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赛获奖作品浅谈丑的美学意义

2012-08-30 11:52刘名美郑炜康
电影评介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审丑美学

刘名美 郑炜康

[摘要]荷赛呈现的世界是丑陋的,但是通过审视这种种丑,我们才得以看到人类社会和心灵的病。作者真实地表现丑,我们直接地接受丑,我们在对这种丑表达一个否定的态度,因为丑的事物必须被历史抛弃。这些照片如“恶之花”一般展现着丑与美的尖锐对立。这些作品是荷赛的骄傲,终将因为记录了历史的真实而在历史中不朽!

[关键词]荷赛奖获奖作品 美学 审丑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由设在荷兰的总部——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于1957年在荷兰举办第一届比赛,因而通称“荷赛”。今天,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北京时间2011年2月11日下午六点(荷兰当地上午十一点),第54届荷赛奖结果在阿姆斯特丹揭晓。南非摄影师Jodi Bieber的摄影作品《阿富汗遭割鼻少女》被评为今年年度照片。

精致的浓眉,微卷的乌发,华丽的紫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和微微闭合的丰满的唇,竟然流露出的是一副有几分绝然的淡定神态。但是影像中央,却是一个骇人的洞。这幅作品曾经刊登在2010年8月1日的《时代周刊》上。照片的主人公是一个18岁的阿富汗女孩。她因为反抗家庭暴力,从丈夫家逃离,却遭到了部落割鼻的惩罚。后来她在美国接受了整形手术。

《阿富汗遭割鼻的少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是影像赏心悦目的美感,而是与美相悖的不协调、不匀称、不规则的丑陋。恰恰是这样一幅“把美打碎给人看”的照片,摘得了荷赛奖年度桂冠。

回顾历年荷赛获奖作品,不难发现,像《阿富汗遭割鼻的少女》这样表现“丑陋”的照片的数量,多于那些表现优美的照片的数量。特别是近些年,较之于享受美,人们似乎更乐于忍受丑:以凸现“丑”为主题的作品更受人们的青睐。

1955年,丹麦Mogens von Haven记录一名越野摩托车选手在比赛中从车上跌下瞬间的照片获得最佳作品奖。1987年,最佳图片的画面上,是一位在哀求防暴警察的韩国母亲,她的儿子在一次反对总统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的游行中被捕。2005年,尼日尔供给中心的一对骨瘦如柴、严重营养不良的非洲母子是年度图片中的主人公……请看看荷赛中那些赢得了人们关注的照片给我们呈现了怎样一个丑陋不堪、龌龊肮脏的世界啊!

这些表现丑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关注,正是“丑”的美学地位的体现:丑,是人们审美对象中的重要部分;审丑,带给人们的不是赏心悦目的欣赏和享受,而是惊愕、震撼、刺激和思考。

丑,即不协调、不匀称、不规则,或完美的缺失和不可能性的表现。比如阿富汗遭割鼻的少女,比如尼日尔供给中心的非洲难民,比如海地太子港旧铁市场烧成的废墟(2011年一般新闻?单幅一等奖获奖作品)……所谓丑,并非通常意义上对人物相貌、环境、景观的评价,而是将这些具体形象抽象为这样一个概念:因为与理想强烈反差,所以丑;因为缺失不可能挽回的美,所以丑。

美学研究的是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关系。具体来说,在这里审美主体是每一个欣赏、品评摄影作品的人,而客体则包括了展现优美与表现丑陋的各种图片。如此说来,丑本来就可以成为审美客体的一部分,审丑也自然是广义的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审丑,即去欣赏这种不协调、不对称、不规则,欣赏这种残缺和不可能的绝望与无力。因而这种所谓的审丑活动,又是审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更为高级的审美形态。

为什么表现丑的照片成为了荷赛的赢家?为什么人们会审丑?这个问题的实质,即是丑的美学意义因何而存在。

2011年荷赛奖评审主席David Burnett如此评价《阿富汗遭割鼻的少女》:有这么一类照片,在你生命中的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中,每当人提起,“你知道么,有一个女孩,她……”你便已经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荷赛获奖作品解释了丑成为人审美客体的原因:强烈的刺激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的联想,激发人的思考。

同时,这些作品还向我们解释了这样一个命题:审丑的精神内核是反叛。正是因为人们意识到现实的不合理,于是需要将这种不合理集中凸显出来。人们需要感官上和心灵上的刺激,在这种极端中表现理性、引发思考,在这种绝望中激发抗争的斗志。尼采说“人生是痛苦,但正是在痛苦和抗拒痛苦中,人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的确,荷赛呈现的世界是丑陋的,但是通过审视这种种丑,我们才得以看到人类社会和心灵的病。作者真实地表现丑,我们直接地接受丑,我们在对这种丑表达一个否定的态度,因为丑的事物必须被历史抛弃。

这些照片如“恶之花”一般展现着丑与美的尖锐对立。

这些作品是荷赛的骄傲,终将因为记录了历史的真实而在历史中不朽!

者简介

刘名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郑炜康,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审丑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