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劲 Wang Jin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应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长风生态商务区周边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要在上海各个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思想,结合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功能定位,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创新驱动、生态立园”之路。
长风生态商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南部,内环和中环线之间,原为长风工业区。傍绿面水,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市中心内不可多得的一块可供整体规划开发的宝地。东起长风公园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临苏州河,北以金沙江路为界,西至真北路中环线(图1)。
沿苏州河岸线长约2.7km的地块可供整体规划开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长风生态商务区是全市首批重点推进的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长风生态商务区“十二五”期间的功能定位概括为:商贸总部和会展服务;股权投资和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和休闲服务。
图1 长风生态商务区地理位置
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06hm2;实际可开发的土地面积约220hm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90万m2,其中,现代服务区办公楼和商业服务设施约200万m2,高尚居住区约70万m2及公建配套设施约20万m2。长风生态商务区是全市首批重点推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已经列入《上海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1]。
1.3.1 优势
长风生态商务区是市中心区域(内中环间)难得的整体开发区域,紧邻已经成熟的虹桥开发区,真北路中环线等,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且长风商务区“十二五”期间约有40万m2的商办地块,10万m2的居住地块可推向市场,土地供应充足,将成为上海市甲级办公楼供应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1.3.2 劣势
在长风生态商务区周边,跨区的开发区有老的虹桥开发区、新的大虹桥开发区、临空开发区,本区内又有中环商务区、真如副中心区域等,均以总部经济、创新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态势,并且各有优势。长风生态商务区目前在上海市的影响力总体还不及其他开发区。
因此,长风生态商务区要在众多商务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商务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生态商务区”的内涵。
生态商务区又称EBD(Ecology Business District)。生态商务区意指兼顾人本与环境,以现代产业、商务为主导的生态新城区。这种城市理念源于西方后工业时代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边缘组团化和科技园区发展等多元的叠合与拓展,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园区形态。EBD模式纠正了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在注重科技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保护的城市空间的营造,不仅使城市的土地资源、市政配套资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更为产业经济营造一种更为和谐、更高效、更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2.2.1 高效性
生态商务区强调经济发展要尽可能提高一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地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突破资源短缺的约束,发展循环经济。
2.2.2 和谐性
所谓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让人们贴近自然,置身于亲近自然的商务区。而人与人的和谐则是需要通过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一种奇妙的都市文化,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生态商务区不同于传统商务区的根本之处,是其独有的魅力与特点[2]。
2.2.3 整体性
生态商务区寻求的是整体协调,它并不是仅仅追求生态的优良,而是统筹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整体效益。生态商务区在进行规划时,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应该是一种共生的协调关系,不能认为市政部门只负责给排水而交通部门只负责道路建设。
2.2.4 持续性
生态生物区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1)以生态商务为基点,在系统布局、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化,做到生态景观、建筑形态与土地使用控制相互兼顾,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符合生态环境容量的要求[3]。
(2)加快长风生态商务区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入总部型和研发型机构,保证商务区内产业结构的高度集约化和智能化,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文化是创建生态商务区的必要条件,商务区只有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精英推动商务区的发展。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一个在老工业区的旧址上打造的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开发建设中应充分挖掘“苏州河文化”与“海派新文化”的特点,力图实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文化、功能与品味的交相辉映,从而与其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区别开来。并在其中提炼出“生态文化”的特质,重点发展资源性优势文化产业群[5]。
(1)传统的商务区大多结构单调、功能单一,难以集聚人气,如有些商务区过分突出金融、办公等功能,而忽视了居住、休闲功能,往往造成白天人山人海、夜晚死气沉沉的巨大反差。因此,长风生态商务区应着力突出商务区的休憩和休闲功能,建设成人性化社区(图2)。
(2)长风生态商务区南临苏州河,东靠长风公园,具有天然的生态景观优势。根据规划,长风生态商务区沿着苏州河2.7 km黄金水岸规划建设了80~130m宽的绿色长廊,区域内新建公共绿地、开发地块配建绿地和原有绿地合计达100hm2。
(3)除绿化带外,长风生态商务区还应增加广场、景观带、休憩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彰显商务区的人性化、特色化。根据国外的实践,对商务区人性化和休憩环境的重视正好是解除传统商务区发展困境的利器,两者转变的关系在于如何增加传统商务区的特色休憩项目。
(1)长风生态商务区目前周边有地铁2、3、4号线,规划中还将建成地铁13、15号线。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公交网络,发展以公共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包括开辟与地铁站点接驳的公交线路、设置繁忙时间公交车专用道、加快更新公交车辆等,并应提供各交通方式之间方便的换乘设施,如在大的交通站点建设小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以方便驾车和骑车人士换成公共交通。
(2)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区,在交通规划上,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交通规划与管理应着重强调将行人从人车混杂的状况中分离出来,保障步行者的权利,建设人性化的步行空间。一方面,可以设立人行专用道或限时设立行人专用道;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立体分离式人行专用道,如高架行人走廊、地下通道等。
图2 长风生态商务区功能区分布
根据国外实践经验,单一办公功能的过分集中会造成交通、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复合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更加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这种功能复合不仅体现在商务区用地功能的构成上,也体现在商务区建筑空间的组成上。建筑综合体可在同一时空内,将多种建筑类型和功能单元相互叠合、重组实现多种功能的交叉和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空间使用效率,同时形成不同功能部门利益上的协调互补。
就长风生态商务区来说,商务区的建设要有一个大的综合体理念,然后通过一个个小的建筑综合体的建设来实现。
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发展定位已十分明确,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与其它同质化的开发区有所区别,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是长风生态商务区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关键就是将“高效、和谐、整体、持续”的理念始终贯彻于长风生态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结合其自身发展条件,打造出一个人性化、特色化、可持续的“生态”商务区。
[1]长风生态商务区管委会.长风生态商务区“十二五”规划,2011.
[2]张仁开.新概念CBD:城市CBD建设的创新模式[J]. 中国房地信息,2006. 9:58~60.
[3]徐斌, 唐德才, 程俊杰.南京河西CBD生态规划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7.25(3):115-118.
[4]嵇启春,钱培洲.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生态环境规划[J].上海建设科技. 2008. 1:8-14.
[5]唐伟洪.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分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大众商务.2010. 111(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