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明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总务处,湖南 衡阳421005)
上个世纪末以来,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下,我国开始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城镇商品房屋建设的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镇商品房屋的建设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也使得建筑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准入限制逐步消除,以及落实项目经理部为建制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不断地加强,使得建筑企业增强了竞争能力,建筑产品的质量得到快速提升[1].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运用建筑规范理论和方法,如何运用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如何建立施工项目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并施行成本核算与监控,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简称ABCM,ABCM 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和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它是源于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 法的管理理论. ABC 以作业为基础,以“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为原则,利用成本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生产活动中去[2],根据构成的成本来采取改进措施.通过确认作业、作业成本和计量,计算最终的成本,并将计算的成本落实到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同时对所有作业活进行动态反映和追踪,分析成本链(包括分析动因,作业等),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决策;指导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有效地执行作业,为企业精简和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以达到降低作业的运行成本提高效率.
在进行建筑施工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时,应该确定建筑施工中的辅助体系的所有作业,再将辅助体系的费用一一对应到相应的作业里,直到将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辅助费用都对应到所对应的作业中,并通过为每一作业确定一个作业成本驱动率,此时就得到了所有作业成本核算的建筑施工的产品. 建筑施工企业以“作业”为中心,它能得到作业成本的真实准确信息,还能得到建筑企业在施工中的作业非财务信息.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以“作业”为纽带,将把建筑施工中的两个结点(成本信息结点和非财务信息结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作业”为基本要素进行成本分配,并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的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3].
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概念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新型的企业成本观.新型的企业观将建筑施工企业的不但重视自身的施工现场的生产所消耗的成本费用,而且还重视其他非生产所消耗的成本费用. 新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观对于其自身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的是依据:成本是作业链各环节的所有成本[3].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其其在整个施工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在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核算成本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对辅助费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而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各类辅助费用在产品中的实际发生消耗额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基础包括了该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类现场记录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因此分析工程成本项目与成本核算主要有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费和机械使用费等.
(1)人工费用是将非施工工程项目人工消耗费用分离出来,并对人工费用转入到各成本项目,以此对基础对上期和本期以及目标计划进行对比找出可以降低成本点.
(2)材料费包括了材料、结构件和周转材料使用费以及材料储备.
材料和结构件的成本费用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式中,A1为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T 为预算单价;t 为实际单价;Q 为消耗数量.
式中,A2为消耗数量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M 为预算用量;N 为实际用量;P 为预算价格.
材料周转率和损耗率按可以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式中,C 为周转率;R 为实际使用数;W 为租用期内的周转次数;H 为进场数;h 为租用期.
式中,F 为损耗率;E 为退场数;H 为进场数.
材料采购保管费归属于材料采购成本范畴,采购保管支用率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S 为材料采购保管费支用率;O 为计算期实际发生的采购保管费;G 为计算期实际采购的材料总值.
(3)机械设备费用是以项目部以合同形式租赁的机械设备费用,其指标包括了机械设备利用率和机械完好率,并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m1为机械设备利用率;Z1为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班;k1为制度工作台班.
式中,m2为机械设备完好率;Z2为机械设备完好台班数;k2为制度台班数.
以上计算模型,使得作业成本法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它是以成本核算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研究项目作业成本的机理,用于解决实际项目施工中的各种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在应用作业法进行管理,首先要分析本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找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并针对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导入作业成本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作业成本法重组施工机构,改造施工流程.对于施工项目要坚决执行作业成本核算,并在作业成本管理上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作业成本管理水平,加强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规避成本信息的失真,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并且达到成本的控制[4].
作业成本管理方案是以作业成本理论为依据,它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机构的作业管理分为两层(即管理层与项目执行层)并实施展开运作,在管理层中它是基于作业管理的原理,在项目执行层中它是基于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5],其作业成本管理方案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特点是优化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企业内部机构的管理层和项目层,使之更加适合对建设施工的管理,它的重点是能够造就一种全新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图1 作业成本管理方案Fig.1 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program
从一个在建的建筑工程来看,工程的成本可以分为广义的建筑成本和狭义的建筑成本.广义的建筑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在从事建筑经营中为了获取和完成建筑工程所付出的代价,它反映出在建的建筑工程成本,并以成本的具体的形式给予展现出来.狭义的建筑成本是对建筑工程所发生的成本作了一定范围的限制,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在经营费用和利税排除在此范围以外,它是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的一种特定的形式,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来说,他的职责内容包括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追求的是效益,如何控制好施工项目的作业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因此,通过对项目科学的组织与项目发生的实际作业成本进行计算.施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的成本核算,界定的具体范围是在建工程项目,作业成本核算内容包括了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组织项目施工的管理和与此相关所产生的费用成本. 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的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地提供成本控制的数据,并为项目实施的计划提供信息和成本预测. 作业成本核算常用的计算方法为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对于核算出的数据信息要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的实际要求.
作业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模式,它能够完全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而作业的基础是成本核算与控制理论应用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作业成本管理中,并能够有效地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控制,进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降低.
[1]陈池波,崔元峰. 项目管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2]余绪缨.以ABM 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J].当代财经,1994,(4):54-59
[3]李 智.作业成本法在建筑企业中的具体应用[D]. 上海,复旦大学,2007.
[4]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赵文杰.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D]. 天津,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