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图 沈祖轩
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贵州推荐参评人选事迹
文Ⅰ图 沈祖轩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这是李春燕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中央电视台所写的颁奖词。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在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的乡村卫生事业中,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后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一个又一个的荣誉面前,她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而是以此为坐标,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更加坚信服务的崇高价值,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扎实工作,更加热心服务,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在大山深处,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村里不能没有医生”,这是李春燕常挂在嘴边的话。出了名的李春燕,有很多机会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她主动放弃了。有人笑她,说她傻,说她在作秀。“这里的老乡需要我,习惯这里的环境,我喜欢这生我养我的地方。”面对他人的询问,李春燕总是这样淡然的回答。
大塘村是个偏远的穷山村,那里农民由于经济比较拮据,吃药打针都很困难,很多群众生了病不愿看病,宁愿呆在家里忍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解决了一部分群众“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问题。由于经济困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仍不愿参加新农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她利用下雨天、晚上一户户的与左邻右舍“摆龙门阵”、谈“姊妹话”,通过她耐心细致的宣传,全村群众参合率达到100%,解决了群众看病住院的后顾之忧。
在李春燕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塘村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慢慢得到了转变,善良、热情、尽责的她,成了大塘村老少的“贴心人”,乡亲们相信她,不管老少生病或妇女生孩子都找她。
李春燕在大山深处坚持义务看病10多年,她用自己的点滴行动,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后,很多热心人士把爱心传到月亮山区,温暖了整个从江大地,李春燕也成为了爱心使者,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爱心传递,为建设家乡、为村民们做更多的事。
一直以来,由于大塘村的地势山高坡陡,饮用水是个大难题。由于饮水不净,村民常生一些奇怪的病,李春燕很着急,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改变乡亲们的饮水条件。她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自来水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争取到70万元自来水工程,使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山泉水,她的期盼变成现实。
水通了,路又成为制约群众发展的又一难题。大塘村山高坡陡,群众出行十分困难。为解决这一现状,李春燕放下手头的活,多次奔走于省、州、县、乡相关部门单位,积极争取建设资金,2010年争取到水泥136吨、沙子700多立方,实施大塘村水泥步道硬化5000米。2011年,争取项目资金100多万元,修通了长4公里通村油路。
此外,她还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捐资10万元修建的“大塘村博爱卫生站”,与强生集团(中国)公司协调,争取到10万元物资捐赠给大塘村小学的贫困生。与州县有关单位协调,争取到7万元,建成了大塘村办公楼等,使大塘村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
家乡的村委办公楼建成了,水泥步道硬化实现了,通村油路也有了……大塘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是李春燕并不满足现状,因为全村2500多名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有的群众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为什么群众的收入不高,生活质量不好?对这个问题,她一直在思索着。经过反复思考,她认为群众之所以不富裕,除恶劣的自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群众不愿改掉传统的耕作习惯。“共产党员,就是要敢于试验,敢于作表率。”她决定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群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行医之余,她承包了150亩果地,并根据市场行情,选种了夏橙、无仔碰柑、温州柑等,2011年,仅销售温州柑收入就达7万多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种温州柑350亩、密柚250亩、甜橙150亩,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同时,李春燕夫妇还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养殖母猪2头,肉猪60头,年出栏肉猪100多头。在她的带动下,大塘村家家户户都养肉猪5头以上,养30头以上的农户有5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提起李春燕,大塘村的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当荣誉和光环渐渐远去的时候,李春燕依然和村民一样喂猪、做饭、养育孩子,依然在忙碌地为群众打针治病、救死扶伤,依然在默默地奉献、为村民守护健康。
潘琴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在特警支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潘琴,贵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反恐突击大队副大队长,一位普通而又传奇的女特警队员,以女儿之身跻身特警战队,时刻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民、爱民的铮铮誓言。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公安部二级英模、全国爱民实践模范、全国优秀工作者、贵州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全国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公安部一级英模等,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
潘琴先后参与了多起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是用自己的生命与歹徒作殊死较量。2006年12月26日,贵阳市中心大十字一中年男子手持砍刀和工程用射钉枪劫持一女青年,要挟警方提供5支上满子弹的手枪和50万元现金,潘琴和队友在大队长李纲的带领下火速赶赴现场,经谈判专家近4个小时的谈判,嫌疑人同意用一名女同志上车交换人质。危难时刻潘琴主动请战,上车替换人质。当人质脱离劫持者枪口,正要将刀架在她颈部的瞬间,狙击手抓住战机,果断开枪将劫持者击伤。听见枪响,潘琴转身一个迅速的制敌动作,将劫持者持枪的左手紧紧控制,并压倒在身下将其制服,人质安全获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2009年11月1日,贵州省清镇市地勘局门前,一男子持爆炸装置劫持一名约10岁的男孩,向人质家属索要15万元赎金。新任“林豹突击队”副大队长的潘琴,闻警即动,迅速组织人员前往处置。因嫌疑人严令人质家属不许报警,称一旦看到警察出现将立即引爆炸弹,根据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潘琴到达现场了解案情后,为了不惊动嫌疑人,确保人质的安全,与队友一起化装成人质家属以交赎金名义接近嫌疑人,在交纳赎金后,嫌疑人要求送他出城,当车行至一交叉路口时,潘琴与队友谎称不认识路,趁手拿爆炸装置的嫌疑人犹豫的瞬间,潘琴果断射击,将嫌疑人当场击毙,同时队友加速将车开到安全位置,人质成功获救。
无论是只身从歹徒枪口下将人质换回,还是果断击毙身绑炸弹的暴徒,成功救下人质,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的是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敢于牺牲奉献,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质,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潘琴平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并不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扶贫爱心公益行动”,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引起了她的关注。一直都希望尽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她,在活动中积极联系,四处募集了大量的书籍,并从自己微薄工资中捐献了部分资金,亲自把爱带到孩子们所在的大山深处——安顺市镇宁县扁担山麻元小学。2010年,潘琴同志积极参与特警支队“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通过走访,她了解到息峰县九庄镇一所小学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冬天连件棉衣也没有,书包补了又补。潘琴立即号召同事捐款捐物,自己还出资为他们购买了衣服、文具、书包等物品送到学校,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克服眼前困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休息时间她还经常到学校看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这就是潘琴,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采。
每天清晨,他总是按时走进车间,照例换上工装,戴好防护用品,向组员安排当天的活儿,然后手握焊枪进入工作现场。日复一日,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25年。他以一流的焊接技术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无数次让用户、同行折服。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姜涛。
凭借精湛的技艺,姜涛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百优青年”、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杰出青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刚参加工作时,电焊工在姜涛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头戴面罩,手拿焊枪,火花四溅”的简单形象,等他拿起焊枪,才发现做焊工远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得歪歪扭扭,东一疙瘩西一块。再看看师傅们干的活,真是没法比。就是从那时起,姜涛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苦练技术。他认真查阅焊接专业书籍,仔细观察师傅们干活的每一个细节,虚心向他们请教,每天坚持6个小时苦练焊接钢板。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几度被弧光熏得脱皮,人也变得黑乎乎的,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心。为了练好基本功,他白天在单位认真学,晚上回到家就在手上绑个沙包练习稳定性,在地上、墙上练运弧,练手、胳膊和眼的配合。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研究焊接技术和学习理论上了。
只有初中文化的姜涛,从不看轻自己。他坚信,自己尽管没有高文凭,但决不能没有高技能。只要勤奋钻研,苦练技能,就一定能成功。经过多年来的刻苦锻炼,他的思想逐步成熟,技能日渐精湛,取得技师职业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并荣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授予的特级技师称号,2010年12月被聘为中国航天集团贵州集团公司第一批“首席技师”。
多年的实践淬炼,让姜涛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阔的理论视野。姜涛已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多种焊接操作技能,能对大型焊接结构的焊接变形进行控制与矫正,在各类材料的中高压容器焊接及有色金属材料焊接上有独到的操作技艺。
姜涛常说:“共产党员要像一颗钉子一样,党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都要发挥好你的作用。”
“共产党员要像一颗钉子一样,党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都要发挥好你的作用”,这是姜涛同志常说的一句话。这句朴实的言语折射出一名普通党员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好的领悟。正是坚守着这样的信念,让姜涛用自己的焊枪为公司和客户“焊”出了产品质量、交付进度的保证书。
去年酷暑时节,某试制产品舱体内需灌铅配重,由于没有很好的工艺方法,无法完成浇灌。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姜涛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任务。姜涛和组员们通过做实验,采用火焰熔铅的方法,让铅液可以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舱体内部,成功解决了工艺难题。任务完成时,由于连续近距离烘烤,姜涛和他的组员们已是满脸脱皮。姜涛的同事张建国介绍说,七、八月正是炎热天气,熔铅时由于火焰温度高,加之铅蒸汽有毒,必须戴上不透气的防毒面具,并穿上工作服干活,不到多久就会汗流浃背,像洗了澡一样。姜涛就是这样把重活难活揽在身上,带领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
像这样的事例,在姜涛的焊工生涯中不胜枚举。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从来不说“苦”,从来不说“累”,从来不说“烦”,从来不说“不”。
在某专项工程中,作为大型车架、载重梁及其主要结构件的焊接者之一,他准确地控制焊接变形,使焊接质量合格率达100%,为公司荣获专项工程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承担某型号运输装填车产品焊接中,该产品属于大型焊接结构件,10余米长,结构复杂,焊接过程中变形量比较大,以前焊接该产品变形时都要超差,要投入大量工时进行修正。姜涛承担该项加工任务后,对其工艺变形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采用重新编排焊接顺序新方法,使产品合格率由之前的40—50%提高到95%以上,工期由以前的半个月缩短到一个星期。他将该产品加工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大型结构件的焊接与变形控制》,并在《江南航天科技》上发表,该论文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集团公司“航天电器杯”职工论文评比二等奖。
焊接时的火花是灿烂的、短暂的,但姜涛却将这份短暂无限延长,在焊接的火花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一个人能力有限,姜涛却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他们继续创造奇迹,也实现了自己璀璨的人生。
在厂里,他先后带了几批徒弟,直接传授自己所学,并有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厂外,他先后到遵义碱厂、钢绳厂、啤酒厂等单位开展焊工培训,有40余人直接得到他的技术指导。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两位徒弟在2010年贵州省“力帆杯”技能大赛中分获焊工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从事焊工多年来,姜涛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一套更为合理的铝合金焊前清理及焊接工艺参数。目前,这套工艺参数已被编制成《铝合金焊接工艺规范》,并在公司推广使用。徒弟张锦鹏谈到姜涛时这样说,“我师父严谨、认真、踏实,对待我们这些徒弟也很严格,并且把他所学到的知识全部教给了我们,他经常对我们说,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深深影响了我们”。公司材料成型部部长李良玉评价说:“姜涛作为一名一线工人,在普通的焊工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
一路走来,经历岁月的洗礼,姜涛的技术更加娴熟,思想愈发成熟。他的人生因火花而绚烂,因火花而多姿。(责任编辑/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