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成立国际经济司“经济外交”大局开启

2012-09-05 07:00:32小康曹伟北京报道
小康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外交部外交经济

文|《小康》记者 曹伟 北京报道

外交部成立国际经济司“经济外交”大局开启

10月9日,外交部举行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这个新机构在外交部官网公布的29个内设机构中位列第11位,居国际司之后,军控司之前,将担负起“开创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的重任

文|《小康》记者 曹伟 北京报道

“十一黄金周”结束之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位于北京市朝阳门附近的外交部大院内显得异常忙碌。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外交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志军等悉数出席一个相对简单的会议后,纷纷来到一块背景板前就座,与另外20个人合影留念。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背景板上的十二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经济治理,落实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和经济安全,同时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外交部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上对这个新部门成立后的定位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寄望。

在全球经济报道领域嗅觉较为敏锐的美国《福布斯》杂志看来,该部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外交”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有专家和观察人士对《小康》记者表示,该部门的另一重要职能将是解决不断涌现的与复杂政治问题交织在

一起的国际经济纠纷,以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经济外交扛起大旗

一位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向《小康》记者透露,此次新设立国际经济司并未增加编制,而是将原先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经济外交合作办公室与国际司中的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处等职能部门进行了合并重组。

“在此之前(外交部)国外工作局的职能与人员已经被并入部机关党委,所以‘一并一设’并不占用新的编制。”该人士讲道,“外交部国际司原先有一些处就是负责经济外交事务的,单独成立国际经济司,不仅进一步增强经济外交的高层次协调能力,同时也表明经济外交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

现年52岁的首任司长张军,今年7月从驻荷兰大使任上归来,他曾任前国务委员唐家璇的秘书,于2002至2004年担任过国际司副司长。据熟悉情况的人透露,张军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待下属,但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而且思路开阔,手法细腻。从当年他对荷兰社会和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就可见一斑。

目前官方对于国际经济司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中国领导人出席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重大峰会的筹备及后续行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从政治和外交上协调、研究和参与联合国及有关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内的经济与发展合作及相关业务;研究全球经济治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与制度、规则建设、区域经济合作等有关问题。

作为外交部的直属院校——外交学院在2007年就成立了专门从事世界经济形势研究的国际经济学院,该学院副院长竺彩华认为,该司成立的背景是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G20诞生以来,多边组织越来越关注经济问题,政治和经济问题交织,而外交部之前缺乏足够的专业团队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政府的经济实力难以区分,需要外交来为经济服务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政府拓展海外关系的共识。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教授看来,单独成立国际经济司说明需要在外交层面来推动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展开,经济纠纷的解决,配合国际经济组织的调研等。

国际经济司成立伊始,其职能与中国商务部的部分职能重叠或冲突也成为了许多人热议的话题。

多位专家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国际经济司与商务部门的职能并不冲突。“外交部与商务部,历来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国际经济司成立后,履历较为丰富的张军司长更熟悉涉及经济外交的业务,能更好地促进部级之间协调沟通,而商务部主要是技术层面的。”

曲星举例说,国际投资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需要在政治外交层面做许多工作,等到具体项目拿下来,就由商务部门来主导。“二者着力点不一样,会形成很好的互补,不构成矛盾和竞争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也指出,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将面向大的战略合作层面,而商务部负责的则是具体的商务合作。

思想观念转变下的“新局面”

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国际经济司成立时指出,“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外交工作,经济外交始终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鲁世巍看来,经济外交就是外交与经济的相互协调,“经济外交是指以外交手段实现经济目标和以经济手段实现外交目标。前者如通过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经贸合作,帮助企业‘走出去’;后者如通过对外援助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事实上,经济援助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形式已经在我国的外交全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对欧洲债务危机的理性援助,为我国争取了很多的外交回旋空间,给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多讨价还价的资格。”竺彩华说。

而过去,中国在发展经济外交,尤其是以经济手段促进外交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都是经济援助、直接帮助欠发达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等手段。据统计,仅在基础设施领域,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32个。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撰文指出,由于世界地区差异化问题,中国通过经济外交投入到这些国家的资金、物质和建设项目等,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甚至遭受各种破坏。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实现从输血型援助到造血型扶持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外交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开创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便是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外交部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上对国际经济司这个新部门提出的要求。就在国际经济司成立后的第三天,国际经济司的工作人员就陪同外交部副

猜你喜欢
外交部外交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英语知识(2016年1期)2016-11-11 07:08:02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中国钱币(2015年6期)2015-11-18 02:28:14
外交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