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卫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在项目施工中的很多施工管理者都有同样的体会: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施工协调配合、各施工段和各工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交叉作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我们每位管理者都应该正确对待这一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施工前认真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利用大家的聪明努力将交叉施工协调配合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使整个施工流水作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经济。
在很多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就其各专业本身而言,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在理论上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和最终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各专业在施工中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往往会导致出现误工、返工等问题甚至产生很多不必要工作矛盾和摩擦,因此而影响工期,乃至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不仅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而且也很关键。作为工程的相关责任方(建设者、管理者),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好这项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1)从施工技术质量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规范的相继出现,建筑领域里的建筑产品越来越大、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高智能化,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同时对安装的质量技术和建筑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在技术上就需要统筹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在主体分部施工期间,安装就要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时土建要保护好安装的预埋管线等,安装管道时要遵循管道避让原则: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冷水管让热水管、给水管让排水管、低压管让高压管、金属管让非金属管、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道等,如果考虑不周全、不仔细,则极易产生返工、误工等问题,既延误了工期、影响了工程质量、增加了投资,还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殊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各种问题。
2)从施工管理方面。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各专业队施工时都是顾自己的利益,在安装管线和设备时只管打洞不管堵洞,即便专业分包单位有时能把洞堵上,但毕竟不是专业出生,造成了很多质量隐患。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各专业人士的技术水平各有所长,综合型人才非常缺乏,面对高智能复杂建筑的高要求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造成了工序之间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合理地安排作业。
协调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没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施工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能够从现场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还涉及到各相关方的组织协调。
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建设者、管理者,不但要重视协调配合工作,而且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培养这一类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建筑市场,做到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专业班组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至上的观点出发看问题,认真履行合同中的义务,正确看待协调问题。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和其他专业的一些关键工序,从技术上、岗位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专业队伍的责任范围,划清施工界限,避免造成扯皮现象,对各专业队伍制定相应的奖罚管理制度,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确保各专业之间协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加强项目技术协调措施。提高设计图纸的解读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集合各专业人员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在实际上工作技术交底是技术人员以书面形式向班组下达细部做法,技术要领,注意事项等等技术性工作内容,是实现图纸上的产品变为现实的重要手段。
2)加强项目管理协调措施。协调工作要从技术方面入手,以技术手段措施为指导,编制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各专业工种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各工序有先后顺序,各工种也应有主次之分。在特定环境中做好各自的工作内容,工作的先后顺序绝不能出差错,否则不是返工就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动态的、合理的、有效的变换。作为业主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管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施工单位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
在项目施工中,隐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尤为重要,也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关键所在。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充当好总协调,总调度的角色。上有甲方监理,下有施工劳务队,外有设计、勘察、工程监督机构,都要靠项目经理有效的协调,在对待隐蔽工程时,要及时做好设计院、监理等几方的检查、审核。尤其是涉及到基础、结构主体的隐蔽工程,更应及时协调各方到场,并做好几方验收记录。这项工作如果做的不到位,很可能会引起返工、修整、工期延误,从而增加项目成本支出。
3)项目组织协调措施。项目部应定期召开生产协调有关会议,其中包括业主、监理人员、施工班组长、材料供应商,如每周星期一或星期六召开项目例会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有关技术部门、各专业队伍召开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的,所有的基础工作,都应以文字、记录表格的形式,通过对现场的每一阶段的工作验收内容,真实完整的表现出来,并要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不能流于形式,也是对每位管理人员工作结果表现进行奖罚的有效依据。
4)加强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知识更新、素质教育工作。所有的建筑产品质量,都跟我们每位施工管理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密不可分。
什么样的建筑管理团队,最后有什么样的建筑产品。而建筑产品的质量是我们建筑企业立足之本,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用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素质教育当然就成为我们的管理团队长抓不懈的首要任务。
以上几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效的阐述了专业协调配合工作。我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协调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在合理有效的协调配合下,把产生的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生产出更多、更优良的建筑产品回报社会,实现我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