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美 |
有这么一张堪称经典的照片,记录下本·拉登被击毙时,奥巴马、希拉里以及一帮美国军政两界高官关注行动进展的情形。
其实,镜头之外,最为功不可没的是一名从浩如烟海的情报中抽丝剥茧、耗时5年才锁定拉登位置的情报员。如今,在海豹突击队前队员比索奈特的新书《艰难一日》中,这名情报员的身影逐渐显现。在书中,比索奈特称她为简妮。
书中说,简妮大学毕业后就被招进中情局。至少有5年时间,她都在追踪拉登的特别行动小组。最后就是她确定了拉登的藏身之处。
比索奈特在书中透露,在前往巴基斯坦执行任务的长途飞行中,简妮就坐在他的旁边。她看起来“胸有成竹”,比索奈特甚至觉得她过度自信。
简妮是中情局中的新型情报师——聪明、自信,且是女性。她们属于中情局一个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队,被称为“定位者”。
“9·11事件”发生后,中情局一直为寻找拉登的下落而头疼不已,几次寻找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其获取情报的能力也因此备受诟病。与此同时,中情局悄悄培养了一批像简妮这样的“定位者”。和那些分析一国政府或经济的专家不同,这些“定位者”的任务更加具体。“定位者”们专门分析特定的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而且一般是和案件负责人以及执行任务的特勤部队们一起工作。她们利用人工搜寻和分析情报的艺术与能力也日臻完善。
据中情局的一名前任副指挥官透露,绝大部分的“定位者”都是女性。她们要从那些无人机拍摄的粗糙画面中,从那些窃听的电话录音中,从那些蛛丝马迹的情报里抽丝剥茧,准确定位出恐怖分子、毒品贩子或者军火头子们的藏身之处。
简妮是这些“定位者”中的佼佼者,她有高于一般情报员的洞察力。正是她和她的团队帮助中情局锁定了拉登的住所。
2007年,简妮注意到了一个化名为“阿布·艾哈迈德·科威特”的“基地”情报员。经过几年的追踪,简妮和她的队友通过电话监听锁定了此人位于巴基斯坦的住所。最后,他们顺藤摸瓜,找到了拉登的藏身之处。
在海豹突击队队员们前去执行任务时,简妮给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情报,甚至细致到这栋建筑的门是向内开还是向外开的。最后结果证实,她全说对了。
据比索奈特回忆,击毙拉登之后,他看到简妮“喜极而泣”。
早前的中情局,很少有简妮这样出色的情报员,因为它十分“重男轻女”。1954年加入中情局的工作人员说,早前中情局招募的女性主要从事文书工作,即便她们持有法律文凭。
中情局内的“阳盛阴衰”现象招致一些情报人员的不满与抗议。1986年,中情局的女性开始对这种歧视给予反击。当年,她们提起了对中情局国家秘密行动处的集体讼诉。1995年,中情局同意法庭对其人员管理制度进行4年的监督,同时对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员工给予94万美元的赔偿。
“自从集体讼诉之后,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最早跻身中情局行动司高层的女性之一玛丽·玛格丽特·格雷厄姆这样说。她在2008年退休之前担任中情局局长助理。据中情局现任新闻发言人透露,如今,在中情局的高级领导层中,已有四成职位由女性担任。
如果男女平等是一个阶段,那么女性出人头地则是高于其上的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实现得益于女性在“定位者”位置上的出色表现。
中情局内曾设立了专门追踪“基地”组织的第一个部门——亚历克基站。上世纪90年代,新招聘的情报分析师几乎全是女性。亚历克基站的首任站长麦克·朔伊尔就曾说,他1999年离任时,手下的14名“定位者”全是女性。朔伊尔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我能够在门上贴张条,写着‘男人免进’,我肯定早就这么做了。”
对此,格雷厄姆解释说:“我认为,女性更加关注细节,而这正是这一职位必须的素质。”朔伊尔也赞同这一看法,在其看来,“女性会格外关注细节。她们善于在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城镇、居民、电话号码、信用卡号、护照之间找出联系”。
中情局的“定位者”,拥有显赫的战绩。“9·11事件”之后美国抓获的第一个“基地”组织高官,就是拜这些“定位者”所赐。珍妮弗·马修是“定位者”中最为知名的一位,她领导的情报小组成功锁定了“基地”组织的三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当然还有功劳最大的简妮。她们定位的成功率,总是异乎寻常的高。
对此,中情局高级情报分析师吉娜·师班内特调侃着说:“顽强的女人总能找到她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