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2012-08-15 00:43:42赵静李海燕倪晓笑
军事护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血压

赵静,李海燕,倪晓笑

(1.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呼吸科三病区,北京 100853;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腔内介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从而预防脑供血不足和脑卒中的新技术。近年来,介入技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1]。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势,但其术后引起的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过度灌注及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却不容忽视。本文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颈动脉狭窄行腔内治疗患者共164例临床资料,现将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4例患者中男128例,女36例,年龄28~88岁,平均(63.1±12.0)岁,其中单侧狭窄患者65例、双侧狭窄99例,均因颈动脉狭窄收入我科。入科后完善心电图、胸片、颈动脉彩超等各项术前准备。164例患者均择期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行颈动脉造影+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处少量渗血、5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8例患者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经积极有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腔内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大多患者对此不太了解,担心术后疼痛、康复等问题,加之手术费、材料费较昂贵,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心理变化做好沟通、宣教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和术后恢复过程,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保证其充足的睡眠,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2 病情观察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表现有头晕、眼花、头痛等不适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在院外就出现晕厥。护理人员应在入院后加强对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外出检查专人陪护,症状严重时要求专人24h陪护,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加强对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观察,必要时及时通知医生。

2.1.3 静脉给药护理 我科术前常用丹参酮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药物静脉滴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应用,尤其不能与抗生素类药物混合应用。在滴注过程中,要做好心率、血压等相关症状的观察,及时调节液体滴速,避免剂量过大而引起心动过速、晕厥等症。同时,加强用药监护,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药。

2.1.4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三大常规、血型、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做脐以下大腿1/3以上处备皮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因术后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故术前须训练其床上大小便。此外,还要了解患者术前的基础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做记录,以便术中、术后比较。

2.2 术后护理

2.2.1 休息与活动 术后患者穿刺点加压包扎,嘱其绝对卧床24h(股动脉穿刺点安置血管封堵器患者6h后如伤口无渗血渗液可给予半卧位或在床上活动),前12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制动的原因和重要性。术后24h且病情稳定者可下床适当活动,若血压不稳定应当继续卧床,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才方可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监测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以及末梢循环情况。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穿刺处少量渗血,加压止血后血肿自行吸收。

2.2.2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2.2.1 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 颈总动脉的末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当术中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时导丝、导管或支架刺激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可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护理人员应在术后立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增加巡视频率。测量血压1次/30min,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1次/2h,并与术前基础血压作对比,以及时发现低血压。如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应遵医嘱及时处理,以确保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血压下降,通过加快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

2.2.2.2 血管痉挛 术中导管导丝在血管中长时间推送,刺激血管而引起血管痉挛,临床上常出现缺血性的症状,如头痛、血压增高、烦躁多语、四肢麻木无力甚至偏瘫,痉挛越强烈症状越明显。此外,患者的情绪也是影响血管痉挛的因素之一,如患者的情绪过度焦虑也会诱发血管痉挛[2]。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头痛强度、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和静脉避光微量泵入尼莫地平。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面色潮红、心慌、血压过低等情况,根据血压的波动情况调节泵入的速度。老年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约束带约束。本组未见血管痉挛发生。

2.2.2.3 过度灌注综合征 过度灌注综合征是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治疗后血流量急剧增加,使得大脑内血液过度灌注[3]。而血压过高易引起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表现为头痛、局部性和(或)全身性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脑出血[4]。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实施个体化的降压,充分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防治HS的关键。本组有8例患者出现HS,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遵医嘱静脉输入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并使用降压药物硝普钠控制血压。8例患者血压均得到控制,症状减轻,无一例患者出现患侧脑出血。

2.2.2.4 下肢血栓形成 术后患肢制动、血流缓慢、穿刺点加压包扎等,可导致血栓形成。术后应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及循环情况。如术侧肢体远端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降低、肤色苍白,可能为急性动脉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可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5]。本组未见血栓形成。

2.2.2.5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植入的患者远期可能会再次发生狭窄[5],护理人员应在术后遵医嘱继续应用抗凝治疗。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做好相应的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用药。通过患者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调查,至今未发现本组患者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2.2.2.6 肾功能下降 某些造影剂的高渗性、化学毒性,以及抗凝剂的作用等可造成术后患者出现血尿,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6]。术后应嘱患者多饮水,一般术后6~8h内饮水1000~2000ml,此外还可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供给,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但应注意的是,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能大量补液,以免引发心衰[7]。另外术中和术后使用药物降低血压也可引起肾缺血,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8]。同时,禁止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并定时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定期化验尿常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本组由于术前均进行了健康宣教,术后加强护理,均未发生肾功能异常。

2.3 出院指导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服用抗凝剂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根据剂量、用法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9];可约患者定期去医院复查凝血常规,教会患者自我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瘀斑,有无黑便、有无牙龈及皮下出血现象,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明,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0],腔内微创治疗颈动脉狭窄是近几年来应用比较成熟广泛的新技术,围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Wholey M H.Current status 0fcarotid artery stent place-ment[J].J Cardio vase Surg,2006,4(72):101-105.

[2]余巧敏,陈勇.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65-1166.

[3]姚倚.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50-51.

[4]王利新,符伟国,王玉琦.脑过度灌注综合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84-386.

[5]吴青,刘春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手册,2007,2(6):542.

[6]徐芳.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31-232

[7]李海燕,盛冬美,费新萍,等.64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围手术期护理[J].上海护理,2010,10(4):67-68.

[8]王福利.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70-171.

[9]赵文霞.支架置入术后抗凝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89-5590.

[10]牛文锦,葛爱莉,张阿兰,等.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683-685.

猜你喜欢
颈动脉支架血压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稳住血压过好冬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