入了。
2、理财观念认识模糊。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进行消费记账的习惯,缺乏储蓄意识,更没有使财富增值的渠道和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炒股或储蓄等同于理财,或者认为“节约就是理财”,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认识。
3、缺乏基本的理财知识。有意识自己要去理财,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理财,如何去“保值增值”。身为天之骄子的一代,大学生们本身就缺乏独立消费的经验,加之家庭和学校对此方面的教育都少之又少,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理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想去理财却不知如何理财”的尴尬局面。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形成良好的理财意识,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2]
(二)消费行为不合理
近年来,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崇尚名牌”“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的风气在校园中盛行,大学生的心理及人格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纵观今天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费没有合理的计划,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上半月滋润,下半月狼狈”的情况十分常见,有的甚至一个月花完一学期的生活费。这一现象男生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理财意识淡薄,支出无计划,从小接受的理财教育较少,加之受西方社会的消费意识、消费观点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视勤俭为寒酸,视浪费为慷慨,视奢侈为高雅,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他们奉行的消费时尚观点。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由于接触社会时间短及各种成长环境要素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辨别能力有限,极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而消费缺乏理性。因为消费的不理性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消费、冲动消费以及消费高科技化的怪圈。而这些消费直接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消费与学习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大学生道德滑坡、法纪淡薄。我们不妨假设,如果我们在消费时能够更理性些,那么一定可以跳出那些消费怪圈,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6,7]
(三)总体理财能力差
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理财实践,关于“是否办理过信用卡”的研究显示,办理过并了解其相关内容的只占23.9%,注定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薄弱。大学生接受的理财教育少之又少,导致对投资理财缺乏必要认识和了解,一味地盲目消费,不懂得怎样花钱,更不懂得怎样赚钱,缺少理财实践,最终导致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薄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家庭教育中,关于理财部分基本空白。对于大学生来说,离开父母了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就只能随大流,家庭经济好的,更是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有关理财的教育活动,至于相关的课程,相比世界发达国家,可谓相当落后;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9,10]
针对大学生消费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需要现身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同时多为孩子创造实践机会,让其在自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金钱,学会理财;学校教育主要分课内课外两大部分,丰富同学们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主题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影响主要是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对各类媒体,任其自由发展的同时要有政府介入,真正起到正面指引作用。如何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作者将另文论述。
[1]贫富差距冲击大学校园,富学生乱花钱贫困生老打工[EB/OL].(2004-09-26)[2012-03-25].中国日报网站,http://www.chinadaily.com/gbldoc/2001-09/06/Conten-371966.htm.
[2]王美英.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J]学术纵横,2008(6):127-128.
[3]周亚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以及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94.
[4]罗丽榕.加强大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67-71.
[5]李朝军.消费教育——高等教育不该遗忘的角落[J]商场现代化,2007(16):51.
[6]宋海南.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M].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46-48.
[7]李桂梅.大学生消费与理财之见解.[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3):197.
[8]何苗,贺云.对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0(6):28-29.
[9]李琴.高校消费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1(2):203-204.
[10]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4.
(编辑:佘小宁)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Problems of Consumption of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ZHENG Shu-jian1,Chen Yu2
(1.College of Life and Scienc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2.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G641
A
1671-816X(2012)06-0607-05
2012-03-11
郑述剑(1980-),男(汉),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