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4日文章,原题:面对更开放的边境,香港须持开放态度 称香港为“国际化大都市”?当看到一些人的小城镇心态是如此狭隘,我有时候不禁对此产生怀疑。日前,内地宣布,包括深圳在内的6座城市将允许非本市户籍人口异地提交赴港入境申请。于是,一些见识短浅的人开始大呼小叫:我们美好而特别的城市即将遭到掠夺。
我敢说,从我在这儿住下那天起,同样的谣言就一直不绝于耳。早在上世纪80年代,谣言指向的是深圳河以北的居民:内地居民是我们的穷亲戚,如果获准来港,他们可能会去非法做工、坑蒙拐骗或者小偷小摸。可每当我去广东或更远的内陆地区,发现那里的人更加友好、正派、诚实。
未来25年,内地居民可小看不得。他们的消费力将促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在2003年非典暴发之后开始向内地敞开大门,香港只能不停摸索方向,并身处衰退的危险之中。然而,嘲笑声并未停歇。现在,诋毁者称更低等的“蝗虫”就要降落。根据新规定,内地6座城市的非户籍居民无需返回原籍,便可申请赴港。不同于现在的内地游客,他们可能是工厂工人,衣着不太讲究。在反对者看来,这些人更倾向于从事非法工作、行骗或是偷窃。
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否了解,香港从很久以前就允许更贫穷地区的居民免签入境了。来自冈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的游客可以得到长达3个月的签证,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内地。如果真要担心的话,那么来自这些地区的人才更有可能制造麻烦。然而并没有人呼吁限制他们入境或出台监管体系。
那些对内地游客充满恐惧的人似乎认为香港是个世外桃源,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特殊之地。我不想打击他们,但香港并没有太多东西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全球化意味着世界的范围更加广阔,选择也更多。更何况,把那些想花钱和做生意的人拒之门外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