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长娣
(惠州市博罗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惠州)
论现代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文/曾长娣
(惠州市博罗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惠州)
经济和环境二者是紧密联系且又互相影响的关系,经济的不断发展正不断地影响着我们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企业的行为已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在环境问题非常注重的今天,环境成本必然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为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本文就企业环境控制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6日
经济和环境两者是不可分割并互相影响的关系。企业的存在在于满足社会需求,并以获得利润作为回报,如果企业的目标违背了社会需求,从长远看将无法获得回报。因为自然环境的支持系统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地球环境虽有强大的供给性和包容性,但它也存在着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并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逐渐破坏。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分析发现,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用各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公众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不管是从国家的长远经济利益考虑,还是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着想,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势在必行的。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环境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可见,环境成本是由于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形成的,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就是要减轻或是消除这种影响。因此,这影响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我们比较熟悉的制造业为例,可以从企业经营的三个阶段分析环境成本的形成:(1)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某些资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被管理当局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时,企业在利用这些资源、原材料的时候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2)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消耗材料、能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如,治理污染设备的投资、环境污染的防治费用、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等;(3)销售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
(二)环境成本的特点。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改善设备支出、日常环保费用及开发环保产品的各项措施所发生的费用等。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可为环境成本概括成以下几个特点:
1、不可预知性。环境成本的支出不像其他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一次性,如某个时候违反环境法规受到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境破坏之后的修复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方面。
2、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也没有触犯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很可能不能明显地看到某些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在当期就不会去核算这方面潜在的支出,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最终还是要企业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
3、连续性。虽然环境成本的支出具有突发性但并不影响其支出的连续性。因为环境成本的支出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直至淘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4、不断增长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支出也日益增加。因此,企业对环境污染后要承担的责任就会不断地加大。而且,公众对企业产品的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必然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而传统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属于狭义的成本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成本中一般只包含直接消耗的料、工、费,对企业损耗的资源和环境费用没有进行考虑和核算。所以,企业的收益产生虚增,这样就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来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对环境成本计量也比较简单,只考虑如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环境广告支出等简单项目,在实际发生时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所以这些环境成本存在的缺陷,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目前,多数企业只是在环境成本实际发生时才将其列作费用,而对潜在的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使当期收入和费用配比不真实,虚增当期利润,增加税负,同时也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2)缺乏规范的成本确认和计量方法,导致成本的可比性差。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应准则或是相关制度,以致各个企业的实务处理不一样,企业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3)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被模糊,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企业一般都是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这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或者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因为成本动因的模糊而互相逃避责任,从而使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控制不力,进一步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要对环境成本必须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不应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应建立先进的污染预防系统。这样可以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是以损害后代利益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自1992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不仅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行为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而且某些条文已明确了对环境成本的内在化要求。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因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估量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会计具有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反映和控制的职能,有责任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西方会计理论界已经把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
1、政府方面。(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法可依,使其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减轻或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全民把环境保护当成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考核力度。由于目前对环境成本相关指标考核不突出,致使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考核,这样也能使国家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4)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控制有限资源使用,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国家政府利用价格手段,冲破加以成本的束缚,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客观的反映,充分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逐渐形成珍惜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2、企业方面。(1)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制定整体战略规划。价值链是企业由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物而发生的,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至销售给客户为止的一系列价值生产作业而构成的。因此,价值链分析的实质是对构成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分析,明确增值的目标和环境,做到具体发展规划,将企业视为各项活动的集合体,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使成本和其相关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2)确定企业环境成本目标,采取各种渠道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尽量减少、回避加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营运成本;(3)善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控制。在如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现代成本控制原理,把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能把企业的各项成本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提高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效率,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础。
3、其他方面。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消费中都非常注重“绿色”的环保用品,一切追求人性化,要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穿得舒心。因此,广大公民在要求社会、企业提供各种环保用品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他们对国家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各种可行的好建议,或是对管理当局的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广大人民不断地从真正意义上增加环保意识,利用发言、投诉、检举等权利,对政府和企业的各种行为有了民意的监督,是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的补偿,而且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地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资资源的消耗和补偿。所以,政府、企业、公众都要为保护自然环境努力,特别是企业,要把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徐胜平,周耀烈.构筑企业环境成本优势的理论探讨与成功实践.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2]李建新.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科技咨讯,2006.2.
[3]刘志英,张华,陈银飞.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讨.商业现代化,2006.455.
F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