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碧清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518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这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伴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发展,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卧床休息,进食少,使得胃肠道蠕动较少,会伴随着便秘疾病的发生,同时,排便用力会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所以对AMI便秘患者的护理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主要通过采取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对AMI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2岁。根据欧洲心脏学会心肌梗死委员会(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组(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我院收治的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法,其中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合理饮食、避免情绪刺激、协助床上排便、避免瓦氏动作、监测病情。
中药敷脐的方法:将山奈15g,吴茱萸15g,干姜15g,小茴香15g,肉桂15g,广木香15g,上药15g研细末,加适量陈醋制成直径为2cm的药饼备用。操作方法:将药饼帖敷于患者穴位(关元、天枢(双))上,并用纱布、胶布等固定,每日更换1次。
耳穴贴压的方法:取王不留行籽附在0.8×0.8cm的胶布上,轻揉两侧耳廓4min左右,后用75%乙醇对耳廓进行消毒,将胶布贴压在两侧的耳穴部位,每天按压5次(每隔3h按压一次),每次1min,程度以轻微肿胀即可,每隔3d换药1次,取穴:脾、胃、便秘点等部位。
参照胡凤荣等[3]的研究,显效:大便次数与形状正常;有效:大便次数与形状恢复一半正常;无效:大便次数与形状没达到正常。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护理干预后,先后出现了显效、有效的病例,护理干预期间,无一例发生心脏等不良反应。详见表1。
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护理干预后情况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解除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导致便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老年人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人群,老年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退,肠壁平滑肌收缩功能下降,非常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了减少患者的心脏压力,一般要求患者卧床修养,这就导致部分患者不适应卧床排便,从而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最终发生便秘;(3)胸痛、情绪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上的影响是导致便秘的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原因[4];(4)进食减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食物残渣不足,也极易导致便秘的发生;(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向钙离子拮抗剂等都是对肠道蠕动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从而造成便秘;(6)肠道内的电解质紊乱,也是便秘的成因之一。
治疗便秘的常用西药如开塞露等针对便秘的一种对症处理的措施,不属于常规的护理范畴,同时西药的服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肠道的恢复,都有很强的影响,不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服用。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护理干预,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的特色,中药敷脐通过山奈、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肉桂、广木香、上药等药物配伍进行敷脐,对便秘有很好的效果[5]。
总之,应用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干预方法简单、经济、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与常规的护理措施相比,有较大的优势,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值得向临床推荐。
[1] 杭华.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9,l3(10):868-869.
[2] 苏若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0):2756-2757.
[3] 胡凤荣,苟增梅,武玉花.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5(15):111.
[4] Merkel IS, Locher J, Burgio K, et a1. Physiolosgic and psyc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n elderly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J]. Am J. Gastroentero1ogy,1993,88∶1854-1859.
[5] 臧晓鹭.穴位敷贴及舒适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