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学院 魏锦
2010年贵州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63.58亿元,同比增长1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8%,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1%,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11.3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分别增长21.6%、16.6%和15.2%。“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6%、19.56%、31.98%和33.4%,分别超过“十一五”规划增长目标2.6个、8.56个、15.98个和8.4个百分点。
贵州省第三产业从1993年的8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00亿元,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第三产业绝对规模扩大程度超过13倍。近年来,贵州省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餐饮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现代服务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由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现代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加迅速,资产和营业收入都有较大提高。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也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产业。
表1 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迅速。以贵阳市为例,该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223.32亿元,同比增长42.7%,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的72.7%。在招商引资领域,第三产业拔得头筹,从引进的项目个数来看,现代服务业占89.68%;从产业投资总额分布看,现代服务业投资总而76.92亿元,高于其他产业。
贵州的落后主要受制于“三不沿”的区位劣势和长期落后的交通条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目前,贵州正在打造全国七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该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缩短贵州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届时将形成贵阳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地2小时,至武汉等地3小时,至广州、西安等地7小时的快速铁路交通圈。“快速铁路交通圈”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贵州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经济社会环境,显著改善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贵州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行不通,亟需开展节约化生产。作为“无烟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其发展可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自然资源,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更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多年来,贵州的城镇化水平虽然落后于其他省份,但是城镇率逐年增加,2000年贵州城镇化率为23.9%,到2010年提高到33.81%,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896.5万增加到2010年的1174.8万人。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60%这一区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据此,贵州基本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将为贵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的需要,更加多样化、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同时,随着货币战的越演越烈,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同样阻碍我国的出口贸易,且人民币升值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跨国公司对华的投资意愿,上述种种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贵州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周边国家或地区纷纷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不断优惠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促进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这无论是在外资利用还是服务产品销售上都对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外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争夺我国现代服务市场。而贵州现代服务业产业层次低,竞争能力弱,无法与国外大企业展开直接竞争,势必压缩贵州省现代服务业的市场份额。
目前,周边省市也将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商贸易、汽车产业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这必然会抢夺贵州省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和人才资源,特别是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方面,这对贵州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贵州自然历史悠久,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类型复杂、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贵州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比如旅游资源,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贵州境内不仅有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铜仁梵净山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址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和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丰富的资源为贵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天然条件。
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大领先于贵州,这种外部动力容易形成一般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贵州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吸取必要的文明成果,可以吸取大量的外来资金,引进先进国外科学技术,有助于贵州省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国内外的许多经验可为贵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所借鉴。比如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其次,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贵州可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创新。再次,大量外来资金的引入可以弥补现代服务业构建的匮乏。
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以来,贵州省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入,但相比而言,差距依然明显。2010年贵州GDP3662.43亿,位列第一的广东省为37775.49亿,是贵州的10.31倍,贵州在全国省份的GDP排名处于倒数第六。云贵相连,改革初期,贵州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与云南差别不大,而到2004年,GDP总量仅为云南的53.78%,2010年,云南GDP达到了6178.25亿,差距依然很大。由于贵州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原有路径惯性较大,要推动贵州现代服务业业的大力发展,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贵州省服务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外,金融、保险、电信、电力、教育、卫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和公用事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所有或行业垄断,市场化步伐缓慢,市场在资源配之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缺乏竞争导致服务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同时产生行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一些供不应求的行业,不仅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价格明显偏高,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效益也难以真实反映出来。其结果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既得利益得到保护,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丧失,导致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
目前贵州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48%左右,超过了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结构。但是,目前的这种结构,是因为第一产业萎缩,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第二产业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对经济发展的绝对支柱,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因此,贵州不能跨越工业化历程直接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期服务由自我服务业向社会化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其次,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一是加快推进事业性单位的改革。二是加强政府内部协调,构筑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
要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加盟、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散、弱、差”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加大培育服务名牌的力度,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鼓励本地优势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推进服务性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引导现代服务业大企业集团入驻。积极鼓励具有资质和条件的非国有主体在基础设施、卫生、体育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扩大投资。打破部门、行业垄断,消除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对民间投资实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切实改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资金融通等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1]帅畅,王礼金.低碳经济:实现贵州“生态立省”战略的必由之路[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邓仕燕.株洲市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3]单晓娅,张冬梅.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条件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1).
[4]王帅红.贵州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分析[J].中国产业,2010(8).
[5]曾征.西部大开发与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机遇[J].理论与当代,2010(10).
[6]贵州服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第一第二产业.金黔在线,2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