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成都)
(一)资本下乡。所谓的资本下乡就是把城镇工商业积累的庞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吸引到农村去,以解决农村面临的困境。当前的资本下乡主要就是指资金下乡,将资金引入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内在需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而现如今,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打工收入和政府的转移支付。农业收入就是农民在自己承包土地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收入。在目前的环境下,农民土地分散、狭小,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副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农民通过农业增加的收入是有限的。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打工收入来源存在着一些非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农民缺乏知识和劳动技能,以及在资本面前处于弱势,工资增长的空间是有限。而国家的转移支付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因此,单靠农民、农业,要达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开辟新的途径,必须依靠外力推动,尤其是外来资金的投入。
外来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城市资本的投入,政府资金主要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他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城市的带动,城市的生产方式依靠资本、知识、管理、技术、品牌、人力资源等要素参与,而农村大多数依靠的还是土地与劳动力。所以,农村要取得发展,就必然要求更多生产要素来参与其中。而农村的生产要素本身是有限的,因此农村要发展必须引入城市生产要素的参与,尤其是资本的参与,因为资本是核心,资本的投入必然带来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因而,城市资本下乡就有其内在的需求性。
资本下乡给农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无疑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它给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实施规模化还是产业化,资金都是面临的一个难题,资本下乡起到的直接作用无疑带来了资金。但是,跟随资本而来的,还有新型人才、高新技术、全新理念等诸多要素,它们对农业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现代农业要快速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随着资本流入农村,引进了许多高端人才,人才流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这些资金以及新人才、新技术、新理念的到来,推动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因为这些资本、人才、技术是从二三产业中来的,在转向农业领域的同时,必然带着原有的产业背景,并将原产业先进的东西转移到农业中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现代农业具备新的竞争力。以工业化的理念改造传统农业,首先体现在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上,使农业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工业的另一个积极影响,则是大大提升了农业的标准化水平;二三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的理念也在改变着农业的经营格局。
资本下乡丰富了农业的新功能。例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都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而这类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离开资金的支持的。实际上,企业资本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很多尝试。如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乡村游景点,上海市每个区县都出现了数十个大小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这些乡村游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资本下乡的功劳。乡村旅游项目的兴起,让我们对现代农业功能的多样性有了一些认识,那就是在实现经济产出的同时,还兼具满足居民休闲需求、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资本下乡催生了农村的内部活力,使农村资产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活水平。
资本下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谋生方式、居住环境、利益格局乃至思想观念,这种改变不全是消极的或全是积极的。当资本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其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显著;但是,当它发挥消极作用的时候,其侵害农民利益的程度同样是惊人的。资本无所谓善恶,逐利而已。
首先,农业本身就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其中,自然风险是指农业生产依赖于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变化不定的,一旦发生自然条件的异常变化,便形成农业灾害,造成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不确定性。农业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供求关系、品种和质量、价格等市场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的危险。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农民还将面临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而大大增加。一方面如果市场发生变化,公司经营发生变故,必定给农民留下大量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国际金融危机曾造成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就已说明只有农村才是他们的归宿,也就是说,只有土地才是他们最根本的保障,而土地没有任何替代品;另一方面即使公司经营正常,是否能够形成正常合理的利益衔接机制,也是衡量工商资本道德风险的砝码。据调查,在农业产业化的违约事件中,龙头企业占70%左右,农户违约仅占30%,龙头企业违约率远高于农户。
其次,近年来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工商企业钻政策空子的现象。这些企业打着资本下乡的旗号将项目建在农村,将本应发展农业的土地,以开发农业的名义用来搞房地产建设,比如建别墅、高尔夫球场等。目前,中山就有不少企业家赚到钱之后,以资本下乡的名义在农村圈占土地,变相地经营房地产投资项目,或者以发展生态农业的名义在农村租借大量土地建设私人农庄或者会所,这些所谓的“资本下乡”完全成为他们个人享受的借口,对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毫无促进作用。
再次,资本下乡对农业生态的破坏。一些会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厂房也建在农村,他们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农村的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都是资本下乡带来的严重后果。
最后,资本下乡带来的农民就业问题。工商资本下乡之后,确实使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大规模提高,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却没有办法解决。实际上,任何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土地后,不可能把原来土地上工作的所有农民都雇佣下来解决其就业问题,否则一定亏本,大部分农民要离开土地到城市去,更重要的是此举改变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农民从过去一个经营自己土地、生产产品的业主,蜕变为一个给别人生产产品的雇工,这对农民心理,对农村社会结构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虽然资本下乡可以盘活原来分散、低效率的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但也应避免让农业家庭经营失地或者少地,另外还应该让离开土地的农民有工作与社会保障。
由于资本下乡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许多人呼吁必须停止资本下乡,他们认为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农业除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外,还将面临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而大大增加。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农业是天生的弱势产业,承受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民自身实力有限,即便有政府财政的支持,也难以改变天然弱质的基本特性。在这样的资金输入格局下,雄厚资本的介入,将起到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小到专业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大到产业化的形成,都离不开企业资本的支持。资本下乡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形态发生质的改变。
那么,到底应如何看待资本下乡呢?面对强势资本,农民如何维护自身的利益,并且携资本共同发展?我认为必须对资本下乡进行规范,立足点放在有利于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致富上,政策的设计、执行、监管都要以此为标准。资本下乡过程中必须坚决杜绝企业资本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首先,资本下乡不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的弱势地位,而是要有利于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和长远发展;其次,资本下乡必须处理好与农民利益的衔接关系,绝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最后,资本下乡的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必须在总体控制范围之内,不能无限制、无节制蔓延。
农村经济增长的活力,最终还需要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最终还是要组建农村自己的金融合作社,将收益留在农村内部,促进内部的经济发展。
[1]陈明星.规范资本下乡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9.13.
[2]鲍春华.农业风险的特性及保险模式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4.1.
[3]周年洋.如何吸引资本下乡[J].上海证券报,2007.11.21.
[4]降蕴彰.资本下乡土地制度改革要有突破[J].经济观察报,20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