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VC型材:健康有序 持续发展

2012-08-24 04:53陈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2年10期
关键词:维卡塑料门窗型材

中德建联:陈总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UPVC 塑钢型材的节能环保性能为大家所认可,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已经在国内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您作为从事塑窗行业近30年的专业人士,见证了行业的起起伏伏,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30多年来的大致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陈总:我认为可以从1993年后谈起,因为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市场上的塑料窗大部分是钙塑窗,由于质量和配套等方面的原因基本退出了市场。从1993年开始,掀起了新的一轮塑窗的发展热潮。行业内的骨干企业纷纷引进很多欧洲的新设备、模具、技术等,至今已经有20年左右的时间了。从前期来看,塑窗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提出的“以塑代木,以塑带钢”的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产业政策。当时国家推广的三个化学建材的产品:第一个是塑料管材、第二是塑料门窗、第三是塑料防水卷材。我认为塑料管材是行业里应用、发展最好的,而且用户的反馈和实际使用效果也都不错。

提到塑料门窗,从1993年建设部成立塑料门窗委员会开始,到2002年近10年时间里,是塑料门窗在产能和配套方面一个大的发展周期。从1993和1994年每年只有6万吨的UPVC型材和600万m2塑料窗,到现在的每年统计口径里销售量都在240万吨型材和近2.5亿m2门窗,翻了好几番,产能是大幅地增长。从90年代这一轮发展的热潮来看,无论是从设备、模具到工艺配方,我认为引进的档次和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产品质量也是稳定和可靠的。所以塑窗的前期发展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由于型材和塑窗的快速发展,而且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大家一窝蜂涌入这个行业,甚至很多行业外的企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像做烟的红塔、做酒的五粮液、做家电的海尔、做电视机的熊猫等,很多搭不上边的行业都开始做型材,大型骨干企业开始盲目扩产,造成了一个严重产能过剩的局面。虽然产能提高了,但是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并没有提高。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产能扩张导致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时,大家就开始打压价格和降低配置,甚至牺牲产品质量。很多使用过塑窗的项目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造成了市场和用户对这个产品的不同看法和不良的影响。最严重的连锁反应是:老百姓认为塑料门窗就是一个低档次的产品。2002年以后,塑料门窗开始出现使用量滑坡的问题。虽然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占有率还是不错的,但在大部分的地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举个例子,1997年维卡搬到了上海,成立了独资公司一直到2001年,那时的上海是全中国最好的塑料门窗应用市场,当时应用市场占有率到过65%-68%,上海门窗行业协会的历年统计数字可以验证这个数据。但最近的七、八年这个数字一直在下降,而且是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我认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问题。除了直接用户对产品的认识外,产品使用几年后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原因。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过硬,那么做成的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如果你出了问题,那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有后遗症的工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反面的样板工程。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而且会出现一个花费很多正面宣传的财力和精力都很难挽回的局面。

中德建联:您刚刚提到了这种情况出现一直到2010年,那么2010年之后,您的意思是应该有个非常大的改观,是吗?

陈总:是的。实际塑料门窗委员会在前几年已经觉察到这一发展趋势,也在力图扭转这一局面。首先应该从产品标准和法规抓起,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这个市场。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帮助协会和委员会进行另外的一项工作,就是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编。在学习和借鉴欧洲标准的同时,制定更加科学、实用、严谨的中国标准,以技术为壁垒,提高塑窗产品的进入门槛,这也是对正规门窗企业和型材企业的一种保护。所以从2006年以后最大的一个工作就是完善塑料门窗的标准框架体系的建立。第一个标准是白色的型材标准,我们称之为“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型材》,此后我们又分别修编了两个塑料门窗的标准,一个是现行行业标准JG/T140《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塑料窗》和JG/T180《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塑料门》。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把一些新的要求和指标进行一次大的修编。这二个标准是2005年发布的,执行后对近几年塑料门窗从材料确认,一直到成品门窗的产品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规范塑料门窗产品的源头PVC型材的设计,避免市场再次出现小断面、小壁厚和非标设计的型材,并且有一个技术的依据,又制定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准JG/T176-2005《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

随着市场和需求的发展,出现了门窗彩色化的需求,之前塑料型材基本都是白色的,但是后来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塑料门窗的颜色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建筑外墙和建筑师对颜色搭配的要求,所以产生很多彩色型材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从开始的喷涂型材、覆膜型材一直到后面的彩色共挤型材,从色彩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8814-2004的标准是对应白色型材的,所以急需一个新的标准来约束这些彩色型材的生产和质量。我们协助协会做了一个新的UPVC 彩色型材标准JG/T263-2010,在这个标准里,我们第一次提出了窗用型材和门用型材的理念,并且在相关的技术指标上也进行了区分。主要是门窗用的型材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实际从这个指标上我们也是借鉴了铝合金门窗型材的设计经验。这样来看门窗型材标准白色的、彩色的就全了。但是目前现行的门窗产品JG/T140和JG/T180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因素在里面。在当时的市场环境形式下,大企业有的时候也会有难处,会绑架标准。所以虽然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有时候这个市场就是这样,不会因为制定一个新的标准就把它80% 的市场抹掉了。所以2005版的标准出来后,我们协助协会2007年就立即提出修编标准的意见,并将这个标准从原来的行标升为国标,从2008年开始花了三年的时间重编了塑料门和塑料窗的国标,并且完成了报批,预计今年公布,2012年实施。实际从2005年至今的7年时间,塑料门窗行业有了一些质的变化,所以新国标的实施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中德建联:刚才您提到开始对白色型材做的一个标准,后来是彩色型材标准,您能否谈一下彩色型材在国外发展情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陈总:谈到彩色型材在国外的发展现状,首先应看到欧洲特别是德国,塑窗主要是以白色为主,大概占到80% 的份额。因为白色型材从老化机理来看是最稳定的产品,而且是最好搭配的颜色。举个例子像我们维卡总部在欧洲的白色塑型材销售量占了70%。但是在中国市场的反应却与欧洲大相径庭,在中国市场彩色的塑料型材更受欢迎,原因就是白色的塑型材颜色太单一了。我认为这与铝合金门窗在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铝合金窗绝大部分是彩色的,再一点我一直说中国的设计师很有个性,窗的颜色和外墙的颜色是要讲究搭配的。但是其实从色彩的角度上来讲,我认为白色是很百搭的颜色。我在德国看到很多的别墅和多数的多层建筑使用了各种各样色彩的墙面和屋顶,但是窗户的颜色却都是白的,而且看起来搭配的十分协调。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如果要改变颜色肯定要提高型材和窗户的档次,肯定100% 会选择彩色覆膜的塑窗。正是这样的需求使维卡在近40年的历史中,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彩色覆膜型材。而这些彩色覆膜的型材由于价格过高在中国市场很难被接受。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市场就衍生出另外一个产品,也就是彩色共挤塑料型材。就是PVC 基材上面又挤上一层其它的高分子材料,目前使用的是ASA 或者PMMA,但禁用彩色的PVC 表层。这种新的产品在颜色老化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较稳定,但是我认为从型材结构和强度上讲,特别从加工和性能上讲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现在一些问题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了,而且是目前在技术上还有待解决。应该说这是一个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产品。所以,彩色型材在中国和欧洲则有着不同的市场和需求。在中国现在则变成白色型材用量越来越少,彩色型材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有覆膜的、共挤的、喷涂的。这个以我们维卡上海的销售量来看就能说明问题,我们去年做了一个统计,维卡前些年的销售量80% 都是白色的塑型材,自2010年起截至目前,我们的销售量彩色型材已经提升到60% 左右,维卡虽然是比较遵循欧洲的运作模式的,但是我们也要研究中国的市场变化和直接用户的需求,关键要有适应这个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措施。

中德建联:据了解除了维卡之外各大外资企业均选择了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市场,维卡是94年、柯梅令是在95年、迪美斯是99年进入的中国市场。其实跟您刚才所说的中国塑窗处于一个产能的发展周期这个阶段是相吻合的。还有从2010年开始更加注重节能的国家标准也开始出台,您认为这是市场的一个发展规律还是在中国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另外,中国经历的这种产能上升技术水平下降,这是市场发展规律还是其他原因?

陈总:首先2010年以来,塑窗市场慢慢回暖并逐步走上正轨。这与国家在这方面的产业政策出台是有一定关系的。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塑窗以其优良的节能效果和隔声效果而发挥出了优势。产业政策对产品需要往高处调整。其次,行业内部的人也认识到了如果再继续做这种低端的、低成本的、低质量的型材,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竞争是没有意义的。这就说明如果标准不提高,质量不提高,特别是大企业和非标的企业不提高,就违反了自由竞争,是无法长久的,这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怎么把标准拉起来?第一就是产品质量提高要保证,第二也是通过自身的质量提高设立的一个技术门槛。

中德建联:塑窗作为节能、环保的优质门窗,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可为什么在中国发展相对缓慢,有没有什么特殊原因?

陈总: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原因是外界市场环境的影响带来的误区。如我们所知铝合金门窗也是经历了一波低谷期,铝合金行业称之为“节能危机”。刚才说到从1993年到2002年是塑窗的快速发展期,实际上也就是铝合金门窗发展的一个低谷期。在这段时期,他们也正是开始重视标准,狠抓产品的结构开发,提高档次和质量。随即新的产品--- 断桥铝合金问世了,而且在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升。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塑料门窗的使用还是存在一个观念的问题,直接消费者并未接受,在老百姓的眼中金属的东西比塑料的质量好、档次高。而这种观念也已经从老百姓那里逐渐转化到一些大的房地产商甚至是一些设计和规划部门,认为这是顺应市场的一种产品。第二个原因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刚才说到在塑料型材快速的发展期形成了很大的、过剩的产能,而且还有一些生产非标型材的企业存在,由于市场的恶意竞争,就导致市场出现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虽然我们经常说塑窗型材加工的是节能环保的优质门窗,但是有那么多反面的案例出现使我们很难去解释这些问题。因为事实摆在那里,老百姓就会感觉塑窗质量差、不耐用。实际这边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任何一种产品都是以它的功能、性能、价格、服务为选用的重要依据。而且塑料门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发展,加上标准和规范的约束,而且部分骨干企业已经开始有自律行为。相信通过这些有利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措施,能使这个市场有一些新的改观。

中德建联:维卡在行业内也是属于高端的产品,那么您是否看好中国高端塑窗的发展?

陈总:是的,维卡的产品在行业内是属于高端的产品,而且可以说是第一品牌。但它会受到一个量的影响。说到高端我想讲一下市场销量的宝塔型问题。我们都知道宝塔尖是很少的一部分,关键是这个塔尖部分向下到哪里。维卡现在每年的产能在5万吨左右,销售量大概是2万吨左右。通过近几年的统计,中国市场高端的塑型材销售量也就10万吨左右。这个量同行业统计的近200万吨的销售量对比,真的太少了,不能算为主流市场。如果再将统计口径外的小企业和非标型材都算进来,可能要突破300万吨,那你觉得这十几万吨在这300万吨里面有什么分量?所以说我们不会去追求这个量,而重要是质。通过我们自己近10多年的努力开拓,最起码现在让一些大的房产商,比如万科、金地、保利、龙湖、中海等等开始很清楚认识到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是两个档次的产品,就像汽车一样进口品牌和自主品牌。所以在进行大型项目,特别是年度战略选材时,已经将这些分的很清楚,而且价格也有区分,简单一点的就是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或者高端,中端之分。分的再仔细一点的房产商又要将品牌分成德系品牌和其他品牌以及国内品牌。所以我们感觉越往后做,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趋势和方法会被市场认同和接受。而且我感觉现在国内的一些厂家也认识到这一点了。比如西安高科收购迪美斯,天津金鹏推出的皇家东宏都是很好的实例。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这个实用的方法,将进口品牌型材的市场占有率再提高一些,就是让宝塔尖的部分再大一些,最起码应该在市场有10% 的份额。

中德建联:请问您塑窗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主要会在哪些地区受欢迎? 塑窗企业该如何开拓市场?

陈总:前年接受组委会采访时我提到了长江以南和以北划两个区域,这次我想说如果今年北京把居住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公布和实施,也就是率先实现70% 节能要求,将建筑外窗的K 值定在1.82.0W(K·m2),肯定从2013年开始会对周边的天津、河北、山东、内蒙等地会起到一个带动和引导的作用,加上原来就应用量稳定的东北市场,整个北方地区应该是塑料门窗的主战场。

而且为迎接这一新的市场格局的变化,塑窗行业也在悄然做好一些基础工作。很多高性能的产品,像4腔体的65系列、5腔体的70系列都开始进入市场。为了应对更加严格的节能指标,维卡(上海)开发成功了7腔体的82系列型材产品,可以使整窗的K 值≤1.0W(K·m2)。而且这些产品的开发都是出自行业内的大型骨干企业。所以说印证了标准在提升、企业在提高,市场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面也在不断地提高的现状。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塑料门窗肯定会迎来又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春天,关键是这次的机遇如何把握和发展。

中德建联:非常感谢您今天与我们分享这么多行业的历史和您的观点。衷心希望塑窗行业在一批重质量、求长远的企业的带领下,能够走出低谷,再创辉煌!谢谢您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

陈总:也非常感谢你和组委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将塑窗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展示在大家面前。同时也借此机会预祝本届的博览会取得更好的佳绩!

猜你喜欢
维卡塑料门窗型材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能力验证分析
一眼万年,白俄罗斯美女模特的灌饼奇缘
朗盛推出空心型材混合技术
一种用于低压开关柜“S”形型材的设计与运用
高速列车6N01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