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晨阳
【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此条件下,文化建设被广泛关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顺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主题要求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 建设 途径
和谐文化从含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的发展中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体表现在制度体制、价值体系、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形式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要吸收当代文化经验成果,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下,突出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强调文化的创新活力,强调文化的交流、竞争,强调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倡导和谐精神、和谐理念,不断激发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亲和力,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缔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中,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协调进行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诸多矛盾和冲突,以至于不同的群体之间,出现了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了国计民生。和谐文化建设主要就是强调建设的整体性,在社会与外部要素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并且对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和,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社会进步包括了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社会主体的进步,表现为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等;二是社会生产要素的进步,如知识理论的进步完善,思想道德的素养提高,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三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机制的进步,利于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控、延续、更新发展。进步来自于和谐。和谐文化是包容性特别强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能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各种要素获得尊重。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局面,使得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所有建设者、同盟者和睦相处、共享和谐。为适应社会,新的文化建设浪潮正在形成。社会、政府、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同时和谐文化的建设也会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①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使简单劳动越来越少, 进而劳动者的素质成为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要素,这就面临着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特别是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修养、道德观念、智力水平及知识能力等。随着劳动者的各项素质一步步提高,生产力才有了相应的快速发展。和谐文化在注重人的自身修养的同时,也重视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它也强调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作用,通过加强培养来促进人的各项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当前人类逐渐深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期知识经济作为时代的主元素,对国民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发现,只有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孕育出更多的有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和谐文化建设,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求,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也能利用所营造出的和谐氛围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引导与培养提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普遍精神压力大,部分人遇到挫折,会产生仇视、怨恨的情绪。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谐文化建设使人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面对如今社会各种浮躁文化的影响下,一批像“芙蓉姐姐”、“犀利哥”一样的网络名人迅速走红;一场场雷人的达人秀,一次次迷惑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让人们逐渐告别崇高;解析经典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而经典本身销量却不见涨的现象发人深省。在缺乏深层次价值积累的环境下,在各种目的的驱使下,价值信仰缺少了厚重的历史感,社会的文化建设在逐渐偏离文化的真正内涵,面对价值迷失所带来的文化转向,我们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之相互协调促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际运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保持根本不丟失,坚持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发展为目的,创造性地進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和谐这一价值取向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指南。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且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对新局面,不断地把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地位不动摇。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享有者,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贴实际、紧贴生活、紧贴群众,要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要始终把人的问题放到突出位置,这既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经验,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我们要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以建设、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提高素质服务为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建设,建设文化事业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文化事业的手段是通过人。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点就是为了人、围绕人、通过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文化消费方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权、选择权,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积极学习借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人类社会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性的优良文化存在,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优点长处,这也使世界文化具有了多姿多彩的内容。各国文化能为人类所传承说明它们的基本内核往往是相容相通的,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其发展上,都有它们各自的独到之处,对于追求发展和谐的内容方面,各国文化都有自己所坚持的特点,都是对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相应贡献的,应该彼此包容、相互尊重,增加学习、交流和借鉴。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交流与对话。以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眼界,博采众家之所长,积极学习借鉴各国的优良文化成果,开创和谐共荣的文化氛围,这是和谐文化建设所必需一个的硬性条件,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在学习中借鉴,在冲击碰撞之下升华,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繁荣。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和谐文化讲求团结友爱、求同存异,发展和谐文化就是要凝聚人心、弘扬正气、整和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是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有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进行,国外的影视、动漫充斥在中国的市场,世界文化及西方的思想潮流不断对我国的文化进行着强烈的冲击,虽然有一些积极的思想,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在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同样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性文化取向等等思潮同样在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和谐环境及美好生活的认知。避免因为经济发展,对文化市场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尽量汲取各种文化精髓,总结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社会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建设的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