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覃乾
对于那些赞成中国政府放松房地产管控的人来说,今年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是一个极为有力的佐证。7月13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GDP增速7.8%,其中二季度GDP增速7.6%,跌破8%。这是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8%。这一情况让中国的决策层深感紧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连三天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当前的经济问题讨论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向。
与三年前不同,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欧美在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后,经济由原先设想U型反转向L型演变,在这一悲观的预期下,欧美各国开始裁缩需求,并对企业实施贸易保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到6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国与我们的贸易摩擦最为频繁。而在相关学者看来,鉴于全球制造业PMI及其新订单指数均持续下滑,未来外需恐愈加疲弱。
另一方面,自前年开始,中国政府用房地产调控来压制“虚高”房价,这使得中国在目前持续下滑的GDP面前很难拿出强有力的刺激手段来稳定下滑的经济数据。从今年7月9日开始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已公布的中报业绩预告来看。逾四成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业绩整体预期明显低于前两年。7月8日到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密集座谈会让很多业内人士感觉再次回到了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出炉的前夜。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纷纷微调房地产政策来试探政策反应,各地房地产再次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经济学界有一派观点认为,中国GDP如果想要止滑回升,就要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7月15日,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汇丰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海闻在某论坛公开表示:“此次中国GDP破8与政府房地产调控过于严厉有关。”
“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块增量来替代房地产。不过,想要找到这样的一个行业却不容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邢国军认为。实际上,房地产上下游相关产业有60个,是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据媒体统计,房地产未曾调控之前,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纷纷推迟,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显化。近期,银行业也步其后尘,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2012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尤其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总额环比出现“双升”。
这样的数据让人沮丧。但是,解决方式已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让一批像核能的产业成为后房地产时代的有效替代品。在5月29日中国工程院召开了一次核能研究课题组研讨会,建议我国在2015年核电总装机约4,000万千瓦规划的基础上,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达到6,000-7,000万千瓦,新建约3,000万千瓦。按照目前国内100万千瓦的机组平均造价150亿元计算,这预示着未来仅核电站建造一项市场规模就达上万亿元。
尽管前景诱人,但不可否认世人对核电的恐惧正在被放大。福岛核电事故之后,很多国人对核谈之色变,甚至在此问题上对政府、对理论产生了信任危机。而由于核电技术复杂,科学事实不容易被普通民众所认识,而媒体的科学性也不足又使这一危机很难解除。这样的情绪如果不适当进行引导,那么很容易引起过激举动。“人们经常问我核能是否安全,而我的标准回答则是:对,就跟坐飞机一样安全。飞机坠毁事件的确偶有发生,但高效率的安全系统能确保其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国际原子能机构原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在谈到核能的安全性时这样告诉记者。
美国科学与健康委员会主席伊丽莎白·惠兰也在她的一篇文章中称: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并未造成一人丧生,也未对公共健康造成影响。相关研究也表明,如今的核反应堆与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的核反应堆相比,设计更加先进,在安全性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从美国发展核能50多年的历史来看,到现在为止,尚无一人死于核事故,在上一轮核电建设高潮以后,核电行业的核反应堆设计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未来的核反应堆已经有了更好、更安全的设计理念,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都比之前的标准要高。现在核能技术已发展到第二代,其安全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政府决定把“宝”压在AP1000身上。20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我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的设计理念是“简化设计、模块建造和非能动安全”,核心是非能动安全,简而言之是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自动启动冷却功能,因此留下了72小时的断电反应时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汤紫德曾告诉记者:“AP1000安全目标比现有核电厂领先约两个数量级。”在经济性方面,AP1000核岛系统设计简化,厂房建筑和设备配置都大幅减少;其次,AP1000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建造技术,可有效控制、缩短建造工期;AP1000的核燃料采用简化设计和长周期换料(18至24个月),有利于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
虽然数据诱人,但AP1000并非没有受到质疑。2011年3月7日,曾多次主持过有关核安全听证的美国资深核安全专家、民主党众议员Edward Markey,写信给美国核安全监管机构NRC主席Jaczko,要求在AP1000屏蔽厂房设计安全性方面我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不要对AP1000反应堆的设计下最终审批结论。同年4月,由AP1000监察组等13个组织,联名向NRC的主席等5位最高领导,投送了要求暂停AP1000设计认证审查的请愿书。5月20日,美国NRC主席发布关干AP1000审查的公告。NRC对西屋公司的AP1000反应堆设计的审查,确认AP1000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NRC将始终遵守对公众安全和在保持透明的承诺,只有在有关安全问题解决后,NRC才可以考虑颁发设计认证证书。NRC对西屋电气公司AP1000,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安全保护壳的设计,能否遏制事故条件下的压力峰值。NRC已向西屋公司明确提出要求,必须给NRC满意的证明。
可是,AP1000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阶段。相关部门发言人在一次论坛上对记者强调说:“AP1000首次在中国建造,对国内装备制造业是一次严重的挑战,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旦实现了国产化,中国将成为三代核电技术的示范基地,中国也将成为AP1000设备的主要供货商。”这等于是在中国进行AP1000的技术试验,风险不可谓不大,按照经济学来看,风险应和回报成正比。那么付出如此成本,中国核电想要什么?
现在谁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核电强国?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把答案和日本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日本核电技术近些年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它不断用收购、参股、自主研发的方法向核电领域全面渗透,目前已基本控制了世界核电产业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特别是此前,日本企业通过收购西屋公司,已把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揽入怀中,现在,世界三大主要的核电提供商中,日本已渐有后来居上之势。就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日本经济产业省还雄心勃勃地在其主导制定的2010年“能源基本计划”中,将发展核能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来推进。报告称2010-2022年将投入运转14座新核电机组,届时日本全国共计67座机组,发电总量达68,060万千瓦。
可是福岛核事故却打乱了日本核电战略,在越来越高的民众反核呼声中,日本依据本国《电气事业法》宣布,去年发生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正式报废。从4月20日起,日本国内所有新建核电项目亦被冻结。可是,这样的经济损失远超日本政府的预测。福岛核事故前,日本电力供应约三成来自核电,在日本制造业中心的关西地区,核电占关西电力公司总发电量的五成。法国路透社报道,在停止核电站后,2012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达到2.5万亿日元(折合317.8亿美元),是去年贸易逆差的5倍,而主要原因正是核电站停运后大量进口燃油发电。不得已之下,日本政府于6月16日正式决定重启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两台机组,这标志着日本放弃核电不到两个月,就改张易弦。
之所以日本政府弃民意于不顾,主要是因为和其它能源比较,核电有着相当大的成本优势。根据美国核能研究所的估计,日本核电成本只有2.03美分/度,煤电、天然气发电和石油发电成本分别是核电的1.5倍、2倍和6倍,也就是说无论使用哪一种石化能源代替核电,日本的电力成本都将上升至少50%,对日本制造业的打击不逊色于任何一次“石油危机”。如果这种局势持续两到三年得不到改善,日本企业将不得不寻求海外发展,而国内产业空洞化造成的失业人数将增加约20万人,最终日本的GDP将被拉低1-5%。
这并不只是个特例。此前,国际能源署(IEA)与经合组织下属的核能机构(NEA)联合发布了一个名为《发电成本预期(2010年版)》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IEA联手NEA召集了来自28个国家的50多名科学家,对21个国家的190座电站进行了研究比较。而根据调查结果,当贴现率为5%时,需要大量投资的核电就优于煤电,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发电模式。当贴现率为10%时,燃煤电站就是最经济的选择。一般情况下,5%的贴现率反映了在受到监管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接受的风险;而10%的贴现率更多地体现了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接受的风险。报告显示,即使在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核电平均成本仍要比风电低一半左右。除此之外,核电在稳定性方面更是让很多政府和企业难以割舍,根据资料显示,现在大多数商用核电站的预期使用年限都在60年左右。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会再次兴起“复核”运动,不久前,奥巴马政府再次强调,核能是美国未来能源政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年2月,美国核管理委员会30多年来首次批准新建核反应堆。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将持续大力发展核能。美国核能研究所专家汤姆·考夫曼测算,目前,美国104座核反应堆满足了全国19.6%的电力需求,在美国的无污染、低碳电力来源中,核电占68.9%,这意味着核能是美国迄今最大的单一清洁能源来源。“当然,这种情况还会持续。”根据美国政府计划,2035年美国将有80%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
美国的表态让更多的政府松了一口气。法国政府在各方参与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并颁布一系列法律,如《能源白皮书》、《信息透明与核电安全法》等,为核能的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近日,法国电力公司宣称,计划为英国建造4个核反应堆的项目寻找合作方。不过,这样的动作在俄罗斯眼中肯定不值一提。去年,俄罗斯国家核能公司开始在亚洲和中东着手出口,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土耳其到越南,再到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核电正逐步把这些地区“划入治中”。今年,俄罗斯开始进入欧洲市场。6月,俄罗斯国家核能公司(Rosatom)表示,“非常有兴趣”参与匈牙利帕克什核电站的扩建招标项目,并为此项目投标做好了充足的准备。8月2日,俄罗斯与英国达成协议,希望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与英国劳斯莱斯公司在英国境内以及第三国合作建设核电站。
不久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预计,到2035年核电规模将增长44-99%,这与两年前所预计的37-110%的增幅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有了一些线索,那么,让我们一起把它拼出全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需求逐年增加,电力供给难以满足电力需求(这也是在经济危机期间需求大于供给的最重要的产品),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有人曾形容说:“有电的地方就有电荒”,自进入到21世纪,美国平均两年就会发生一次电力危机,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电震惊了世界,英、德、日等国家电力缺口也一直是困扰其政府的难题。而中国的电力缺口尤为严重,2011年4月13日,华东电网公司《华东电网2011年迎峰度夏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夏华东电网迎峰度夏各项生产任务将十分繁重,电网安全生产压力空前巨大。“这可能是自2004年电荒以后最严重的一次,它直接拉低中国经济的发展,远比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要快”一位发改委的研究员甚至这样间接评价电荒的危害。
电荒凶猛,2012年7月,印度出现大面积断电现象,期间由于电网故障,甚至一度有6亿印度居民无电可用。当然,出事的电网给了印度政府一个绝佳的借口,实际上,即使电网完好,该国仍有3亿老百姓(即25%的人口)仍会用不上电灯。但即使这样,印度依旧不是世界上电力最匮乏的国家。在埃塞俄比亚、刚果、坦桑尼亚、肯尼亚及缅甸等国,有超过八成的老百姓根本用不上电。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世界经历的是新的能源危机。在大规模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疯狂的背后,是全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正在捉襟见肘的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进入21世纪之后,为什么世界上会出现多处局部战争与动荡,各国正在进行争夺能源的前哨战,并藉此缓解日益积累的矛盾。”
是不是有点意思,不要急,更有意思的在后面。“中国之所以愿意用做实验场的成本来大力发展核电,正是中国明白如果把自身原有产业和它对接,将拥有其它产业无法比拟的效果。一箭双雕。”
对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无疑是产能过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的困难,最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显而易见的外需萎缩,此前,外需已成为消化中国过剩供给的主要市场;二是中国生产成本中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三是逆周期宏观政策调控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目前遭遇的经济增长瓶颈,最可能的突破口应该在于投资。不过,经过一轮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之后,其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和潜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负面效应过于明显。”这就如鲁比尼所言,“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
可是,核电却是大规模投资的一个例外。去年的核电停摆,使得核电在其它新能源大干快上的疯狂时期得以休养生息。而作为新能源中成本最低的可行性项目,核电能吸收接近于房地产一半以上的投资和消化庞大的过剩产能。根据美国专家对核电与煤电运行成本的报告可以看出,核电投资折旧在成本构成中约占56%,燃料费用约占20%;而煤电情况则是投资折旧占38%。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曾在2004年对我国核电上网电价进行过统计,中国东部煤炭市场价测算国产超临界机组上网电价为44.04分/KWh,而以我为主的核电站上网电价仅为32.37分/KWh,国产核电价格是煤电的73%。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发展核电可以避免中国以前各产业重复建设的老路。
如果你认为核电就这样就可以被称为替代房地产的最优选择,那么你一定没弄明白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消化AP1000技术。其实单从核电技术来看,中国即使首先完成AP1000建设,在面对法、日、俄、美四国竞争时也未必占据绝对优势。但请不要忘了,中国还有另一项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电力项目——特高压技术。截止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建成了特高压线路。2009年1月16日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是一个标志——均衡能源供应成为可能,而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
不久前,德国从电力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目前德国从法国、荷兰等国大量进口电力,而进口电中多数为核电。此前,捷克为了满足德国增长的用电需求决定新建核反应堆。而德国突然增长的电力进口对捷克、波兰等周边国家30年前建成的输电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有分析称,德国最后可能会变成意大利——虽然国内放弃了核电站,但进口的电力多数来自外国的核电站,而且还无法掌控电价。与德国相反,法国早早做起了核电输送生意。据有关方面统计,法国核能工业创造的附加值每年达200亿至280亿欧元。
让我们想象一下,把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和输电技术配套,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向俄国与美国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家输出,和可以让自己的电网与周边国家链接,这不仅促进中国的工业发展,还将创造庞大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