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刚 李莹
[摘要] 山东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绝大部分民居因势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本文将山东民居按照地域环境划分为几大类并且加以论述,而且通过山东民居与中国典型民居相比较,对山东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研究山东民居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山东民居民居类型民居特点徽派民居江南水乡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传统民居以其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中华建筑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民居深深扎根于民间,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居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中最具人民性的艺术瑰宝,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而言,一般分为南北两大区域类型,与此相关的综合性论著和地方性民居专著,尤其是对单体合院式传统民居的论著颇丰。结合类型及文化,通常把中国汉族民居大致分为北方、南方、客家及港澳台民居四部分。我国俗称的北方地区是指位于黄河流域的地区,多由高原和平原组成,包括京津、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东北三省及安徽、江苏北部等地。而且民居形式的多样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型概括一下我国民居五大类型的特点是: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客家“围龙屋”。然而在我国民居特点的众多研究中,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过山东民居,去深入的研究它,体会它呢,恐怕寥寥无几,甚至出生于山东的人们也未必真正了解多少,我们只会笼统的说山东民居的特点就是北方四合院样式。其实,山东民居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四合院”这么简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
1、山东民居的发展和特点
山东位于黄河的下游,东临黄海、渤海,南接苏皖两省,境内地形复杂,西部、北部属黄河冲击平原,中部、南部多为山地,半岛沿海地区属于丘陵山地,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不同,加上各地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山东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和外部特征上也都呈现这不同的风格特征,就像山东各地的方言和饮食一样,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代表了各个地方的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
山东各地民居建筑有的精巧,有的俏丽,有的质朴,有的富丽,一个地区一个式样,这在我国是少见的现象。山东民居似乎在中国建筑史上地位并不显著,但它毕竟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其独特的建筑民俗,应在中国民居中占有一席之地。山东各地传统城市民居大都为北方四合院类型, 因而布局严谨, 主次分明, 尊卑有序, 用材考究, 处处体现了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各地乡村民居多因地制宜,注重实用,因而丰富多样, 富于淳朴自然的美感。
当我们了解齐与鲁两种文化的差异时,才会真正了解山东民居的两大派:齐派与鲁派。而齐派鲁派建筑风格的不同也正是由于齐鲁文化风格的不同而导致的。鲁国文化受孔文化影响,遵礼制,建筑也中规中矩,尊卑分明,主次有序,以孔庙为代表;而齐文化受道家思想影响,多恋于山水之间,齐人富于想象的灵感,拥有浪漫自由的品格,于是建筑多自由不受约束,在总体布局中并不拘泥于严格对称,也不强调居正崇中,不追求中规中矩的秩序井然,而是建筑因地形来布置,就山势而营建,以蓬莱阁建筑为代表,其中民宅以栖霞牟氏庄园为代表。
总的来说,山东民居类型大体可分为传统城市民居、胶东沿海民居、鲁中山区民居、鲁西南平原地区民居、和近代城市里弄民居等几大类型。
1.1传统城市民居——济南四合院
十多年前,我国发行过四组以民居为题材的普通邮票,一度引起国内外文化界对中国特色民居的关注。不少人肯定还记得,在总计21枚民居邮票中,便包含山东民居。因历史上地处府城,济南民居在山东民居乃至全国民居,可谓一枝独秀。“谈到济南民居,人们一般会用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来说明其建筑格局。而到宽厚所街区看一看,你会发现这里不但有四进、五进院落,还有二进院、三进院加跨院、旁院的组合院落。可以说,这里是一个‘民居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认为。
济南最为典型的应为旧城的民居,济南旧城区位于现在历下区环城公园以内,其历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旧城民居一直沿着传统而稳定的趋势发展着,特别是明代以后,建筑规模大大超过了前代。
济南民居四合院在布局、结构、风格上与北京四合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过去,这些四合院多分布在旧城街巷的两边,大多为二进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大门位于前院的东南或西北角,称之为门楼。济南门楼都高大而精美,门楼的门枕石、犀头、跑马板上大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其他形式大都与北京四合院相仿,但载门楼、瓦脊等局部的装饰与水巷相结合的院落分布,灰墙、黛瓦的淡雅色彩上,却使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方民居厚重、严谨的特征,而体现出了一种江南民居建筑的轻巧与明快,昔日旧城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和清清的泉水、浓绿的柳荫构成了“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胜景。济南民居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特征之明显是其它城市所没有的。“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被人们奉为是济南风貌的最佳概括。水本来就是一种通透而又流动的东西, 于是, 与之相融合的民居也就形成了温润而又清新、轻巧而又灵秀的特色。过去, 院落依着青石板铺筑的小巷建造, 深灰的瓦顶, 粉白的墙壁, 灰白的台阶, 漆黑的大门, 青石板下流出汩汩的泉水, 这也就形成了济南传统民居的典型景象。
1.2胶东沿海民居——别具特色的海草房
海草房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山东东南部沿海地带,其中黄岛地区的海草房最具代表性。如今,在当地仍能见到很多海草房。这里的村落历史都不太久,多为明朝以后从内地移民或屯兵设防而形成的村落,村落布局也大都保持了内地原有村落的形式,但民居建筑却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民居多依山面海而建,因而院落大多都依坡就势。自前向后,步步登高,虽然庭院狭小,但几乎每家每户都能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采光,这里的民居院落多为三合院的形式,即正房多为三间,两侧为厢房,对围墙门楼,房屋的建筑材料就取之院落后面的大山和大海的恩赐。当地的海边出产一种柔韧细长的海草,保温隔热经久耐腐,过去用它造成的屋顶冬暖夏凉、浑厚朴实,别有渔村的风味,这些海草房的墙体由当地出产的暗红色的花岗石砌成,墙体厚实,整个民居给人粗犷、朴实的感觉。过去,胶东荣城一代的沿海渔村几乎全是这种紫灰色海草顶和暗红色石墙的民居,成片望去,屋脊起伏、色彩温和,整个村落呈现出一片想和温馨的气氛。海草屋也是建筑的奇迹,几乎每个屋顶的海草都有好几吨重, 并且没有任何固定只有在向海的一面有的盖上渔网,历经几百年都没事。
1.3鲁中山区民居——山东中部山區的石屋
山东中部的山区地势起伏、平地狭小,那儿的民居村落多分布在山坡陡地,以求少占耕地,因而整个村落远远望去,民居院落高低起伏有变化,与脚下的青山融为一体,加上四季草木的点缀,景色非常优美。山区的民居院落也多以三合院为主,因地制宜,布局自由、注重实用。房屋多以湿透垒成,那儿的石头房子非常特别,整个院落从门楼到围墙,从台阶到墙身,都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块砌成。屋顶的檐板石有的竟达1m多长,气势颇大,这种石头民居加上原木的木门窗构件给人质朴粗犷的感觉,与山东其它地区的民居风格截然不同。
山东山区的石头民居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山区仍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目前由于山东山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这类民居在山东泰安、临沂等地山区还完整保存。
1.4鲁西南平原地区民居——麦草泥墙面的院落
在鲁西南、鲁北等平原地区,历史悠久、土地辽阔、那儿的民居建筑院落很大,一般为五间北屋、三间厢房,院落内另搭建牲口棚、大草棚、猪圈等生活设施,院前一般还建有一个小小的菜畦,种点瓜果蔬菜,小小的院落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情趣。这类民居往往以土坯、麦草为建筑材料,即房屋墙体多为土坯砖墙,用麦草泥筋抹墙面,屋顶抹成平顶,中用麦草成坡顶,只在门枕石、挑檐石做点脊雕刻装饰,菏泽主要以脊兽为主,脊兽又称吻兽,有龙头、鸽子、麒麟、公鸡等造型。在瓦房脊上安装吻兽,是菏泽地区的一种建筑习俗。这个地区的泥土民居虽不如砖石瓦房坚固耐久,但房屋顶易于维护修缮,草筋的生土房屋远远要胜于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大厦。
1.5近代城市里弄民居——栖霞牟氏庄园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牟氏庄园,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规模。整个庄园面南背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万堂楼厢480多间。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牟氏庄园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庄园建筑工艺独特,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绝伦,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牟氏庄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胶东民俗文化以庄园为载体,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多样性和传承性。它生动地反映了以胶东半岛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俗、节庆俗等古老的民俗事象。
牟氏庄园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都会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之嵌在墙缝间,使墙面平整。院落里有一面花墙,砌有三百八十六块六边型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型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其细致精巧让人惊叹牟氏庄园以其恢弘的规模,深厚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传统建筑之瑰宝”、“中国民间小故宫”。 精致而实用的建筑细节,使牟氏庄园迥别于普通的中国北方民居,再融进了牟氏家族由南而北接近600年的兴衰家史,就使得这座庞大的私人家宅成了一座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文庄园。
2、山东民居与典型民居之比较
2.1山东民居和徽派民居比较
山东民居与徽派民居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在思想、理念方面,徽派民居与山东民居在建筑选址上遵循的都是《周易》的风水理论,建筑布局上按照传统的儒家学说的道德伦理,讲究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内外有别的原则。不同的是,山东的四合院讲究规整对称,即使组合也是几何图案的连续,徽派民居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虽然在最基本的建筑单元上力求中轴对称,这也仅仅是指正屋而言,附屋完全是因地制宜、在组合上也是灵活多变,可连,可纵组,深宅大院纵横组合,且充分利用宅基地,外观不求规整对称,只在内部用木板壁装饰来完成。徽派民居大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古徽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厅,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韵律感。 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另外,山东民居四合院的大门、影壁在徽州不多见,为了追求吉利,往往是移动自家的大门朝向,甚至有的房子建好后再改大门朝向,以致门洞成斜状。所以,徽派民居灵活秀美,而山东民居四合院则显得端庄周正。
2.2山东民居与江南水乡民居比较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多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安置在流水萦绕的隙地上。从外观造型到平面处理,都富于变化,质量普遍很高。民居以独立的、不封闭的为多,平面和立面的处理讲究实用,不拘一格。住房一般三间,堂屋除生活起居外,也是手工业劳动的场所。宅前有空场。稍大的住宅有曲尺形或三合院。因为绝大多数临水,民居一般都建有私用的小码头,俗称为“河埠头”,以便居民日常淘米洗菜,洗涤衣物,也便于利用小船往返交通。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都以木构架承重,一般用穿斗式木构架或穿斗式和抬梁式的混合结构。一般住宅最普遍的用三架梁形式,進深浅的小屋,厢房都是三柱五桁,大进深房屋在前后各用一檐柱,成五柱七桁。厅堂大都用彻上露明造,其内部、因各种使用目的的不同,用隔扇、屏门等自由分割,匾额悬挂在大桁面上,上部天花做成各种形式的“轩”。考究的厅堂用卷蓬结构,前后檐廊都使用卷蓬,前檐廊用檐椽和飞椽两层,以壮观瞻。其屋顶结构比北方住宅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山东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梁架和门框等可装饰部位,加少数精致的木、砖雕刻,涂以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的外部木结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色,与白墙、灰瓦、绿色竹木相组合,色调素雅明净,倒映在宅边水中,柔和幽静。与山东民居的丰富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山东民居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风貌,它们与自然相和谐,与环境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因材而施创造性的营造手法,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的创造,对我们今天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发展、民俗风情和新住宅的创新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山东民居又是祖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胶东的海草民居、栖霞的牟氏庄园民居、济南的四合院等典型的民居建筑在全国的民居研究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曾引起许多建筑、民俗专家的关注, 并且也常常令初次入鲁的外地人惊叹不已。山东民居的研究工作还将是十分艰巨的,但它的研究对我们的历史和未来都将有着永远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