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毅,袁 春,师学义,钱铭杰,付 薇,袁 涛,胡 旋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课程建设
测绘工程专业“地籍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田 毅1,2,袁 春1,师学义1,钱铭杰1,付 薇1,袁 涛1,胡 旋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本文针对我国地籍管理工作日趋现代化但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探讨了在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中开设“地籍管理”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实践表明,面向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地籍管理”课程,可在发挥学生测绘知识优势的基础上,使学生补充有关土地产权、产籍的内容,为其今后进入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开展地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该课程的开设也可有效的缓解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籍人才缺位严重的现实问题。
测绘工程;地籍管理;课程改革
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逐渐成为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生态安全、食物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亟须一批懂管理、精法律、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从事相关工作,以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地籍工作作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石,由于业务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然而,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完成的全国国土系统人才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地籍工作从业人员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国土资源系统近40万的从业人员中,拥有土地、测绘专业背景的不足10%;懂测绘、懂法律、会管理,可胜任现代地籍业务需求的“技术+管理”型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国土部门地籍业务的正常要求,地籍人才缺口严重[1]。与此同时,现阶段各类测绘单位作为承担我国地籍工作的核心业务—地籍调查的主力军,每年补充进来的新参加工作大批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却由于地籍知识薄弱,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与学习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人才缺口与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问题并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地籍工作的开展[1-2]。
考虑到我国国土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客观限制因素,以及地籍工作自身的特殊要求,现阶段缓解我国地籍人才紧缺,较现实的办法是通过必要的方法与手段,强化地籍调查从业人员的主体之一—各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地籍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地籍工作的客观要求。为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绘工程专业自1999年起,就已开始探索在本专业中除了保留“地籍测量”课程外,引入“地籍管理”课程,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地籍业务综合水平,为其将来从事地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同类院校测绘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古今中外,地籍工作始终是立国之本。准确的地籍信息,更是国家税收与宏观决策的基础。无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孟子·滕文公上》所言的“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还是公元三千年前古埃及法老墓壁上的“税收地籍”测量的壁画,以及近现代的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地籍始终都是测绘工作的主要对象,测绘领域的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更是多源于地籍工作的客观需求。同时,地籍工作又是测绘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作为培养未来测绘人才的高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显然有必要强化地籍专业知识的教学。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中的地籍知识讲授主要由“地籍测量(学)”课程完成。它是在学生在学完“测量学”、“控制测量”等课程后,主要讲授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成图与面积量算等内容。受多种条件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有一定的重复[3-5]。例如,由于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测绘工程科班毕业,真正系统地从事过地籍工作的不多,教学中容易出现套用《地籍测量规范》的作业模式,以“地块”测量为主,忽略地籍工作的“法律性、技术性、规范性”特性的讲解。虽然一些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也强调“权属调查”的内容,但对于地籍工作的终极目的—土地登记的内容阐述不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地籍的概念、内涵与作用缺乏系统地认识,被动的进行测量,不清楚地籍、地物在调查与测量过程中的取舍重点与原则,进而影响地籍成果的最终质量。因此,如何实现地籍成果的法律性、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国际测量师协会(FIG)注册测量师制度的实践经验早已证明,土地登记与地籍管理将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三维地籍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测绘人员从事现代地籍工作[1-2,6]。显然,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仅仅学习“地籍测量”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其他课程补充土地产权、产籍调查、登记方面知识,以及征地、划拨等一些课本上没有却非常重要的内容势在必行[4]。
就土地产权、产籍的知识而言,现阶段可提供最全面、最成熟学习内容的课程当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地籍管理”课程。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的4大特点。要求学生了解资源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理论与原理,了解土地行政管理的基本流程,熟悉地籍信息收集、整理、入库与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更要不断熟悉和掌握如何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确保地籍信息的获取、管理与应用的法律性与准确性,实现土地产权、产籍的有效管理[7-8]。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国家地籍发展历史、现状及相关产权产籍规定,还可以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综合应用等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为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源,保护个人在土地市场中的合法权益等提供支撑与保障。显然,测绘工程专业中引入“地籍管理”课程,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产权、产籍知识的不足的问题。
考虑到测绘工程现有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引入“地籍管理”课程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测绘知识的优势,突出综合素质的拓展与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因此,该课程引入时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调整课程重心,强化土地资源法律知识学习
在延续“地籍管理”几大主要知识模块(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等)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加大“土地资源学”中有关土地分类、土地质量与等级评价的知识,以及土地政策与法规中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土地登记制度识别、土地登记代理实务认识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法律特性,对地籍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加强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多引入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籍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与土地的产权直接相关的,涉及国家、私人利益的政府行为。通过介绍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讨论,对学生普及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学法、守法,并引导学生对身边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权属争议等实例有理性的认识,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3.重视实践教学,多种方式确保教学质量
在不削弱实习课时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实习的侧重,降低测绘内容比例,以及增加土地现状调查、权属调查等内容。同时,尽量安排现场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并举,提升学生地籍专业知识水平。
当然,受专业特色、培养体系、课程学时的综合影响,测绘工程专业中的“地籍管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具体设置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灵活掌握。
1.课程体系与课时安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测绘工程专业按照上述的课程设置原则,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地籍管理》作为教材,并把《土地登记代理人》丛书作为主要参考书目,优化了教学内容,形成表1中的授课体系。所有内容形成一种“课堂教学讲授基本理论、教学实验熟悉基本技能、课外综合实践拓展综合素质”的“层级推进式”教学模式。
表1 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籍管理”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保证课程的学习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重视地籍知识学习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现代化,还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首先,教学内容按照国家地籍相关规程或技术标准,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登记条例》、《地籍测量规范》等)进行要求;基本技能操作按照我国地籍工作实际流程进行规范;而教学方式则尽量按照“现代地籍”的要求,如采用全数字地籍测图教学,以及引入三维仿真、三维建模等测绘新技术等,以满足地籍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
其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除了介绍地籍管理常见工作理论技术与方法外,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在绪论中补充地籍发展史研究,让学生明白测绘与地籍不可分的关系;在土地调查部分侧重讲解地籍调查在技术、方法、精度等方面与一般测绘的不同,重视补充土地产权、产籍知识的学习;在土地登记中强调登记代理实务;在土地统计中侧重耕地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地籍信息系统侧重分析地籍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及数据组成与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对于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则重点讲解在土地上的应用,不介绍工作原理等。
第三,考虑到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在48个学时的总学时中,实践环节占了近40%。其中,专门补充地籍发展史、登记制度、登记实务、地籍信息综合应用等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籍及地籍管理的实质与内涵,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以土地调查为例,6个学时的地籍调查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权属界定与分析,权属协议书的填写,土地权属争议评析与处理;有效地强化了地籍基本业务能力的训练,满足地籍工作的实际需要。
3.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离不开必要的质量保障体系。本课程特别引入“全程式”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地籍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其中,通过建立完善的平常考勤、实习考勤,从纪律上要求学生,为课程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通过实习技能综合考核、期末考试、学生意见反馈指标体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进度与重点,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调整考试成绩比例,如变单一的理论考试为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50%)、团队式的动手实践(30%)、仅给出场景或案例的方案分析(20%)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提升学生地籍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
除此之外,课程还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如通过北京市级“地籍管理”精品课程平台,公开教案、讲义、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提供相关的专业网站链接,使得学生在48学时的学习之外,具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全面的提升个人的职业综合素质。
“地籍管理课程”引入到测绘工程专业后,经过近10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明显。考试成绩统计表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籍管理”的主要理论、技术与方法。同时,经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绘工程本科专业2008—2011年240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先后有30%~40%的毕业生受益于“地籍管理”课程,签约专业测绘队伍从事地籍工作。其中10余人已经在市县级地籍调查工作中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用人单位、学生本人都表示,“地籍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增强自身竞争力作用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籍管理”课程仅仅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相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设置的“地籍管理”课时仍较少,现有的教学内容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若想完全熟悉地籍业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与完善自己的地籍专业知识,终生学习,才能真正地胜任地籍工作,为缓解我国国土部门地籍人才不足,实现为我国地籍工作的现代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田毅,袁春,师学义,等.我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才需求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10,(1):128-131.
[2] 陈伟清.从国外注册测量师制度谈我国测绘教育[J].中国测绘,1999,(1):36-37.
[3] 潘庆林,冯宝红,郑国才.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测绘工程,2006,15(4):77-78.
[4] 赵军华,李笑娜,田华.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测绘通报,2011(6):90-94.
[5] 杨永崇,郭岚.从地籍测量到土地资源调查—地籍测量课程改革的探讨[J].测绘工程,2007,16(3):74-75.
[6] 田毅,侯敏,付薇.地籍测量综合实习中新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3):87-89.
[7] 钱铭杰,袁春,周伟,等.“地籍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0-122.
[8] 李春华,邹丁睦.地籍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路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77-79.
Course Reform of Cadastral M anagement in the Survey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
TIAN Yi1,2, YUAN Chun1, SHI Xue-yi1, QIAN M ing-Jie1, Fu Wei1, YUAN Tao1, HU Xuan1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The Key Lab. of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A t present,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of cadastral surveying ha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course sett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the Surveying Engineering. Taking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teaching ref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s of such course setting principl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detailed schedules. It shows that such practice, not only can extend the students know 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hortage of China's cadastral professional talents.
surveying engineering; cadastral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G642
A
1006-9372 (2012)03-0026-04
2012-04-10;
2012-07-03。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土地资源管理(TS11214);土地资源管理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京教高办〔08〕3号)。
田 毅,男,讲师,主要从事城市三维地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与规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