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战胜困难的信心练就转型升级的真本领:在“马钢杯”第六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2-08-22 08:52:44刘振江
中国钢铁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马钢裁判员竞赛

刘振江

被誉为钢铁“奥运”的“马钢杯”第六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竞赛,顺利地完了成各项赛事,即将胜利闭幕。借此机会,我讲三点:

一、这次大赛是一次创新、奋进、和谐的盛会

这是一次竞争激烈,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大赛。大赛圆满成功,安全有序,是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马钢上上下下,全力以赴,精心承办大赛,为这次大赛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马钢承办大赛工作,践行了“认真策划,精心筹备,优质服务,办好钢铁奥运”的承诺,赢得了参赛企业和选手的赞誉。同时,马钢把这次大赛作为向全行业学习的机会,作为加强企业管理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契机,借此进一步增强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进一步提升马钢的竞争力。二是各大钢铁企业高度重视,从公司领导到各级单位,从参赛选手到家属朋友都很关注支持。在企业很困难的情况下,仍有54家大钢、200多名选手积极参加,从参赛选手

到教练、领队,都表现出很高的素质和虚心学习的态度。整个大赛群英荟萃,高手云集,参赛选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全体选手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同时展现了钢铁人优良的精神风貌,表现出钢铁大军无以伦比的战斗力。三是大赛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方共同努力要把大赛办成品牌,办成钢铁“奥运”。随着行业水平的提高,职工技能的提高,各方对大赛的要求也高,举办高质量的大赛,是高质量的系统工程,相关各方都付出了极大努力。全体裁判员从命题、执裁、到仲裁,连续工作强度很大,他们秉公执裁,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夜以继日地工作,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仲裁争议,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有的带病工作,表现出为行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很高的思想境界,使大赛充分体现了“互比、互学、互助、共进”的竞赛主题。

通过激烈的竞赛,本届大赛有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0人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有8个参赛代表队荣获团体奖,10个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奖”,4名裁判员获“最佳裁判员奖”。为表彰马钢积极承办大赛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马钢“特别贡献奖”。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大赛组委会,向所有获奖单位、获奖选手和最佳裁判员致以热烈的祝贺!

这次大赛展示了钢铁企业岗位练兵的丰硕成果,也是全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一次大检阅。这次参赛的选手年龄最大的49岁,也有初出茅庐的“90后”。所有参赛的选手都是经过本企业严格挑选的,不仅技能水平高,学历层次也很高,80%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7名硕士,还有1名博士。以往参赛的女选手只占3%左右,这次化学分析工中女选手超过了20%,女选手的获奖比例较高。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非一日之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异成绩是长期扎实的技能培训和勤学苦练的结果,是各企业重视职工培训的结果。

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顺应和支撑行业发展,科技进步要和职工岗位技能的提高同步结合,共同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参加大赛的目的也更加明确,那就是提高。名次固然重要,但名次是有限的,大家都在进步,争得好名次就更难,但提高是共同的,所有参赛者都在竞赛中得到了提高。这个提高,只有参赛,才能得到,为了提高,很多明智的企业,不论能否拿名次,每次都积极参加大赛,目的为了提高。包钢的炼铁选手于恒亮,现在已是工长,他说虽然这次大赛很想拿名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赛对自己的技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作为一次难得的机会提高自己。福建三钢的女选手张碧玉在赛后谈到,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亲身参加,大赛的经历会使每一位选手终生受益!

二、这次大赛重要的创新和亮点

一是首次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在大赛现代化方面有了突破

这次大赛在高炉炼铁、干法熄焦两个工种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在不影响生产,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选手能身临其境的完成现实生产工况操作,进行生产中经常遇到或很少遇到的故障排除,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从选手到各企业参赛人员,对这一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配合,并对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马钢以开放的胸怀,与山东星科公司合作,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仿真模拟技术,提升了这次大赛的技术含量。现代仿真模拟技术为未来高技能人才岗位培训和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提供了新的途径。把仿真模拟技术运用到炼铁、炼钢、轧钢等大生产的职业教学、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中,将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是各大钢都值得借鉴推广的。

二是大赛工种的确定突出了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行业大赛代表了行业最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应当体现在行业发展中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的新要求。装备好未必代表技能高,装备好更应当技能高,技能的提高要适应新装备,新技术的进步。国家推广干法熄焦技术以来,很多钢铁企业都采用了干法熄焦新技术,目前,全国现有和新增加干法熄焦生产线150多条。针对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的新形势,干法熄焦工种竞赛首次被列为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全行业推广干法熄焦工艺技术,加强节能减排,提升干法熄焦岗位技能操作水平十分必要。

化学分析作为全国钢铁行业竞赛项目也是首次。提高化学分析水平,与提高品种质量直接相关,对钢铁工业向质量效益阶段转变,推动高品质钢的开发与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从这次化学分析竞赛结果看,理论考试得分较高,实作得分偏低,说明化学分析的实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化学分析的技能需要提高。同时,这次“马钢杯”大赛搞了3加1模式,增加电焊工竞赛工种,目的是让行业中更多岗位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把技术点评仍作为大赛中提升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

裁判员对参赛选手进行技术点评,是参赛选手经高手点拨提升技能水平的关键一环,技术点评对解决关键的技术难点问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裁判员点评的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第三届“莱钢杯”到本届大赛,一届比一届强化了技术点评,技术含量和针对性越来越强,深受选手的重视和欢迎。这次大赛继续由竞赛工种专业裁判长精心准备,深入分析,运用PPT手段系统形象生动的对竞赛重点难点进行剖析、讲解诀窍,还展示了电焊工种竞赛最好和最差的焊件。四个工种的技术点评各具特色,强化了技术和技能的结合。干熄焦的技术点评,专业裁判长把自己几十年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要点传授给大家。高炉炼铁技术点评,针对当前高炉大型化发展趋势,抓住高炉安全、平稳运行的技术难点,对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进行了重点点评。

四是监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提高

本届大赛充实加强专业监审力量,保证大赛公平公正。一是制订了规范的监审工作条例,努力达到了监审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从企业选派了四个工种的专家出任监审,提高了监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对裁判组公正性的监督,派出两位监审组副组长全程跟踪监督。四是对竞赛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监督。保证了大赛严谨性和权威性。

三、大赛成功的经验和基本启示

一是行业大赛的影响力和作用越来越大

行业大赛的直接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越来越大,不仅领导层,尤其深入到了广大职工。首先,大赛锻炼了队伍。每届大赛都有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都有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的技能展示。“莱钢杯”大赛时内燃机车停车的精准到位令人折服;“太钢杯”大赛时天车工运用大型天车进行吊水桶坐酒瓶的准确性、稳定性令人叹为观止;“武钢杯”大赛时汽车驾驶竞赛中精准的曲线倒车、直角转弯技能和节油技能令人叫绝;“马钢杯”大赛时电焊工眼疾手快、严丝合缝的高超焊接技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记忆。首届大赛荣获转炉炼钢工第一名的唐钢选手郑久强,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技能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郑久强成为全国首批50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之一。很多大钢成立了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大赛有力地激发职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各企业普遍加强了职工技能培训,开展了技术比武,层层比出拔尖人才。职工有了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机会,企业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予以重奖。武钢、首钢、太钢、马钢、永钢、韶钢等企业加大了奖励的力度,都制订了奖励政策。不仅重奖,更是重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大激发了职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大赛增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赛为企业之间、选手之间架起了学习沟通的桥梁,场上比武、场下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竞赛对全行业的职业技能的交流提高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一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选手赛后谈到,参加全行业大赛,有了与同行高手过招的机会,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提高了自己。

通过大赛,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加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每届大赛,都能带动全行业数十万职工踊跃参加岗位学习和技能练兵活动,提高了行业职工的整体技能水平。从这几届比赛的情况来看,通过系统培训的选手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际操作技能都有较全面和大幅度的提升。太钢青年轧钢工牛国栋通过积极参加多项技术比武活动,很快提升了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攻克了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轧制生产中的多项技术空白,他作为一线工人,光荣的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技能大赛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性,首钢路飞和于晨在国际钢铁协会今年举办的世界网络炼钢大赛中夺得团体世界冠军。技能大赛有效的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

二是继续办好两年一度的行业大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行业大赛要与行业科技进步同步结合,不断创新。这次大赛,我们不仅主题明确,还借鉴了国际钢铁协会网络炼钢竞赛方式,并结合我们的实际,从计算机网络报名,到选手考试抽签,理论考试,炼铁、干法熄焦、实操模拟仿真,现场视频观摩等环节,都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今后还要不断创新,使钢铁行业的技能大赛充满生命活力。

办好大赛离不开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参赛单位的大力支持

我们的大赛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关键是承办单位承办得好,参赛单位参与、支持、配合的好,依靠全行业的努力。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推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钢铁行业团结奋进的好传统和优良作风。

大赛的生命力在于恪守公平公正的原则

钢铁行业的技能大赛在公平公正方面坚持不断的改进、提高、完善。一是高度重视裁判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工作严谨细致,执裁水平高的裁判员队伍,高度重视裁判员职业操守,制订了一系列裁判员工作制度和准则,用制度规范了执裁工作。同时我们格外重视选拔企业高水平资深的裁判员担任专业组裁判长,这是行业大赛一条宝贵的经验。历届大赛的裁判长和裁判员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执裁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行业大赛作出了贡献。二是在竞赛每个细小环节和关键点上都要认真处理好,力求公平公正。三是大家的参与和监督。发挥领队和教练的作用,认真对待他们和选手提出的疑问,并负责任的给予解答,接受监督,努力做到使大家心悦诚服。

大赛要跟上企业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工会工作、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都要与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了更好的发挥大赛影响力的作用,带动全行业技术创新和技能水平提升,我们要继续延用上届好的做法,企业要下更大力气重视赛后的技术交流和推广,组织获奖技术能手和优秀代表到企业车间和生产一线对口交流,传播岗位操作技术和技能要领,传授精湛技艺,使我们行业大赛的成果在企业中开花结果。

在本届大赛即将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再一次由衷地感谢马钢。马钢对这次大赛的安排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每一个细节都使参赛人员感到温暖和充满感激之情,也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了马钢。在开幕式上演出的“马钢记忆”,把大家又带进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毛主席两次视察马钢的情景,催人泪下地激发了参赛人员的精神。“我心中的马钢”激发着人们对马钢的热爱。50多年来,马钢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火车轮箍,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第一条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第一个面向全球发行股票的钢铁企业。马钢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征程中,以主人翁的精神,创业、创新、创造,克服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具备了年产1800万吨钢的配套生产规模,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马钢人优良作风令我们敬佩,我们坚信:马钢职工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能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靠自己的努力创造马钢的辉煌。

大赛就要结束了,希望各位选手要把这次参加大赛的收获带回去,带头学习和钻研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练就岗位需要的真本领,争当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为企业战胜当前困难和挑战,加快行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各企业认真借鉴和运用这次大赛的成果,在抓好科技进步的同时,创新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扎扎实实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我们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马钢裁判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5:58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马钢华阳
马钢精炼300 t RH炉喷补台车喷补方法的研究
重型机械(2016年1期)2016-03-01 03:42:12
马钢11号高炉风口喂线护炉实践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