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编辑

2012-08-30 16:53时光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主体运动

时光

[摘要] 人们都知道,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详细讲述了作者在剪辑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 电视编辑剪辑编辑师

电视编辑是一种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技术和思维是电视编辑的两大基本支柱。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视传播时代。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而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

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 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用“心”选择画面和声音,用“心”组织画面和声音,用“心”寻找表达方式,用“心”编码,善于把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转变成电视画面形象的逻辑关系,把客观生活现实变成电视中的现实性信息和形象。

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电视编辑作为节目的最终完成环节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把关”环节,一定意义上承担了媒体形象塑造者的角色,同时又必须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和评定,电视观众接受与否,接受偏向如何,接受程度如何,都将直接影响电视的市场前景。

电视编辑就像任何制作过程一样,其各步骤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只有遵守它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可达到最好水平的作品。

电视编辑是构成电视节目系统的编码过程,在这个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视听觉符号。电视编辑就是从编辑技术和艺术的整体性出发,组织和结构视音频信息传播,视觉语言的组织、听觉语言的协进,以及视听觉的综合感知,是系统构成的方法和追求。

爱森斯坦、希区柯克等大师们以其独到的画面构图和镜头剪接手法、创新的镜头转换和节奏技巧而在电影史上享有盛名。而电视剪辑的许多艺术原则是承袭了那些由电影摄制者完善起来的手法和技巧,因此电视编辑也和他们的电影同行一样,面临着后期制作的三项基本要求:必须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必须以最能传达创作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必须确定镜头的长短和节奏以创造出预期的效果。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镜头之间的组接时,“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当遇到“跳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插入全景镜头,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在近几年里,由于MTV的兴起,广告的增多,电视编辑的手法已经不仅仅依照传统的蒙太奇的剪辑方法了,而是逐渐的从老的模式中跳了出来,而不是单一的把镜头组织的顺畅就可以了,而是允许剪辑师可以不按以前的剪辑准则剪,比如同景别剪辑;这样的剪辑其实不是在看镜头与镜头的剪辑效果,而是要看剪辑出来后的整体效果。一组镜头全是同景别剪辑时,将镜头的剪辑速度加快,再有各种特技的加入以给观众一种整体的效果。这种剪辑可能会有一些局限性,那就是长度不宜过长,往往都是在广告、MTV或片中的小片花(小隔断)中用到,其剪辑的目的就是给观众一种感觉,所以现在好多人称这种剪辑为感觉剪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也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剧本,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

电视编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说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师的功底。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再加上较强的艺术感觉和较高的悟性,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同时电视编辑是一项艺术性和技术性兼而有之的工作,要求编辑人员不仅对决定镜头剪辑的艺术原则具备运用自如的能力,还应掌握技术设备的专业知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电视编辑是一个互相协作的过程,这一集体工作要求与此有关的人员共同投入和齐心协力。

猜你喜欢
主体运动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建筑与雕塑:一种北京与主体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