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芳,张美华,韩晨鹏,胡冬梅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缺血导致心肌损伤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徐清芳,张美华,韩晨鹏,胡冬梅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年提高,肥胖、血脂高、胆固醇高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导致的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也越来越多,而反应心肌损伤的标记物也成为心内科医生的研究重点[1]。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本实验主要研究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表达,评价其在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中的表达[2]。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以胸痛发作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来我院今年治疗的的患者120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62.5±2.5)岁。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检查进行鉴别,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0例,年龄在49-76岁,平均年龄(61.3±2.4)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0例,年龄在51-74岁,平均年龄(61.7±2.1)岁;非心肌缺血引起胸痛的患者(对照组)40例,年龄在52-75岁,平均年龄(61.9±2.3)岁。
1.2 方法
1.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德国Sigma离心机 贝克曼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贝克曼DX-800生化分析仪;肌钙蛋白Ⅰ检测试剂、肌红蛋白检测试剂为贝克曼原装进口,超敏C反应蛋白测试剂为西班牙Biosystems试剂。
1.2.2 病人资料收集 通过询问病史、测量、检测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糖、血压等基本资料。
1.2.3 标本收集 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3天、10天时采血,在3 500r/min下离心,收集血清待测。
1.2.4 标本检测方法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采用免疫荧光法,在贝克曼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上定量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在贝克曼DX-800生化分析仪上定量测定。
1.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间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s)
表1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s)
注:BMI:体重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GLU:血糖;SBP:收缩压;DBP:舒张压。1mmHg=0.133kPa
组别 例数(例)年龄(岁)BMI(kg/m2)TC(mmol/L)TG(mmol/L)GLU(mmol/L)SBP(mm Hg)DBP(mmHg)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 40 61.3±2.4 23.4±2.2 4.5±1.2 0.7±0.2 5.3±0.6 114.7±18.3 73.5±13.7 115.4±18.4 73.9±14.3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 40 61.7±2.1 23.5±2.6 4.3±1.5 0.7±0.5 5.5±0.7 116.4±17.5 72.9±13.2对照组 40 61.9±2.3 23.9±2.7 4.4±1.0 0.9±0.6 5.3±0.8
2.2 3种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3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
2.3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10天时肌钙蛋白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肌钙蛋白Ⅰ
2.4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肌红蛋白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10天时肌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肌红蛋白
2.5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3天时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
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十分重要,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而心肌坏死标记物是早期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手段[3],其中主要的标记物为: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在起病后3-4小时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肌红蛋白在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小时内恢复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4],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的危险性呈正向相关,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正常者的3倍[5],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6-8]。
本实验主要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研究显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93.3%、86.7%、83.3%和91.7%、88.3%、85%,这与国内的有关报道相一致[9,10]。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肌钙蛋白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肌红蛋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说明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反映缺血引起的微小心肌损伤和早期的炎症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张志虎,张有建,贾志云.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25.
[2]袁 瑾,李娜娜,李文花,等.肌钙蛋白Ⅰ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评价缺血导致心肌损伤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74.
[3]田丽红,彭铁汉,孙秀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4):373.
[4]马春红,张坤燕.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1,21(11):93.
[5]孙 阳,才 华,徐 艳.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冠心病不同类型间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3):373.
[6]Ingkan isorn W P,Rhoads K L,A letras A H,et al.Gadolinium delayed enhancement cardiovascu larmagnetic resonance correlates with clinical measur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2004,16(43):2253.
[7]黄冰生,程 颖,解 强,等.冠心病患者hs-CRP与颈动脉斑块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08,3(19):24.
[8]邱清芳.肌钙蛋白Ⅰ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50.
[9]艾合买提买买提.血清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4(9):1488.
[1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10(36):867.
1007-4287(2012)07-1309-03
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