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梅
[摘要] 文章从现代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幅度原理和集权与分权原理出发,指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现代高校教务管理的需要分级管理,说明了其关键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分级管理决策积极性
现代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幅度原理和集权与分权原理理论认为,一名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受知识、经验、时间、精力、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能够有效地、直接地领导的下级人数总是有限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最高管理者理想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中低层管理者适宜幅度是8-12人;组织规模扩大后,组织的层次和部门会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不断增加。层次增多会使上下沟通的速度减缓,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并意味着今后彼此间的配合工作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为了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失误,使最高主管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要决策,也需要向下分权,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课程设置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学体制也逐渐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以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高校教务管理的需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院,系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关键首先在于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然后各司其事,各负其责。教务处是主管本、专科教学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宏观管理,下属各系是基层教学管理执行单位,负责各系,其管理应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协调、合理组织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因素的力量,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管理要素,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总体效果。
我院系级教务管理主要由教务管理员负责。教务管理员是教务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承担者。首先, 重要材料先交系级的领导审阅,以避免工作出现失误,同时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协助领导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情况人人知,避免管理真空地带,便于工作开展。
其次,教务处要与各系加强沟通。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决策、指挥、执行这样一种运行层次来组织管理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增加专业培训对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教务处全面规划,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精心安排,统一部署。各系应根据教务处的统一部署,并结合系部的具体教务工作,制定出系级教务管理工作的要点,合理划分时段,保证教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再次,教务处与各系在教务管理中应发挥各自优势,教务处作为决策中心,更重于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办学方向,明确奋斗目标,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并在组织实施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更有优势;各系是具体组织教学运行的基层教学部门,是在学院领导下的有一定办学自主权的管理和运行实体,负责本系(部)的教学、科研、产业等各项工作。在实施学院总体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形成自己的运行目标,自主办学。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职教育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本系(部)教学工作,系教学干事协助系(部)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有关教学工作。为了使我院的分级管理积极有效的进行,我院于2010年开始还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条件和奖惩办法。经过2011年一年的实践,发现效果很好,即给工作优秀的系部和相关人予以肯定和奖励,又给不足的部门及相关人以参观学习的机会,这样大家共同努力进步。
当然,在教学管理实种践中,还存在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不解决好,将影响管理的效果。分级管理各自的职责不明确,作为教务处疲于应付各种具体事物,抽不出更多精力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办学宏观方向,与教学干事互相扯皮,降低了效率。所以,管理者应当把一些具体的事物放到系里,这样既发挥了系部与学生联系紧密,熟悉情况的优势,又有利与教务处宏观上的把握,各系也应当改善系教学干事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务管理队伍,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构造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效劳认识强”的请求。而实际上与教员相比,教务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岗位设定的限制,其收入处于较低的程度,很多在本身职业出路上彷徨着。2011年教学司【2011】12号文表示,为鼓励十年来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战线为此做出的努力,激励工作战线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对国家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事业的奉献精神,推选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虽然对教务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但是实际中教务管理琐碎而不容易出成绩,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仍然存在。如果要更有效的改善此情况,使教务管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各高校应该建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育机制,树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在福利、培育、职称评选等各个方面尊重高校教务人员,更人性化的看待教务管理人员。高校教务教师也要增强本身涵养的进步,积极学习高等教育、教育法规、现代教育理念、大学生心理等相关的理论学问,适应岗位的要求。
总之,高校教务的分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套措施,更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