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东,李树峰
(1.陕西省吴堡县种苗站,陕西 吴堡 718200;2.陕西省吴堡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吴堡 718200)
吴堡县属土石山区,土壤干旱瘠薄,造林地均为极陡坡地和坡洼地、土崖、土石坡等。造林困难,春旱严重,造林成活率低。侧柏由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成为本地荒山造林的主栽树种。为了解决这一地区侧柏造林成活率低等绿化难题,从2001年开始,对吴堡县侧柏造林进行了不同造林季节、不同苗根处理、不同苗龄的对比度试验。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最冷月平均气温-5.5℃(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5.4℃(7月),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6.9℃,年日照时数2800h,日照百分率62%,年总辐射量142kCal/cm2,无霜期150~170d,年平均降水量420~510mm,年内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且多雷阵雨,绝大部分降雨难以保留,利用率低。冬春两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18%,年平均蒸发量1917.9mm,为年降水量的4倍,最大风速25m/s,平均风速3m/s,年平均7级以上的大风15次,每年平均大风日数30d,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20cm,土层结冻天数108d。本试验共选用4块试验地,试验地详情见表1。
表1 试验地详情
由于试验区都是石洼造林,只能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为100m×70m×40m,鱼鳞坑外部用石块砌成,株行距为2m×3m。
试验苗木,分别选取株高0.5m、0.8m、1.2m、1.5m、1.8m侧柏苗进行试验,除营养袋苗木外,其它均为带土球苗木。
调查各试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土壤含水量等。成活率在栽后半年调查,保存率及土壤含水量等在栽后一年调查。
通过2004年在李家河进行的春季和雨季(7~9月)造林成活率的对比试验,采用1.2m高苗木,雨季造林成活率为85%,保存率为89%,较春季造林增加8%和6%。在侧柏栽植费中,浇水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春季造林中,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最少浇水两次,由于造林地处荒山,水源大部分要靠高抽解决,用水成本大,而到了雨季,由于降雨增多,栽植后,只需浇水一次,遇到阴雨天就无需浇水,降低了栽植成本,并且提高了成活率,造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表2)。
表2 造林季节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试验,0.5m高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但由于造林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及低温天气再加上野兔活动的影响,保存率较0.8m以上苗木低很多。而1.8m以上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程度降低(表3)。
表3 不同苗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比较
2006年在前庙山进行了覆膜栽植的试验,选用苗木高度为1.5m,栽植灌水完成后,于第2天进行覆膜操作,覆膜时在苗木根部形成漏斗状,以便天然降雨进入。试验表明,在春季造林中,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一次浇水,较常规栽植提高成活率9%,虽然增加了地膜的成本及覆膜的费用,但由于减少了浇水次数,提高了成活率,实际降低了栽植成本(表4)。
表4 地膜覆盖对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响
利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成活率,但由于其苗木较小,抗性差,易受野兔危害,保存率低(表5)。
表5 营养袋苗木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比较
雨季造林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降低栽植成本,应当大力推广,由于目前大部分造林任务均安排在春季进行,所以应向上级部门积极建议,提高雨季造林的比例。较小苗木栽植成活率高,但由于本地区立地条件限制,保存率很低,而侧柏1.5m以上大苗成活率较低,应尽量选用株高0.8~1.5m之间的侧柏苗进行造林。地膜覆盖能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造林成本,在春季造林时应尽力采用。营养袋侧柏苗造林成活率高,但由于营养袋苗木株高大部分在0.8m以下,易受造林地特殊气候条件和鼠兔的危害,保存率较低,应用时应慎重。
[1]李吉跃.石灰岩山地侧柏造林技术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1992(1):37~40.
[2]薛崇伯.林木采种育苗手册[R].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