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院校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本渠道

2012-09-11 03:35郝敬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职业院校

郝敬胜

2009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大与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他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类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它的产生,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才环境、就业方式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都与以前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给高校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情况。

一从相关资料看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及其原因

笔者2009年就撰文引证:早在2005年11月,来自全国13所外语外贸院校的教授学者聚会,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俞慧、许继亮先生认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

抽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中,自杀未遂发生率为1.7%,近一年内的发生率为0.6%;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近一年内发生率为4.7%。心理专家表示,一成以上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现象仍值得社会关注。

2009年10月15日发生的硬盘杀人事件: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杀死了一个老师。

2011年10月16日下午1点多,徐汇区田林路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男生在宿舍内持刀刺向室友,被刺的男生不幸身亡。据悉,惨剧的起因可能只是一些琐事纠纷。

很多现象表明: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心理危机的多发群体。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要高于其他青年群体,主要表现:一是焦虑。对当前遇到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恐惧。二是冷漠。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包括生命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三是狭隘。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耿耿于怀,百般计较。四是自以为是、任性自私、事事以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等。五是自卑。因此打架斗殴、厌学休学退学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有很多:诸如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个人生活压力;自主学习造成大一学生失去了方向和压力,无法适应;家庭条件较差、疾病、身体残缺或者外表不够理想等,也造成很多大学生虚荣、自卑、嫉妒、郁闷、仇视,甚至走向极端;80后大学生由于大量的独生子女,滋生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随意使用暴力的倾向和行为。

但是笔者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更深层次分析,就是当今职业院校大学生既没有上世纪60年代青年那样崇高的社会理想,又自我感觉没有名牌大学那样的相对进退自如的就业前景,因而对未来失去理想和信念,自我价值欲望膨胀,社会价值理念缺失,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职业院校大学生理想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原因

(一)职业院校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有所不足

教育体制改革后,职业院校的兴起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职业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许多院校把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第一位,考虑现实市场需求多了,对大学生理想品德信念养成等教育工作放松了。

(二)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较大

职业院校兴起以后,招生比例在逐年攀升,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己成为世界第一。为了保证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与学院扩张建设需求的同步增长,各职业院校招生条件和招生分数有了较大的下降,管理教育难度在加大,大学生理想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同正规本科院校相比都有着一定的差距。

(三)资源短缺、硬件不足造成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很多职业院校是在中专学校基础上升级的,学校经费、师资、校舍和教学手段等硬件呈现供不应求状态。在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投入上,不论是理论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是改善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条件等,经费都难以充分保障。

职业院校大学生理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数量急增而分源不高,分源偏低造成很多学生在中学就失去远大理想的斗志。二是学生生源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职业院校相对收费不高,贫困学生群体增加,“家贫百事哀”的阴影难以回避。三是从封闭的中学走向了相对开放的校园生活,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现实社会的不良影响与世俗的东西在学校也流行开来,请客送礼、没有背景难以谋事的社会潜规则和不良恶习像毒瘤一样弥漫了学生空间,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考试及格也要想方设法请客送礼。四是很多职业院校在德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多为半路出家东拼西凑,缺乏专业系统训练,跟不上时代节拍,理论素养不够,教育手段简单,教师深入了解国情深刻分析现实的能力有限,因而难以进行正确有效令人信服的积极引导。五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校园内外的生意场所、娱乐设施与教室相伴为邻,使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紧密,校园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未来定位在现实生活的中低层社会技术角色,城市周边的人们、家庭、事业和奋斗,被认为往往是自己未来生活的缩影,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多大价值,创业无好路,就业无强项。因此这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向低沉化,道德观念相对淡漠;娱乐消费观念日趋强烈;学习观念直奔功利性;价值取向更多注重于向钱看。

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人生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也就是人们口语说的志向、志气。古人云:“哀大莫过于心死”,这个心死,就是没了志向和志气。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笔者多次和学生深入谈心,谈到动情处,说起未来,很多学生都唉声叹气,很多同学明显的有“心死”的表现。所以本人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耐心细致地和他们分析国情,坚持以最积极的心态,畅谈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让学生产生坚定的美好时代感,和他们分析微小却坚韧的人之生命本质,剖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他们到周边街道、社区、企业、农村调研走访,心存高远而又求真务实地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寻找立足现实的未来有可能实现的人生目标,架构出他们自己的理想并逐渐求证形成信念。我所在的学院的宗旨是定位在管理型、地方性、服务型上,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有好多我带过的职业学院的大学生,树立了学以致用的理想目标,坚定了毕业后去适应时代需求的信念,有的决定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立志艰苦创业。有的同学还直接表示,毕业后回去和父母一起,从大棚种植开始,开发现代农业产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因为对身处的社会有了光明思维,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心,多年来,我所任课班级的学生,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学生都十分信赖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给了他们富足的精神食粮,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还多次和我联系,进一步交流探讨理想信念,并深表感恩谢师之情。

理想教育为什么能是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最根本渠道呢?从理论层面分析,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见下图:理想、心理危机、人生价值关系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有三要素: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最终实现的目标,也就是每个人所树立的理想状态的最终现实。人生态度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状态,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说的心理危机,就是消极因素的一面。人生目的是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而这点要受到处在最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制约,也就是有什么样的价值评价,才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而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就是我们通常所确定理想的依据,从这点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理想,而理想决定人的心理态度,进而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理想是人生的动力、目标、希望、方向和灯塔,不是没道理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虽然表现为多种多样,但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确立科学的、远大的、负责任的理想信念。而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个人心理态度问题,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也是有道理的,人生态度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位置,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我们也把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依托上。

四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把握大学生理想目标体系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理想是个体系,每个人的理想体系都是一个坐标。纵坐标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崇高理想与一般理想、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分等;横坐标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

比如爱情理想而言,每个人都有对对方的相貌理想、家庭理想、人品理想、职业理想、住房理想、收入理想等等要求,条件优秀者,这些理想都可以同时实现,条件不足者,就必须选择放弃部分梦想,因为有些追求依据自身条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就不能叫理想,而是梦想。当然,随着个人的不断上进与努力,个人条件会不断改善,许多原本属于梦想的东西,也可以转化为理想。

正因为如此,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时候,要善于分析,找到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失去了理想,对症下药使之保持健康乐观心态。

一是生活理想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的、向上的生活理想。所谓积极的,就是要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所谓向上的,就是以乐观的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二是职业理想教育。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终身奋斗。三是政治理想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灵魂,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立场上来理性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远大目标。四是社会理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可以说,各类高校应该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让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理想教育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有实效性。

(二)把握理想的现实性是提高理想教育实效性的前提

1明确理想的实践性基础,树立可实现性信念

理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可以通过奋斗来实现。中小学的时候,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很多学生写的诸如《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说到底,很多都是空想、梦想和幻想,是不能叫理想的。因此,在理想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理想的产生根植于社会实践土壤,最终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来实现,所以,理想教育如果脱离的社会实践这一基础,就很难说服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

2理想教育必须与国情教育紧密联系

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人个人的命运,国运昌则个人理想积极,国运衰则个人理想低落。所以正确的现实的深刻的国情教育,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笔者在教育自己任课班级学生时候,就专门结合物价热(主要特征是农产品物价上涨快)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明白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徙进城,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人员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生产人员逐年在减少,而消费人员逐年在增加是一个趋势,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意识到第一要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第二农村的土地资源是他们手头上最宝贵的资本,于是很多人不再感觉一无所有前途渺茫,而是充满了信心,树立起了毕业后回到家乡科技兴农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3理想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

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有价值?说到底就是一个人是否有用。个人价值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不能从社会获得较好的个人满足,哪就意味这个人的个人价值不大。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感觉自己无法为社会所用,找不到奉献社会的理想平台,于是找不到理想这个根本动力了,所以才出现了多样化的心理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强大的精神动力、基本的道德规范,尤其是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根本福祉所在,我们号召大学生树立这个理想,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这一共同理想,每个同学,都从小事做起,树立现实的也是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为社会主义大厦建设添砖加瓦,这样我们每个人同学,都是有价值的!

(三)打造好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平台是提高理想教育实效性的核心条件

首先,把握好课堂教学是基本抓手。必须把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到各类教学的始终,而在德育为先中要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先中之先”。其次,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手段。社会实践活动既包括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判断力,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第三,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队伍的建设应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双向自愿”的原则,通过竞争,采用考任、招聘、任命、推荐、选举等方式选择那些德才兼备的教师组建教育队伍,制订培养的目标与计划,并形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职业院校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