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健,朱春涛,高新萍
(1.山东财经大学MBA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近年来,电力企业相继建立了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其管理理念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综合平衡企业各专业计划,统筹协调企业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计划目标的科学性和企业的总体效益。随着关于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的日益深入,综合计划管理的系统性不断增强,研究重点一般集中在综合计划管理模式、指标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对综合计划管理绩效考评方面深入较少,企业综合管理实践中多注重结果评价,对综合计划编制和结果普遍较为重视,对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力度不够或办法不多[1-4]。为提高综合计划全过程管控水平,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综合计划管理绩效评价办法。
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发布《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将全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为对某产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输入、输出和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施步骤分为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三部分。目标与范围的确定主要工作是明确评价目标、根据目标确定评价边界、划分生命周期阶段。清单分析主要工作是对相应研究阶段的输入、输出进行分析统计。影响评价主要工作是对清单所列输入、输出等内容进行指标分析和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发布后,其理论逐步被各界采纳并加以推广,现广泛应用于环境卫生、机械制造、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5-6]。
综合计划管理从需求识别分析、计划编制审批到计划下达分解、计划执行分析、计划调整审批直至计划完成关闭和后评价的全过程,也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根据管理目标和内容的联系可划分为项目储备、计划编制、计划分解、执行与调整、关闭评价等五个主要阶段。针对五个主要阶段管理目标,分析每个阶段输入、输出数据中的评价功能单元,并根据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分别设定不同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项目储备阶段是综合计划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孕育阶段。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安全、不方便、不合规、不文明、不先进等影响安全生产和正常经营的情况,都可以作为项目储备的来源,责任部门针对实际情况编制治理或改造方案形成储备项目。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定期收集企业各部门上报的储备项目,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对储备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紧急程度等进行评审,列入企业项目储备库,以备编制次年综合计划或当年综合计划的调整所需。
综合计划的编制和审定程序为“两上两下”。“第一上”是指编制综合计划专项计划和指标报上级单位归口管理部门;“第一下”即上级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平衡优化后下达专项计划和指标,审定初稿;“第二上”平衡优化各专项计划和指标形成综合计划,建议报上级单位综合计划管理部门;“第二下”是指上级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平衡优化后审定下达年度综合计划。
专项计划的编制是整个综合计划编制的基础,企业各职能部门在次年重点工作计划的基础上通盘考虑,从项目储备库中挑选确定应申报的专项计划项目,项目的目标、方案、预算等均应明确详尽,确保上级单位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审批通过率。计划编制阶段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评价计划策划的周详程度和计划的编制质量。评价主要指标设置包括: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数、综合计划申请报告质量、专项计划项目审定通过率、专项指标申报准确度(审定数与申报数偏差度)等。
计划分解是确保审定的年度综合计划落实到位的重要措施。通过综合计划分解将各专项计划项目和指标分部门按月细化,明确各专项计划项目从立项招标、签订合同、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结算付款等各个过程所需的人力、财务、物资、时间等,明确各专项指标各阶段目标值和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避免遗漏。
计划执行过程是综合计划管控的关键阶段,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方案能否实际执行到位,直接影响到全年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进度。该阶段要加强跟踪分析和过程监控,计划管理人员要深入项目及时了解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各专项计划月度分解任务按期完成。
因不可抗力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经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申报计划调整,详细说明计划延迟、或取消的原因,经上级部门审批后执行调整后的计划。执行与调整阶段的评价内容包括: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方案是否执行到位以及申请调整通过情况,主要指标设置包括:计划任务完成率、计划指标完成率、计划进度完成率、计划调整审批通过率等。
完成关闭阶段对综合计划各专项计划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和汇总,统计确定综合计划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各专项指标完成情况,并根据公司全年实际工作情况分析综合计划制定准确率。同时,对全年综合计划、专项计划和指标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对于提升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评价阶段的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计划总体完成情况和全年综合计划管理后评价的深度,主要指标设置包括:综合计划完成率、专项计划完成率、专项指标完成率、计划制定准确率、专项项目完成后评价报告等。
根据以上对综合计划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清单分析和指标提取,设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构建综合计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为实现对综合计划管理的定量综合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实现定量化,并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性指标模糊评判定量化。对某一定性指标根据其优劣程度确定评语集合J={J1,J2,...,Jn},对各评语确定对应的分值,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指标相关专业人员对该指标进行打分,从而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
定性指标标准化处理。对某一定性指标Cp,其标准化值Sp为:
其中:Jp为该指标模糊评判打分,Jmax为该指标模糊评判最高分,Jmin为该指标模糊评判最低分。
定量指标标准化处理。对某一定量指标Cq,其标准化值Sq为:
其中:Dq为该指标实际值,Dmax为该指标能够取得的最大值,Dmin为该指标能够取得的最小值。
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C={C1,C2,…,Cn}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后,整个指标体系集合 C 映射为无量纲标准值S={S1,S2,...,Sn}。对每一指标Cr根据其影响重要程度、管控难易程度、风险大小程度等赋予不同的权重Ar,确定指标权重集合为A={A1,,A2,...,An}。综合计划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为:
表1 综合计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综合计划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不仅适用于年末综合评价,而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中选取不同阶段指标,实现对综合计划管理某阶段或某几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
综合计划管理绩效评价结果E为位于[0,1]范围内小数,便于按排序或按比例进行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可根据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对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绩效进行综合考评或分阶段考评,按照评价结果数值和考评次序进行相应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有利于深入贯彻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增强员工重视计划、执行计划、完成计划的意识和动力,提高员工参与综合计划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全面提升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突击开展项目、计划项目完成质量不高、计划总结评价不深入等诸多难题,综合计划编制质量、综合计划分解水平、综合计划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得到了很大提高。下图为采用该绩效评价方法前后企业综合计划完成进度的对比图。
图2 某发电企业2011年与2010年综合计划完成进度对比图
某发电企业近年来开始逐步探索综合计划管理绩效考评方法,采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计划管理绩效评价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后,有效地解决了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计划编制与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需求有偏差、计划预算测算不精确、计划分解不细致、计划执行进度滞后、计划调整频繁、年末
综合计划管理项目储备、计划编制、计划分解、执行与调整、关闭评价的全过程符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评价对象的特点,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对综合计划管理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实现对综合计划全过程跟踪管理,对事前、事中、事后适时监控,改变了以往重目标、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的计划管理模式,增强了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提高了综合计划的调控力、执行力,能够有效拓展计划管控的范围和深度,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
:
[1]汤旸,周斌,王家斌.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探讨[J].湖北电力,2010,(1).
[2]张薛鸿,董达鹏,李晨,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网企业综合计划关键指标预测[J].水电能源科学,2011,(11).
[3]林雅璟.基于关键指标的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4]徐静进,罗弦.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7,(12).
[5]李敏秀,李克忠,张响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家具产品绿色度综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
[6]王清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