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正视中学语文教学的“泛生活化倾向”

2012-08-30 16:01苗蔚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堂考试

苗蔚林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

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

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上,课本的编者早已对此有了独具匠心的安排。笔者以苏教版的《热爱生命》为例略作分析:在课后练习三里,编者设计的3个题目都是“抠字眼”的,比如:“垂危的生命火花重新闪烁起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一连串的“它”称他呢?这些题目就是问出了“语文”的感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必须认真品味文本,思考作者的想法,有了这些问题的研究,学生的语文能力肯定会随之提高的。

但是,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教师预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们在现实中该如何学习“他”呢?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泛生活化倾向”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基本不用语文思维去考虑;问题的答案里基本没有语文的元素,即使是没读过文章的人也能说出该怎么学习他,有点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汇报。思考这样的问题对解读文本没有任何的帮助。

课前应当怎样预设才能体现语文的特点呢?叶圣陶先生说的这样一句话可以作为答案:“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这些就是语文课预设的重点。笔者以为:脱离了对文本深入挖掘的问题是我们语文新课程唾弃的。

二、语文试题中“泛生活化倾向”表现:缺失语文元素

“泛生活化倾向”在语文试题中的表现就是缺失语文元素。笔者曾经就语文试题是否缺失语文元素做过一个调查,通过调查,笔者认为:今天中学语文考试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缺乏语文元素的试题,有着明显的“泛生活化倾向”,这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错误的导向,很值得我们警惕。

请看笔者从中考语文试卷与练习上摘的几个有代表性题目:

[例1] 根据表中信息,请向我国教育与劳动部门提一条合理建议。(2分)

[例2]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下,往往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文中的我为何对需要帮助的人百般猜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5分)

[例3]文中所述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上述例子仅仅以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阅历为主要目标,缺乏语文元素。什么叫“元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要素”,“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讲的语文元素一定是构成语文学科的必要因素。正如我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用中国画、活字印刷体现中国元素是一个道理。语文元素应该包涵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内容。而作为所有学科都要达到的目标,如:文化品位、思想道德情操等,就不能作为语文学科的元素。因为这些也是思想品德教育课,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等学科要达到的目标,换句话说,是学校的教育目标,而不仅仅是语文的教学目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还是要立足于语文本身的东西,否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貌。

三、语文教学“泛生活化倾向”的原因探析

1.语文教师较低的文学修养使其对文本语言不能深入领悟。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今天的语文教师到底有多少有“一桶水”的水平呢?从目前关于语文教师队伍的研究成果来看,其答案可能是很令人失望的:由于招生制度的问题,目前毕业的很多师范生的文学素质达不到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就读书而言,在语文课堂上就出来了这样的现象:讲课中除了课文,很少再能举出相似、相关的文学作品;谈到一个作家,除了语文书中出现的文章,很少再能向学生讲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在他们的文学储存里,《红楼梦》就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水浒》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除了这些就很难讲述几个完整的文学故事。这样的语文教师如何去引领学生遨游文学的海洋?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是凭借教参上的一些文字,离开了教参基本上就不能对文本作出较恰当的赏析。师生互动的时段里,教师提出的话题往往停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谈一些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作为文本的延伸,这样的延伸最多是教给学生一些生活经验罢了,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格格不入的。这些话题不是对文本的挖掘,相反,是脱离文本的低俗的语文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泛生活化倾向”。

2.各级语文考试错误的引导,加剧了中学语文教学“泛生活化倾向”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在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心态,在试题中同样出现了一些困绕一线语文教师的考题,比如,某市语文中考题让学生在试卷上画一个卧室的设计图;某市的语文中考题让初中学生为当地的环保部门拿出一套治理城区污染的方案;某市的语文中考题给了三幅漫画,让学生去简析寓意……这些考试考的是语文吗?和“语言”、“文学”、“文字”有多少关系呢?在这样的命题指挥棒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也开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训练”,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历史人文,数理格致……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成了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教育课。在这样的考试引导下,中学语文教学“泛生活化倾向”出现是必然的。

四、“泛生活化倾向”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后果

“泛生活化倾向”的语文教学与考试使今天的新语文再度走进困境。如今,各种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对语文课程的批判没有因为推行新课程而减弱,相反,社会也在质疑:语文教学怎么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把所有的人文学科都交给了语文课堂,要语文教学像诸葛亮那样的全能,要学生在语文考试中18般武器都能使出点花样,这就是目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泛生活化”的倾向。其后果就是语文教师不可能是诸葛亮,语文课堂不可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作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美学家+雷锋”。

陈金明先生曾经指出:“泛人文教育”与建国初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并无两样,对语文教学造成的后果并无两样。众所周知,“文革”时期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语文教学中的“政治化”倾向让全社会深恶痛绝。经过几次语文教育改革大讨论,才把语文教学中这种错误倾向扭转过来。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果又回到“泛生活化倾向”上去,那样的语文教学改革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纠正语文教学“泛生活化倾向”应采取的措施

1.要深入学习《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先生的语文思想。这里,笔者提出首先是中学语文的研究人员要学习,主要是因为这个群体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特别是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他们是语文教学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和他们的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教研员的指导思想对路,才能把中学语文教学带到正确的路子上来。语文教师当然更要学习,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直接实践者,特别是语文课堂上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在语文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泛生活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可见,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学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最新的课程改革成果与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相结合的结晶,作为代表新世纪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指南,推行几年来,学习深度还不够,语文教研员和语文教师更多地还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浅层理解上,离把握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还相差很远。笔者以为,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实践不偏离真正语文教学的轨道。

“三老”思想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自从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来,对“三老”语文教学思想的学习淡化了不少。但实践证明,中国的语文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办法,而今天的语文教师中,甚至还有不知道“三老”是何许人也的,这样的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多少?如何能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呢?

2.各级中学语文考试要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毋庸置疑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泛生活化倾向”的语文教学,和各种中学语文考试中出现的大量的此类倾向的语文试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考试直接引领和影响教学,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泛生活化倾向”问题,必须在考试试题上下工夫,不给一线教师释放错误信号,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想引领到“语文”上来,使学生真正地学习语文、感受语文、体验语文。

3.处理好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泛生活化倾向”主要是生活经验、生活指导一类的东西,这是笔者提出要摒弃的。革除语文教学中的“泛生活化倾向”,并不是淡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学应当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生,或者说,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思想境界并不是学生第一要掌握的,而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受到的熏陶,语文课堂里的学习应当是以文本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等谋篇布局为学习要点,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效地避免“泛生活化倾向”。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堂考试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