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职业”的逻辑

2012-08-15 00:52:14陈霞
关键词:人才职业发展

陈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15)

职业教育中“职业”的逻辑

陈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15)

“职业”一词具有显著的经济属性,同时具备人文属性。这二者使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形成了重大区分,同时具有重大共性。这种区分和共性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逻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理念进入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职业获得成为判定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尺,促使职业教育进一步围绕职业建构、优化体系;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成长的重大推动作用;职业与人的紧密关联,促使职业教育终将超越专业技术(艺),从人身心发展的角度去建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逻辑

“职业教育”的称谓尚处于前科学的概念,并无准确的定位和严密的逻辑。这导致当前关于职业教育的描述说法各异,内涵模糊。在理论上,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为满足职业需要而建构的教育,因而其本性应是职业性;有从人才培养目标着眼,认为职业教育实际上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因而是一种技术教育。在现实中,存在以“职业”为名的职业院校,如职业大学、职业学院、职业学校;也存在以“技术”为名的职业院校,如技术大学、技术学院、技术学校。主流的称谓则是“职业技术”学院(校);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技术职业”学院(校),等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高职”这一称谓。首先,高职到底指“职业”还是“技术”,还是二者兼指,并无定论;其次,国外并无“高职”称谓,而为我国所独有。模糊的理论与实践导致了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多种争议,在一些基本理论上缺乏明确、清晰、公认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中,“职业”一词存在普遍的争议。一般认为,“职业”一词体现出某种教育目标,以及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目前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较低等的教育类型。一方面,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是专科层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产业链的低端岗位,而高端岗位普遍为普通高等教育所占据;另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都在淡化职业性,强调通识性。有观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强调二者属于类型的差别,而非层次上的区分。但这同样掩盖不了高职教育主要属于大专层次这样一个事实。在现实中,职业院校都希望可以升级本科,从而去掉“职业”二字,摆脱职业教育的低端身份,获得更高的发展起点。职业教育中的“职业”,似乎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第二,当前职业教育的“职业”影响力式微。如在专业设置、课程编排、教学等方面,学科的影响依然超越职业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在教育与产业缺乏实质性关联的前提下,传统的学科逻辑必然占据支配性地位。从词义上看,所谓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若干种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的工种的综合。[1]表面上,这个概念不可谓不简单。问题在于,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蕴含着丰满的层次、多样的类型、深厚的积淀、复杂的内涵。因此,“职业”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了解职业教育中的“职业”,了解其运行的内在逻辑,将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启示。

“职业”一词本质上是个经济学概念,具有显著的经济属性,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职业”具备鲜明的人文属性,与个体成长密切相关。这二者成为准确认知职业教育“职业性”的重要切入点。职业教育的概念在这二者的推动下,形成了强大的内在逻辑,推动着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某种样式。

(一)职业理念进入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确立了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正确路径

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创建了巨大的财富,极大提升了教育的价值。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广泛体现于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专门教育,迎合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专门教育不断走向实用性这一事实。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来源于知识的实用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促进了知识数量上飞跃式的增长。知识已然成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价值得到衡量;即使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也在积极探寻与市场结合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硅谷”和“中关村”就是其中著名的成功案例。知识的实用性推动了知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形成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职业恰是市场的主要表征之一。市场机制下的职业是个纯粹的经济有机体,具有典型的产业属性,在价值规律支配下高速运转。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职业理念开始进入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成为描述和解释职业教育现象的重要手段。如质量、效率、效益、品牌、特色、服务、高附加值、产业链,等等,是传统话语体系所缺少的。甚至职业教育本身被描绘为一个经济过程。如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可被看成一种产业活动,该活动涵盖了三个基本而又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产品指的是高职学生经历过学习过程后身心发生的变化,是一种服务的结果,集中表现为毕业生的质量;生产者指的是这些教育服务产品的制造者,集中表现为师资;生产方式表现的是生产者通过何种方式生产出这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2]职业理念进入教育的话语体系,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深度结合。产学结合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相比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确立了产学结合的基本发展路径,成为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优势。

(二)职业获得成为判定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尺

市场机制下,能够为何种职业岗位培养出人才,是判定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尺。在现代社会市场机制下,忽略甚至无视职业的要求单纯谈教育,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体成长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一种专门教育最终都是以职业岗位的获得为依托。大学早已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中心。大学从单纯的学术团体转变成为具有显著实用性、经济属性的社会机构。而职业正是这种状况的显现。缺乏社会职业岗位的支撑,学术难以为继,知识难以更新。

但是传统上,对教育价值进行判断更多地体现于教育本身的层次和类型。如普通本科教育往往比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具有更高的地位。这种简单的判断标准不仅缺乏实际意义,而且极大阻碍了各级各类教育自由发展。因为这种地位差异的形成,并非来自公平的市场竞争,而是来自行政规定。也就是说,行政级别上的差异成为判定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这种标准与教育面向社会需要和个体成长的根本目标格格不入,与市场经济的大趋势相背离。此时,代表市场需要的“职业”未能发挥主导作用。结果造成既不公平,而且效率、效益低下。

伴随着市场机制占据主导地位以及人才流动性加强,“职业”取代“行政级别”成为具有支配性意义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获得状况决定了教育的价值,且促进了自由竞争和分类发展。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分别占据不同的人才市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

“职业”作为判定教育市场价值的重要标尺,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使职业教育处于一个更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使职业教育摆脱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无谓竞争。二者功能不同,培养不同的人才,原无竞争的必要,也缺乏可比性。但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行政级别,所以在资源获得上总是占据优势。这迫使职业教育积极像本科靠拢,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而树立“职业”的评价标准后,职业教育可以凭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获得资源,可以凭借特色建立相对优势。从而逐渐摆脱行政级别竞争的束缚,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

(三)职业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市场形成

职业分布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期,职业遍布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可以说,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必然就有职业。职业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变动迅速。在经济的推动下,旧的职业不断消失,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变动的迅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两个影响:一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起点低,所涵盖的范围远远大于前者。只要条件适合,职业教育就可以如同雨后春笋,飞速拓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学教育限于学术水准的限制,无法达到同等的水平。二是促进了统一的人才市场的形成,从而使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处于同一竞争场所,占据了各自的份额。这个人才市场利润丰厚,不仅吸引了职业教育,甚至吸引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传统上,二者形成了各自的市场定位:职业教育的市场基本上属于低端的职业人才市场;普通高等教育占据了中高端职业人才市场。但是这种划分并非静态不动,而是处于虽然缓慢但是非常深刻的变动中。当前的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分层分类,正在形成新的市场份额划分。在这种划分中,普通高等教育的下层(地方型大学)有逐渐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的倾向。这就对职业教育传统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转变受市场规律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加入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获取自身的市场份额。当前,职业教育也在积极加以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正朝技术本科的方向发展;中职教育也在不断强调、提升自己的特色。二者力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避免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四)职业与人的紧密关联,促使职业教育终将超越专业技术(艺),从人身心发展的角度去建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对个体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个体满足各种物质、精神需要,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重要平台;职业具有很强的个体适应性,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个体的满足程度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在可能的情况下,个体往往倾向于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职业岗位;职业伴随着成年个体终身的成长,等等。职业的这些特征对职业教育理念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大大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内涵。传统观念中的职业教育原本是一种短期的、传授某种专业技术(艺)的训练。在“职业性“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掌握学习技术(艺),同时强调对职业的认知与热爱,促使个人不断认识职业,认识自己,使个体的个性、气质、兴趣等心理特征在与职业的磨合中不断完善,达到人与职业的完美契合,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这样,职业教育的内涵得以拓展,教育的本真得以体现: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专业技术(艺)的训练,更是一种形成职业人格的教育;不再是一种短期教育,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不仅仅掌握专业技术(艺)的技能,更要形成职业文化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在“职业性”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内涵深刻、底蕴厚重的教育类型。“职业性”的逻辑,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启示。

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由多种内在逻辑所推动,其中“职业”是基本逻辑。在不同的时代,“职业”逻辑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强度。从历史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中“职业”一直界定为低端职业。如在古代,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手工业者,而不培养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官吏、律师、医生、僧侣等人才。后者主要由大学培养。大学所培养的这些人才,虽然具有显著的职业特征,但是一般并不被称为职业,而称为专业,以显示出较高的学术素养。这反映出话语体系中“职业”一词的某种落后性含义。大学教育不仅不称为培养职业人才,甚至通过学术性和通识教育,有意无意地淡化其职业性特征。

这表明,“职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伴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文理念的回潮,职业教育的内涵才得以进一步显现,职业的内在逻辑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教育只有真正理解“职业”的内涵,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化、表面化理解,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置于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存的平台,通过职业促进自身的发展,奠定竞争的基础。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B59;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内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11)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154.

[2]陈光潮.产业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人才职业发展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