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钢结构行业的“保健医生”——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方鸿强访谈录

2012-08-24 04:51周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2年3期
关键词:钢结构浙江省浙江

周瑜

方鸿强,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现任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一直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咨询、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了数百项国家或者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设计、咨询与研究工作(其中: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铜质奖1项,部和省级奖7项)。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6篇荣获浙江省和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先后荣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30周年突出贡献者”、“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十佳总工程师”、“浙江省优秀科技咨询工作者”和“浙江省优秀科普志愿者”等光荣称号。

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钢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钢结构及产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工程灾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能源研究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绿色建筑与设计综合技术专业委员副主任。杭州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核心期刊《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

2011年11月1日,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表彰大会上,表彰了一批在钢结构战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家和专家。方鸿强也因个人的突出表现荣获“突出贡献者”光荣称号,为此我们专程去往浙江拜会方会长,我们在走访浙江企业时,很多企业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到浙江协会办得好、很活跃,带着这些赞扬,我们拜访了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的方鸿强会长,刚走进办公室我们的视野就被桌上和地面上堆放的大大小小的图纸所占据,过一会儿非常忙碌的方会长笑容满面快步地从楼下的建筑设计所赶回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话语中感觉是亲切和蔼,一下午的时光听方会长讲述了他与浙江省钢协的这份情缘。

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简称:浙江省钢协)于2008年12月28日在杭州成立。它的前身是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钢结构分会。从交谈中方会长非常谦卑,他说,浙江省钢协做的好都是浙江钢结构企业家的功劳,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的领导和指导,全国各地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及浙江省钢协这个“团队”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是密不可分。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做什么,这都是浙江钢结构行业的企业家开拓进取、团结协作,高校科研设计单位联合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持的成果。他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对于浙江省钢协的工作,方鸿强感慨很多,机缘巧合,2008年12月28日,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日,在那天举行的首届浙江省钢结构行业会员代表大会上,经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方鸿强当选首届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的会长。将这位“2010中国建筑设计综合实力100强”中排行榜中位列第3名的汉嘉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推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方鸿强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这个岗位上,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自己的使命光荣,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渐渐体会到,虽然协会与学会和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工作看起来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确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姚兵会长说:“协会应该是商会”这一语点播了这位有为之士,使他有所感悟。他说,自身也站到一个要求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新的复合型工作领域,协会工作将纯粹从事工程技术的他,在做好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推向一个还必须全盘考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有序竞争和企业科学经营与管理的工作岗位。为弥补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不足,方鸿强把自己的定位是:当一名行业好的“保健医生”。他说,中医讲的是“养生”,西医用的是“卫生”,他把协会工作看做行业的日常“养生”与“保健”,其核心作用就是避免用保卫这个“卫”,来动“大手术”。小的“病痛”自己解决,大“病痛”就组织“专家会诊”或者介绍他们去看“专家门诊”或者“专科门诊”。其中的“奥妙”只有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才能体会得到。这也就是他所理解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协会工作宗旨。

他说,做协会工作一定要让大家产生一种兴趣、一种热爱,形成一种志同道合的理想和信仰,他一直遵循的理念就是“集聚一个圈子,形成一种氛围,享受一种生活,体现一种价值”。浙江省钢协会经常组织一些行业内部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老总”的聚会,方会长风趣的给他们的聚会起名为“业总会”。他说,“业总会”共分为3个层面开展活动,分别是以董事长为主体的战略层面,以总裁和总经理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层面,以总工程师和高校、科研、设计单位的专家教授为主体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层面。通过协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和凝聚力,就某个话题大家在一起静心畅谈,思想沟通,消除误解,团结合作与协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联合攻关,共创未来。他说,这真是一种蛮开心和蛮有效的工作方法。

方会长说,浙江省钢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为宗旨,以“科技引领市场、行业服务社会”为基本工作思路。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为全省钢结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服务,团结和联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社会有限资源的共享,认真做好正确引导、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行业自律,依靠科技进步和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它下设浙江省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以及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检测、焊接、物流、行业发展及政策研究、钢结构制造与安装、安全与质量、项目管理、材料和设备共9个专业委员会。通过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事)业服务、为市场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钢结构行业的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浙江钢结构行业为北京奥运会、济南全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新时期现代化高铁建设争光添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带头人和优秀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浙江的萧山已被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2011年4月12日揭晓的“2010年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产值)30强”中,浙江企业共有11家上榜,前10名中就占5家,浙江钢构已成为浙江省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张“金名片”。

很多人都好奇钢结构产业怎么会在浙江发展起来?方会长说,浙江的钢结构能够发展这么好,首先应该大力宣传的是浙江的优秀企业家们,是他们的勇气和魄力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同时也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教授。

上世纪80年代初,董石麟院士从北京回到了杭州,将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理论、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同时带回到了浙江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当时,大家对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最高水平标志之一的空间结构还非常陌生,有些甚至还是空白。董石麟院士作为浙江省和全国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一方面引领浙江大学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紧盯国际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艰苦细致的研究,勇攀被誉为国家建筑技术领域“哥德巴赫猜想”——空间结构这座高峰。另一方面,积极与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相结合,充分发挥浙江人勤劳、智慧和永攀高峰的精神,通过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企业博士后流动站”、“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等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和技术合作,以及通过亲自担任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钢结构及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和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多种“厂会协作”的方式,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打破单位和部门的界限,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将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建了我国钢结构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新模式。

董石麟院士作为杭州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的第一号队员,冒雨到用工地食堂临时改造的“民工学校”授课,更是成为一段杭城佳话!

在董石麟院士的带领下,例如:原来员工不足100名,年产值不足80万元的乡镇企业——萧山涡轮机,已经成为驰名海内外,创造“水立方”奇迹的上市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年生产环保设备和纺织机械的乡镇企业,已经成长国家首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和创造“鸟巢”奇迹的——浙江精工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的萧山已被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依托浙江大学创建的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正在向国际一流实验室迈进。像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精工钢构,浙江大地等许多优秀的钢结构企业都是“厂会协作”的成果。

方会长充满感激地说,我们大家都非常尊重董院士,衷心地感谢董院士!

协会工作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浙江省钢协发展到今天,方会长打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浙江钢构的发展成果就好比一个桌面上的盛宴,桌面上的盛宴必须要有坚实稳固和强有力的腿进行支撑。他认为,支撑浙江钢构有序发展的四条腿分别是:

1、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建筑业管理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创造了一个非常适宜企业成长的土壤和非常适宜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教授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实现了科学技术和民间资本的紧密结合。依托浙江大学,联合全省的高校、科研、设计单位、生产制造安装施工企业和工程监理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打破单位和部门的界限,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厂会协作”的方式,将“产学研”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3、有方朝阳、郭明明、单银木、王金花、俞建国、张海峰、孙关富、徐春祥、潘吉人、陈柏新、张振荣、王剑平、陈柏梁、王宇伟、陆寿年……等一大批致力于钢结构事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家团队,以及一大批行业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带头人和企业技术带头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勤劳、智慧和永攀高峰的“浙商“精神。

4、讲诚信、抓质量、促创新、建精品、创佳绩。浙江钢构十分重视依靠自主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他们从“诚信、人才、创新、品牌”这四个方面入手,做好“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这四篇文章,练好内功,夯实基础,通过科技进步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建立了我国钢结构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新模式。

集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大型设计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于一身的方鸿强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谈到钢结构行业的未来,方鸿强非常有信心。

他说,回顾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中国曾经是一个严重缺乏钢的国家,中国人不善于用钢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1949年中国钢产量是15.38万吨仅全世界排名26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2010年更是突破了6亿吨,钢产量连续15年雄踞世界第一,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钢铁大国。国家的钢结构政策也从过去的“限制用钢”过渡到“合理用钢、鼓励用钢”,钢铁市场也从出口转为内需。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能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国家战略资源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

他认为,建筑,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呵护人的生命。“3·11”日本的强震再度给我们警示:日本的大量房屋毁坏和人员伤亡是更具破坏力的海啸所致,而非房屋倒塌,这与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占有率较高和日本重视建筑防灾、抗灾、对生命呵护的建筑结构安全体系有直接关系。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借鉴、不警醒、不反思。

他说,随着汽车的普及,很多钢铁已经消耗在汽车上,“行路难、停车难”之后的“报废汽车的问题”将日趋显现,他提出一个想法,就是用钢结构建筑来“消化”废弃汽车,将是不错的选择。他举了一个例子:盖一幢三层到四层的框架结构的房子如果用木结构,一般需要用30棵~40棵树龄在10年在左右的木材,而采用钢结构建筑,只需要用6辆报废汽车的钢材就能够完成,这样的对比反差多么强烈,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钢结构的优势是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的首选。

“房子拆一次浪费一次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在这种“建筑怪圈中”建筑的使用受命不到30年,同时我们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消耗全世界钢材和水泥的同时,也制造了全世界最多的建筑垃圾,这种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是牵扯子孙后代的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试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工程的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明确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这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说,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广钢结构是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土木建筑业的转型与升级。钢结构建筑不仅具有“轻、快、好、省”的四个优异性能,还具有可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小的优点,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结构之一,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当前,立足技术创新,改革传统建筑体系,促进钢结构产业化、标准化和配套化,推动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以钢代木,保护地球生态资源;以钢结构代替混凝土结构,促进绿色环保建筑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方鸿强作为目前国内在建的最大的钢结构住宅小区——包头万郡大都城住宅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方总非常看好钢结构建筑走产业化之路。2010年国内建立了第一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对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提高住宅的安全性能和品质、改变住宅生产方式、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的环保建筑,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套型结构可适度改变,非承重部件可更换和钢材可回收再利用的三大优势,要牢固树立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以“零资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离”这六个零为标准,建立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开发与建设的全新模式,设计和建造新一代满足工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钢结构住宅建筑产品。

方会长说,远见=价值。他认为,当前,如果将钢结构建筑与我国城市化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就可以解决由于钢铁产能过剩而带来的就业压力等民生问题,缓解泡沫过度的房地产市场,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优质的铁矿石资源相对缺乏,只能从国外高价进口,作为现代化工业粮食——钢铁,必将成为制约我国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瓶颈”。当前大量建设的钢结构建筑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优质资源,它也是一种国家长远的战略储备产业,更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他说还特别指出,当前,由于进出口贸易的摩擦加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十分巨大,同时大量外债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保护全国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采用加大优质铁矿石资源的进口,并把钢结构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这不仅利国利民,而且还可以造福子孙后代。从国家战略这个层面来看,发展钢结构建筑其意义就更加深远。

从一个大型设计集团的总工程师到到协会工作的转变,对自己而言更多的是锻炼,做协会工作,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找寻出路是协会目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将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将传统的土木建筑和建造方式进行转型和升级,这是整个行业共同追寻的目标。

方会长对钢结构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说,当前是前有“狼”,后有“虎”,还要与“狼”共舞。因此,必须结合钢结构产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创造出适宜行业发展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具体可以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在战略上,要将“企业家”思维逐步转变为“资本家”的思维,具体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10个字:“吃软饭,带绿帽子,挣硬钱”。(“吃软饭”的理解:以后的工程项目,钢结构企业不在需要为开发商垫资,而是能够主动给钱。“带绿帽子”:通过科技进步,带“绿色建筑”这顶帽子,让城市建设这个“推土机”变成“造福机”,为子孙后代造福。“挣硬钱”:彻底改变和消除目前企业“收款难”和“欠账多”的现象发生)。在战术上,要继续宏扬企业家精神,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这可以用以下10个字:“保饭碗,干绝活,栽摇钱树”进行归结。

方会长最后笑着说,这只是他的个人想法,一个“傻秀才”的想法,如有雷同存属巧合。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希望是需要国家、行业协会各地企业共同努力才有结果。

猜你喜欢
钢结构浙江省浙江
《初心》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