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恐怖短信”令数万人大逃亡

2012-08-20 15:19
环球时报 2012-08-20
关键词:阿萨姆辛格穆斯林

“穆斯林群体将报复东北部外来移民”,近日,这样的群发短信正在印度大肆流传,并导致数万来自印度东北部的人涌向车站,回家“避难”。

印度内政部长辛格18日晚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印媒称,这是巴情报机关破坏印度稳定的庞大计划的一部分。但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这场恐慌性“逆向移民”难得一见地曝光了印度对东北部的孤立。印度国内也开始反思,排他是不是在成为“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的悲剧性注脚。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作用再次受到关注。《纽约时报》评论说,公众的恐慌说明,试图孤立控制冲突的老战略在信息时代已经没那么奏效了。

印称巴基斯坦煽动印度人大逃亡

“恐惧像热病一样在印度蔓延,传递着一个消息:逃吧,往家跑”,《纽约时报》称,成千上万的印度东北地区的移民正在这么做,拥进火车站。一场大逃亡正向印度的宽容和多样性理想发起挑战。

点燃“大爆炸”的第一个火种出现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7月,先是名穆斯林被杀,之后,4名当地土着波洛族的前“波洛解放猛虎力量”成员中枪身亡。自此,当地穆斯林移民和土着居民间的报复性袭击爆发。截至目前,冲突已在阿萨姆邦造成至少80人死亡,400个村庄被烧毁,40多万人流离失所。

印政府派出军队和警察维持秩序,甚至在一些地区实施宵禁,但他们恐怕没有想到,这只是麻烦的开始。法新社日报道称,连日来,大约3.5万名自阿萨姆邦乃至大吉岭和尼泊尔的东北部外地劳工和学生,纷纷赶搭火车逃离班加罗尔和孟买等大城市。印度西南铁路系统发言人称,单日就售出超过8000张车票,为此加开了3趟火车。有印度媒体评论说,如此大规模逃难为年印巴分治以来首次出现。

印度《经济时报》解释此次大逃亡的原因时说,一条警告短信称,穆斯林群体要报复阿萨姆邦,无视警告者将在斋月之后被杀死。甚至有的说,班加罗尔已开始大规模屠杀东北部外来移民。

此种短信正以群发的形式在印度流传。

“这是巴基斯坦情报机关破坏印度稳定的庞大计划的一部分。”在内政部长RK·辛格发表讲话几小时后,印度《德干纪事报》19日这样评论道。据《印度时报》报道,辛格18日晚称,技术调查显示,大量煽动性照片和视频最初是上传到巴基斯坦的各种博客上的。

所有图片都经过了处理,谣言传播之快就像是一场攻势,目的就是煽动印度群众制造麻烦。《印度斯坦时报》称,辛格在讲话中甚至提及“网络战的企图”。

印度《先锋日报》将这称为“新德里和伊斯兰堡的又一次严峻摊牌”。辛格说,印度将向巴基斯坦提出正式抗议。

路透社评论说,自独立以来,印巴这对冤家已经打了3场战争,并经常指责对方搞煽动性活动。

巴基斯坦官方和媒体昨天都未对此回应,但印度IBN电视台援引一名巴匿名官员的话说,巴基斯坦否认印度关于谣言短信源自巴基斯坦的说法,认为印度内政部长的说法“非常不负责任”。

巴同时批评印度在做出这样的公开表态之前,应该通过外交途径知会巴基斯坦,还认为印度不该将其国内发生的所有“坏事”都怪到巴基斯坦头上。

“忘记巴基斯坦吧,看看印度那些仇恨传播者”

“大规模恐慌性逆向移民难得一见地曝光了印度东北部的孤立隔阂”,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这里有为数众多的部落和族群,他们在文化和相貌上却更像东南亚人,“因为长得像中国人,可能对国家不忠,所以他们必须一直证明自己不是暴力分子,不是反对国家的人”。

巴基斯坦《民族报》报道称,这一地区不仅有多达30支反印度的武装叛乱力量,而且它北接中国,东邻缅甸,西南接壤孟加拉国,西北是不丹,与邻国有着公里边界线,同印度大陆却只有公里陆地通道。虽然印媒刻意弱化悲剧性的大逃亡事件,公众却难掩对阿萨姆邦穆斯林的不满。《印度教徒报》称,基本问题在于,怎么能让“外国人”在印度给印度人制造恐怖?

历史上,阿萨姆并不是印度传统势力范围。19世纪30年代,西孟加拉地区首先向此地移民,现在当地穆斯林都称自己是这批移民的后代。随后,又不断有孟加、拉国的穆斯林为贫困所迫进入阿萨姆邦。

如今,当地土着指责这些人是非法移民。

《纽约时报》评论说,一开始,问题不过是遥远的阿萨姆邦孤立的社区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被简化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对立,实际上问题却复杂得多。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班加罗尔以及印度其他一些城市的恐慌,使棘手的边缘地区人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尽管那些已经在印度主要城市住下来的人尽量想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与城里人融合。印度门户网站“One India”质疑,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是不是越来越走向排他的身份认同?

“是政客,而不是巴基斯坦让问题变得更糟”,印度“第一邮报”网19日以此为题评论说,与其指责巴基斯坦散布谣言,不如考虑为什么东北部的印度人会轻信谣言。过去几十年,印度各政党都没有对制造民族不和的生事者进行打击,有的政党甚至利用民族矛盾。

该网站另一篇文章悲观地说,很难理解,一条谣言短信在传播36个小时之后,仍能让惊慌失措的人们奔向回家的火车。

这给印度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缓慢发展添上悲剧性注脚:65年前,印度在经历大量流血和最大规模强制性人口迁移后诞生,而今,我们仍生活在更多流血的恐惧中,并目击另一场大规模人口迁徙。

小心社交媒体的“恶作剧”

“印度东北部人大逃亡危机凸显手机、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联合力量。”这是《印度教徒报》为该事件总结的另一教训。

文章说,今年7月,巴基斯坦门户网站刊登了一张佛教僧侣身处尸体中的照片,其实这是2010年西藏地震后僧侣参加救灾的场景。但该网站的图片说明是,穆斯林在信仰佛教的缅甸遭屠杀。该报评论说,要小心社交媒体的“恶作剧”潜力。

《洛杉矶时报》援引印度媒体咨询人森古塔的话称,一大问题在于,60多岁的一群人(指政府官员)讨论“脸谱”,政府的反应太被动、太狼狈,在社交媒体上尤其如此。《纽约时报》评论称,公众的恐慌说明在信息时代,政客们试图孤立控制冲突的老战略已经没那么奏效了。(本报驻印度、巴基斯坦特约特派记者 郭西山 牟宗琮 本报特约记者 甄翔)

猜你喜欢
阿萨姆辛格穆斯林
我的自由
东喜马拉雅地域民族资料梳理
印尼·雅加达
大帽子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1300万阿萨姆人不被视为印度公民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