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记者 付 松 张天明
旅游强省又富民
文Ⅰ本刊记者 付 松 张天明
“贵州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热线热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第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说:“2010年,按旅游收入分段排名,排在第一阶段(1000亿元以上)的有16个省市,西部只有四川和贵州,贵州列第15位。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名列全国后位的情况下,旅游业半路杀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传统、新兴客源地市场开展高规格、高密度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对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多彩贵州”品牌形象在广大游客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1年1月,“2011中华文化游”启动,我省向市场推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等82项旅游系列活动和多条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产品。5月19日,首个“中国旅游日”贵州宣传推广周活动,围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奇山秀水·赏多彩贵州”的主题,推出“为贵州风景造像油画作品展”、“两岸四地摄影家聚焦多彩贵州”摄影展等活动,全省各地也纷纷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客共同欢庆“中国旅游日”的诞生。随后的“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第14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德国柏林国际交易会、法国巴黎国际旅游展、韩国国际旅游展、台湾第六届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2011中华文化游港澳地区主题推广系列活动等“走出去”的推介活动,更为“多彩贵州”增加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1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年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19.3个百分点;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在全国排名为15位和19位,增幅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7位和第5位。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书写了令人刮目的“贵州速度”。
从2006年起,我省连续举办了六届旅游发展大会,今年4月,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毕节市举办。已经承办“大会”的安顺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和铜仁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接待能力及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得到提速发展,有力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的一张名片,作为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出台了《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对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发、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达到121.56亿元,是2010年的2.85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大大提升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随着一系列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举措逐一落实,一批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体验型、避暑度假型和文化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成功打造,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到我省旅游观光,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使农村剩余劳动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截止2011年6月,全省累计已有42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业摆脱贫困或从中受益。
在旅游法规建设方面,《贵州省旅游条例》经贵州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贵州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迈上一个新台阶,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过去的五年,贵州全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贵州将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以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宗旨,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确保2012年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比2011年增长30%以上,力争使旅游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到2015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5—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上。(责任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