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2012-09-01 02:17李舟赵志军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标准煤能耗北京市

李舟 赵志军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在宏观经济减缓态势延续及节能目标引导作用下,能源需求总体保持低位,节能减排工作继续顺利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成效明显。

1 北京市能源消费现状特点

1.1 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

2011年北京市能源年消费总量达到6995.4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加50.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72%,能源消费增速自2010年达到最高点后,首次下降约4.98个百分点。同期,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6000.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万元GDP能耗下降明显,2011年万元GDP能耗为0.459吨标准煤(按2010年可比价格),环比下降6.94%,延续了“十一五”末期节能降耗的良好形式。2008~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8~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情况

1.2 能源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成为消费主体

北京市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电力、天然气、清洁油品等优质能源比重大幅增加,2011年,北京市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达到72.1%,比上年提高3%,其中:电力853.7亿千瓦时、天然气73.6亿立方米、油品1050.8万吨(仅指成品油),所占份额分别为25.3%、14.2%和32.6%,电力、油品比上年增加1.1和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总量为2365.5万吨,比重由上年的30.2%下降到26.5%,降幅较明显。各能源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

图2 2011年北京市能源品种消费结构

2011年,在全市能源消费中,第一产业消费100.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4%,第二产业消费2488.7万吨标准煤,占35.6%,其中:工业能源消费2329.7万吨标准煤,占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93.6%,第三产业消费能源3100.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的44.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1305.8万吨标准煤,占18.7%,如图3所示。北京市第二产业能耗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能耗比重上升较快,现代化、都市型能源消费型特征更趋明显。第三产业成为能源消费主体也是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保持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

图3 2008~2011年北京市各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1.3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低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经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消费需要增加多少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近几年北京市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0.07左右,也就是说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加0.0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如表1所示。

表1 2008~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初期,北京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从2010年0.92高位回落到2011年0.34,这反映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使得北京经济增长带动多品种能源消费,对电力的依赖性降低。

1.4 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综合能源消耗指标全国最低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全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9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582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6.59%。从全国情况看,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绝对值全国最低,也是惟一连续5年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级地区。2011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0.459吨标准煤,能耗降幅最大,比上一年度下降6.94%,比全国低0.33,比上海低0.16吨标准煤,比广东省低0.10吨标准煤,预计2015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全国重点省市万元GDP能耗变化比较如图4所示。

图4 2006~2011年全国重点省市万元GDP能耗变化比较

2 影响北京市能源消费状况的因素

2.1 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变

早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明确指出北京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010年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提出: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由自身的资源禀赋和面临的压力挑战决定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北京发展的选择。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必然对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清洁高效利用和多样便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能耗行业逐步退出并进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北京市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北京采取“一紧一松”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紧”即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坚决调整退出。如首钢、焦化厂、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进行了搬迁调整或全面停产;关停燕山石化、京工热电厂等自备电厂小火电机组3.2万千瓦;拆除多家水泥、造纸、电镀等行业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生产能力,累计淘汰产能达202万吨。“一松”即对于适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积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大力培育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人才引进、财税优惠、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等多方面政策措施支持下,北京市高端产业发展迅速,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低的高端产业不断崛起,如软件、金融、研发、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动漫、移动通讯等。部门能源结构实现一升一降,第二产业能耗比重显著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能耗比重明显上升。

2.3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实现能源利用优质化、低碳化。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通过推行城区供热锅炉“煤改气”、文保区平房居民“煤改电”等一系列“压煤增气”措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气、电力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由2005年的57.3%提高到2010年的69.1%,2011年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更是达到了72.1%。能源建设方面,建成了大张坨等4座地下储气库,全市天然气供气能力达到8600万立方米/日。加快完善天然气输配网络,陕京一线、二线长输管线连通,建成六环路管线(二期),启动建设怀密天然气干线工程。全面启动安全高效低碳“‘1+4+N’+X”城市供热体系和城区无煤化建设,东南、西南燃气热电中心开工,完成大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052蒸吨。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新突破,北京市近年来先后建成太阳能、风电、低温能热泵、小水电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等重大示范应用项目,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太阳能利用总量约为98万吨标准煤,热泵供暖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生物质利用总量约36万吨标准煤,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约2.5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约220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3.5%。

2.4 节能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2.4.1 政策资金引导机制

北京市通过规划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引导,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近两年来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意见》、《北京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北京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等政策文件和地方规章,确保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了《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引导资金补助办法;加大节能资金投入,近两年市财政累计投入10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锅炉改造以及平房点采暖等节能工程的实施,累计推广高效照明产品3200万只,率先实现居民家庭和公共机构绿色照明基本覆盖。

2.4.2 强化目标评价考核机制

北京市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目标评价价值导向作用。结合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评标准,分别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将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水耗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主要指标,将都市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水耗、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等列入生态涵养区的主要指标;2007年市政府与18个区县政府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责任书;同时,与50家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连续3年完成对区县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年度考核工作。

2.3.3 节能评估和审查机制稳步推进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现了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项目科学合理用能严把源头关的作用。2007年4月1日建立并执行《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核准、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评估审查和监管。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共完成1007个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和近6000个项目的节能登记备案,对约85%的项目用能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约30%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提出了用能方案修改要求,净核减能耗约为能评前总能耗的4%,有效地控制了新增高耗能项目及全市用能总量过快增长。

3 节能法规政策措施

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在能源综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表2列举了近几年北京市出台的节能法规及政策措施。

表2 2006~2011年北京市相关节能法规政策措施

4 几点建议

4.1 增强极端气候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城市能源储备

北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匮乏的城市,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以及60%的成品油都要从外部调入,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自身能源生产能力较低,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能源的供求关系取决于外部的能源供应,为防止极端气候等突然出现的复杂情况,并及时做出紧急应对措施,必须着手建立能源储备与应急体系的长效机制。如构建能源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密切跟踪成品油、煤、天然气等主要能源品种的工序情况,动态调整安排能源的仓储和运输;组织专家论证,加大能源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全市的供电站、天然气气站、成品油库,对交通运输管线(网)等进行合理布局,建立应急输配送预案等。

4.2 提高企业入区门槛,严把能耗源头关

北京市现有众多大型功能园区、产业基地。据统计,每年位于功能园区和产业基地中的新增项目,其能耗量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能耗的22%,可谓耗能大户。因此,在各产业园区招商引资过程中,应严格能耗准入,将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并充分考虑项目新增能耗对所在地区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搭建循环经济招商体系,结合开发区产业特点,制定不同行业企业入区的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能耗标准,修订《北京市产业机构调整目录》、《北京市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等,限制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入区,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工作。

4.3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按照《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采取引导和强制同步推进的方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点加强石化、建材等行业节能监管,对用能超限额企业限期整改,并执行超限额加价收费,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和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注重余热余压利用和能量系统优化,提高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选择重点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开展清洁生产后评价制度。

4.4 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科技等现代传媒优势,广泛宣传报道我国的能源形势和节能的重要意义,弘扬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宣传节能知识和节能产品,引导合理消费。通过采取将节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以及围绕节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等措施,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动员全社会节能,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5 结语

“十一五”阶段,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节能降耗工作成果显著。“十二五”是北京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奠定世界城市建设基础的重要阶段。城市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带来能源刚性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城市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使得能源消费强度难以保持快速下降态势,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要求。

猜你喜欢
标准煤能耗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作者更正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低碳生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