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娜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职业知识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教育是职教的两大目标。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程中,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同时,作为担任护理专业的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护理专业需求,结合受体特征,走出传统的教学窠臼,不仅培育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情怀,还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有护理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蕴涵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的实用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课与职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知识交叉的地方,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语文学科与专业结合起来的前提条件。作为护理专业的语文,它应该是以普通语文为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从护理专业需求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语文仍然要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全体学生的个体言语发展为根本,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从实用的角度,突出重点能力的培养,依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真正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既具有工具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护理专业基础课的性质。
语文和专业的结合不应该是生硬的组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窠臼,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护理语文教学新路径,有赖于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定位,有赖于教材的的设计与开发,有赖于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等诸多因素。在当前教材难以实现重大改革的情况下,理念先行、视角转变也就成了教学改革路径的不二选择。具体而言,我们的视角就是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载体,将护理专业所需能力要求嵌入语文教学中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在遵循中专语文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过精读材料的学习与泛读篇目的阅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护生的文学素养。
1.教师在教材的讲授中可适当延伸,使之与专业知识产生交集。如《林黛玉进贾府》,这是中专护理专业所用教材中的一篇精讲篇目。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作者曹雪芹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以及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主要方法。传统语文教学进行到这里,通常也就止步了,而从护理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再深入下去。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介绍《红楼梦》中的有关中医的一些内容。据《医说红楼》统计,120回的《红楼梦》,细致描写或明显涉及疾病与医药的就有66回,占55%;其中涉及医药卫生知识共290多处,5万余字。《红楼梦》既然对其中的人物的疾病、疾病时人物的行为、心理及语言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描写,那么从中医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这部分内容所包含的中医观念就是解味《红楼梦》的一种特殊的途径。
2.在文言文诵读时教师可结合专业需要,选用部分医古文。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教师可选用医古文里的部分文章作为知识的延伸和专业的结合。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大医精诚》既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德专论名作,也是后世医家的医德医风教育范文。文中关于“大医精诚”的论述,为医务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贫富贵贱,不分亲疏美丑,一视同仁,皆如亲人。以最细致最耐心的态度,施展最精良的治疗,力求每一患者都得到康复。这一类医古文的诵读,既巩固了学生的古文知识,同时又是一次职业道德的洗礼,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于潜移默化中变成一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从而起到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医学道德的作用。
3.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学素养。教师亦可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书籍。例如:毕淑敏的《昆仑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米奇·阿尔伯特的《相约星期二》,华姿的《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等。通过拓展阅读,使学生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进一步丰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灵世界。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患者,要观察记录病情,书写护理报告,而个案研究及制定护理计划等都需要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减少错别字、病句现象,并结合专业特色将日常应用文、护理应用文的写作纳入语文课堂的训练之中。
1.纠正错别字,减少语病。近年来,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越发薄弱,写作中的错别字、病句现象较为突出。例如:“拇指”骨折写成“拇趾”骨折。作为医务人员,如果写错别字,轻则闹笑话,重则造成差错,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危及患者生命。可见,写字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讲,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强调“三不一要”,即: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字,要把字写得清楚工整,正确无误。同时,注意搜集、整理常易写错的汉字,特别是医学难字、易错字,并建立字库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记忆和练习。平时,要求学生经常练字,在书面作业及答卷中,凡有错别字必扣分,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写字。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亦可积极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搜集整理学生的实验报告、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中常见的病句,用病句修改专题讲座的形式,强化句法知识,减少学生写作中的病句现象。
2.重视应用文写作,学以致用。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应考虑到“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将日常应用文、护理应用文写作纳入语文课堂的训练之中。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讲解日常应用文时,可将写作内容与护士的工作环境加以联系。如:在讲解公文中的“请示”时,可要求学生以护士的身份书写一份向医院有关部门申请更新病房空调的请示。同时,语文教师亦可经常与校内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交流,搜集护理一线的病案、护理记录书写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应用文写作中增设护理实用文的内容来完成护理行业资源与护理专业语文教学的整合。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口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同时,护士工作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又有职业方面的特殊要求。在医疗服务中,护士较其他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病人。语言的表达是否科学规范、准确清晰,直接关系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与否,决定着患者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与服务的认可。患者来到医院,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弄懂就医程序,尽快治疗疾病。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语言交流的能力,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让患者弄懂信服。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应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以培养合格适用的护理人才为根本目的,通过系统的课堂实训,保证学生掌握护士工作所必需的基本口语表达技能。口语训练应使学生在经过系统训练后,能对给予的有情节的材料进行正确复述;能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合理地论述;能在日常生活和护理情境中及时、恰当地应答。
1.训练普通话,组织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护士讲普通话不仅给患者一种新鲜、愉悦感,更是一种尊重患者的表现,对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以及塑造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应将普通话的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做到语音正确,口齿清楚,轻重音分明,停顿恰当,条理清楚。学校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明确要求学生的普通话最低应达到国家考核二级乙等的要求。
2.从护理工作者交际需要的角度来安排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课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并创设相应的交际环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相一致。
为了创设具有护理特色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一方面可经常与专业课教师开展业务交流或深入医疗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在护理工作中哪些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口语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可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医疗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在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中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口语训练。例如:进行分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某种设定的情境之中轮流互换扮演护士、患者的角色,使学生充分体会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需求,针对护患不同的需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思维,寻求最佳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使学生们在兴趣中掌握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师亦可利用学校的实训中心或模拟病房来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结合医疗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学生将来到了工作环境中,就能有效迁移所学的口语交际技能。
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的语文课应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主动联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联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背景,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把单纯的文化知识学习转化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转变目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主动性不强的状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 陈良红.中专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
[2] 戴智敏.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