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云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22日在东莞召开。鉴于加工贸易对广东省乃至全国外贸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足够的研究与分析。
人口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进口原料而出口制成品的道路,起步于欠发达国家、不掌握国际市场大部分销售渠道的现实又决定了加工贸易是唯一能让我们尽快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贸易方式。40年实践结果也证明,中国确实通过加工贸易开创了一条后发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新路。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利用率日益充分,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日子终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中国国内加工贸易、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的价格竞争力日益动摇,加工贸易增速落后于对外贸易总额增速,且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则渐显咄咄逼人之势,如越南就已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
面对困难压力,我们需要看到我们虽然正在丧失某些旧有的竞争优势,却同时正在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不是那些力图赶超中国的后发发展中国家轻易能够具备的。仅以宏观经济稳定性为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减速,但经济增长率、财政、汇率等宏观指标稳定性仍然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几乎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去年下半年以来,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等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均达到两位数,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30%。这些新兴市场开始蒙受资本流动逆转压力,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难度大大提高,外债危机风险急剧上升。
我们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有信心,而我们的目标又需要切合实际。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提升加工贸易商品的层次,还是创建自己品牌,或者延伸增值链条等,我们都是从宏观角度上讲的,不等于在微观层次上所有企业都要走这样的道路。苛求所有企业都建立自有品牌,都要做一般贸易,这样一个体系必然是僵硬而难以迅速调整的。
我们不是要彻底改变现行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体系,而是要改变这个体系的收益流向。假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前我们100%的企业为海外公司、海外品牌做贴牌,转型后倘若我们出口规模没有缩小,在世界市场份额没有下降,仍有95%企业是在做贴牌,但80%的量是给中国公司做贴牌,那么这就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政府不要强求所有企业都走自创品牌的路,企业也不要都选择走自创品牌道路,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