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秀萍
(塔里木大学 新疆·阿拉尔)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文/程秀萍
(塔里木大学 新疆·阿拉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本文详细讲述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结,并且对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会计信息化;业务;人才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中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更及时地为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一)技术标准不统一。在会计信息化有关的技术标准上已经建立起一些标准,财政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部分尝试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核算之中,会计软件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及时印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重要文件,对各地区、各单位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和规范作用;21世纪初期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技术保障。但这些相关标准和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各种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过程中,既要体现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也要体现相关行业标准的特色;既要做好新标准的制定,也要做好与现有基础标准之间的衔接;既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借鉴国际,满足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既要强化标准的精细度和开放性,也要注意信息的保密度和安全性,确保会计、经济信息安全,既要把握标准的前瞻性,也要考虑标准的实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二)专业人才不充足。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众多的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人才来推动。目前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尽管现在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财会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但毕竟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全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专业化、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多出、快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审计专业,既掌握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国内经济技术环境与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同时,要研究建立国家扶持、单位鼓励、个人积极参与,选拔、培养、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整合不到位。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不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整合,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一)会计工作方法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的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略模拟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盘算机的延长,而是充足应用网络和信息技巧的上风冲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摆脱出来。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各个管理子体系直接获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给商、经销商等相衔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散布化和多元化特色;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涉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实现,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进程可即时完成,浮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俭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他职能中去。
(二)会计职能产生改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治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应用确认、计量、记载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应用者决策和管理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因为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前提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加预测、决策、经营剖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主要角色。
(三)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载和总结,对事迹和行动作出评估,并以此领导事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四)内部节制亟须完善。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形成由原来单纯的会计专业人员转变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业务从本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础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更为庞杂的业务;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某些事项,现在由其余人员在终端机上直接完成。因此,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假如对计算机系统缺少掌握,未经授权的人员为达到某些非法目标,就可以通过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而这些改动是不留痕迹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传统会计工作大都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成多个不同的职能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彼此核查、互相制约,以避免发生误差,还能够依据账目、证件、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检查错误;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所有的成果都是由最初录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初始数据录入出错,得到的账面数据也随之出错,为预防这种情形,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把关,增强内部控制。
(一)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观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观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观念。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通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能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要求核算主体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操作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三)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核算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否则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掌握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功。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核算,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根据数据分析出单位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
(四)改革会计报告披露时限和方式。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核算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单位和投资者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与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会计报告应尽快改变报送方式,实行无纸化、网络化的报送方式,快捷地报告,使用者可以随时调用自己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所使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其次,报告披露内容应尽可能满足前景预测、风险分析的需要。尽可能广泛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关联方信息、背景资料信息、前瞻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总之,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推进是一个渐进的且艰难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会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1]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0.1.
[2]王松年,沈颖玲.网络财务报告的技术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1.8.
[3]张天西,薛许军,林进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3.3.
[4]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
[5]潘琰.可扩展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
[6]李春鸣,韦沛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增减记账法[J].会计研究,1999.3.
[7]张以宽.增减记账法的回顾和展望—为纪念新中国诞生50周年而作[J].财务与会计,1999.9.
[8]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9]庄明来.论电算会计中账簿的地位与作用[J].会计研究,1997.4.
F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