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岚
朱德党内关怀思想研究
贾 岚
朱德党内关怀思想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渊源,而朱德本人独特的革命经历和伟大的品质是其党内关怀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朱德的党内关怀思想包括:始终把政治关怀放在第一位,思想关怀方面要求提高党员的觉悟和坚持实事求是,关心部下和群众的物质生活问题,注意爱护和训练干部,精神关怀方面注重英雄人物的带头作用。朱德的党内关怀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浓厚的军事性和较强的务实性等特点。
党的建设;朱德;关怀思想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朱德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1]的创始人之一,他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党内关怀的实践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党内关怀主张,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创立了党内关怀思想①。朱德非常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物质生活上、精神上等多方面对广大指战员和党员干部进行深切的关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和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团结统一的坚强组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朱德党内关怀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对朱德党内关怀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刻而鲜明的烙印。朱德是自旧军队里出来的军事干部,亲眼看见军阀之间的连年混战,打来打去,却没有出路,感到没有前途,甚至绝望。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他开始外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拜访过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时担任总书记的陈独秀,但朱德却感到“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2](68)。从 1922 年 9 月开始,朱德远涉重洋,到法国、德国和苏联继续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并在德国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年的留学生涯,朱德学习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朱德看来,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从全人类的现实命运出发,在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正确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由的关系,勾画了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远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变革,彰显出独具魅力的人文关怀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人、关心人,因而最具有坚固的现实基础,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朱德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并加以丰富发展,具体化为党内关怀思想,大大增强了我们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使我们党一步步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的胜利。
朱德出生在旧社会的一个贫苦佃农家里,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六七岁时开始进私塾读书,从《三字经》学起,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等传统文化典籍,几位不同的私塾先生“四书、五经也讲,诗、词、歌赋也讲,还有《纲鉴》、‘二十四史’”[3](7)。由于朱德聪明好学,能把四书、五经、《史记》贯通起来,“二十四史”也“大致记得”[2](22),因而得到了先生的时时夸奖。朱德在私塾读到了十八九岁,由于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他虽然参加了县试并考入前二十名,但再也没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朱德从20岁时,又先后就读于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云南陆军讲武堂。总体算来,朱德在国内求学的时间先后长达十七、八年,这在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中间算是比较长的,因而,朱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尤为深厚。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人为贵”、“仁爱”等思想对朱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朱德的革命生涯过程中,无论他是做报告、讲话,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既能把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信手拈来应用到工作中去,而且在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方面更是如此。就像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朱德的一生经历与中国人民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原因。朱德的经历是土生土长,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熟悉中国从北到南的绝大部分地理和风土人情,这也是他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敬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朱德长期担任军队的高级领导,却没有任何政治野心,既能接受命令,又能发布命令,与党的领袖配合非常默契,相辅相成。他那种难能可贵的个性几乎能立刻博得人们的爱戴,这种个性的由来是他的谦虚,而这种谦虚渊源于他个人的诚实可靠的品质。朱德在党内德高望重,由于他的伟大人生经历和人格力量,在党内众望所归。他不仅功勋卓著,也是党内关怀同志的典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和战士一样地穿粗布军衣,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井冈山时期,他身为红军军长,经常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人所共知,至今传为佳话。东江战斗期间,他不顾自己鞍马劳顿,亲自为身边的警卫员补草鞋。长征途中,他身为红军总司令,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伤病员吃。朱德的党内关怀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他自身独特的革命经历和他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其党内关怀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
朱德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文关怀思想的基本理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将毛泽东党内关怀思想进行阐述与发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党内关怀思想。
综观朱德光荣的一生,他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居功甚伟。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验之一是因为党掌握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的人民军队,究其原因是这支人民军队始终跟党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那么可以说与这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的政治觉悟、与朱德对这支人民军队的政治关怀密不可分。早在1931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谈到,创造铁的红军需要具备六个基本条件,即确定红军的阶级性、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政治训练的重要、军事技术的提高、自觉地遵守铁的纪律、要有集中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4](1-6)细分缕析这六条,就可以发现每一条都深深地烙上了政治关怀的烙印。例如,朱德在解释“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这一条时说:“党与团的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红色战斗员和群众的政治觉悟,巩固部队的战斗力与纪律。”[4](3)就在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朱德还是苦口婆心、谆谆善诱地强调政治关怀对创造铁的红军的重要性:“我必须重复说明,红军的战斗力,不仅是靠军事技术的条件来决定,最主要的是靠红军的阶级政治觉悟、政治影响,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瓦解敌人的军队。”[4](6)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为了更好地指导党的武装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于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一再强调抗日战争的政治性,认为“一切战争,都具备着政治的要素,也可以说,没有政治要素的战争是没有的”[4](40)。他要求:“抗日游击队必须最正确、最灵敏地使用自己的政治武器,认识到这是自己的第一件最宝贵的武器,认识到政治战争的胜利虽然是眼睛看不见的,但其实际意义却等于缴了敌人许多枪炮,甚至还不止此。”[4](41)1943 年 10 月,朱德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论军队的管理问题》的报告,他对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阐明一个道理,就是无论练兵还是带兵都离不开对士兵的政治关怀。关于怎样练兵问题,他说:“练兵先练心,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我们讲练兵必先练心,是要启发战士们的阶级觉悟,要他们了解自己属于什么阶级,怎样受压迫,怎样受剥削,为了解除自己所受的压迫剥削,要怎样团结起来,怎样练好本领……所以练兵必先从政治着手。练心就是政治工作,启发战士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从不觉悟到觉悟。”[4](102-103)关于怎样带兵问题,朱德认为带好兵需要许多条要求,但根本上还要靠“政治上的保证”,“带兵带得好,要有各方面的保证,首先是政治上的保证,就是靠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我在前面讲过,练兵主要是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带兵也主要是靠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战士的觉悟提高了,懂得只有在革命军队里才有出路,他不但不跑,而且还拼命干。这样,兵就带住了,部队就巩固了。这就是政治上的保证。”[4](105-106)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朱德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总结八年抗战的历史经验,其中重要的就是:“没有正确的政治方针,就不能有正确的军事方针”[4](136)、“离开政治,单纯地就军事论军事,显然是不正确的”[4](137)、“在政治上,就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经济生活的方法,实现了全民总动员和巩固的民族团结,合千百万人之心为一心,同仇敌忾,造成人民战争的真正基础。”[4](150)建国后,他还对空军、海军和铁道兵部队进行了深切的政治关怀,尤其是他在军事学院举行国家考试时的讲话,可以看作是他对党员和部队指战员进行政治关怀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全军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必须明确认识: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了敌人的,党是军队的领导者,军队是党发展革命和巩固革命胜利的工具,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军队。”[4](328)
朱德的政治关怀思想不但是表现在对军队和军事方面,而且表现在党的其他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1940年,他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作报告时就表达了对宣传艺术工作者的政治关怀,他说:“一个好的艺术家,应当同时是一个政治家。”[4](74)他也对广大妇女同胞们表达了政治关怀,建议:“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建立妇女识字班,提高妇女的文化和政治觉悟。”[4](251)工会工作也是这样,他要求工会工作者和工人阶级要认清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已获得解放,工人们自己也深切体会到他们自己是解放了。”[3](261)他还对广大青年朋友们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关怀:“青年团员就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4](311)
朱德非常重视对党员和战士进行思想关怀,注重从思想上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启发和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他指出:“首先,要有阶级觉悟。有了阶级觉悟,无论物质条件怎样差,和敌人一交手,他还是很勇敢。因为他要为本阶级服务,要同敌人拼命。”[4](100)为了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必须在日常训练和平常的教育活动中,对党员和战士进行思想关怀,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他们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他强调:“红军的政治训练是启发和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无产阶级的觉悟,使他们认清本阶级的利益,努力于本阶级的政治任务,与敌人作决死的斗争,去达到消灭敌人、解放本阶级的目的。”[4](3)建国后,朱德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他没有忘记新的时期也要对党员进行思想关怀。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党:“防止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对党的腐蚀,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4](315)其次,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家知道,我党很早就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也是我党能够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朱德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做好,否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害。他是搞军事的,他从军事训练的角度要求部队:“只要教育(指军事教育,笔者注)计划不是那样好高骛远而是切合实际,只要上级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进行具体的帮助,那末,完全可以相信,我们现有的干部不仅可以教,而且还可以教得好。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计划与要求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实事求是。一切的事实证明,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其他事情如此,军事教育尤然。”[4](99)朱德不但是这样要求大家的,而且自己身体力行,经常亲自宣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讲话说:“在这里应该指出,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一贯的。”[4](127)、“毛主席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4](129)即便是建国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针对左倾风气和左倾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局面,他仍然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在他对农村办公共食堂问题的意见的谈话和信件中就可以突出地看到这一点。[4](371-375)第三,解决思想问题要靠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就确定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在改造党员干部思想上,特别是在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干部思想问题上,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朱德坚持延安整风精神,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关怀时,仍然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党内的教育工作是主要的,必须不断地提高每个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使他们克服和避免错误。”[4](289)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必须采取组织手段和纪律措施,以达到警示党员干部的作用。他说:“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同时以执行纪律为辅。对于那些党曾告诫在先而仍然违反政策和纪律以及违犯了纪律仍拒不改正的党员干部,必须给以应有的纪律处分。”[4](288)思想问题只能从思想上解决,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党内问题还是要和风细雨,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388)
朱德作为军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除了对党员进行政治关怀和思想关怀之外,对广大战士和党员干部在物质生活上也是格外关心的。无论是在其讲话中,还是具体实践中甚至在日常生活里都可以看出他心系广大普通战士群众和党员干部,尽可能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朱德一生,大都是生活在国家和民族贫穷落后的时期,经济条件差,生活很困难。他的外孙刘建回忆说他临终前还对其夫人康克清调侃:“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就是没吃饱过。”朱德虽然不把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好坏放在心上,但这不影响他对部下和群众在物质生活上的真切关怀。他在《革命军队管理的原则》一文中作为纪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部下的关心和爱护,除了在政治上注意、工作上关心外,还要在物质生活上关心部下,因为“这也是必要的,没有最低限度的物质保证,工作是会受影响的”[4](90)。他还指出:“要搞好生产,过丰衣足食的生活。假如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身体顶不住,有的就会跑。”[4](106)他要求关心战士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才能让战士们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要保证战士们的健康,使他们懂得最起码的卫生常识。比如,要开窗,许多人在一个房子里开一天会,不开窗子,门也关起来,空气不够,好人也会关病了,身体弱的人更受不了;早晨要起早,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冷了要生火;吃东西要把它煮热;喝开水不喝冷水。这些都是普通的卫生常识,搞得好就不会害病。这也是带兵要注意的问题。一旦有人害了病,一定要好好地照顾,连的领导亲自看一看,这在政治上、在发扬阶级友爱上会起很好的作用。病了的人看见连领导看他来了,心里就舒服,再请医生看一看就好了。以后要把这个形成制度,一定要去看望病号。打仗负了伤的,更应该去看,他需要什么东西,尽可能给他解决,不要把这看成是特殊。”[4](106)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朱德关心部下的生活问题是多么细致入微、多么周到体贴啊!他知道,革命队伍里的生活是严格的,大家都过集体生活,这时候“特别要提倡文化娱乐,使会唱歌的唱歌,会唱戏的唱戏,这对于我们带好部队都有好处”[4](108)。我们时常讲,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抗日战争进入第八个年头,即所谓进入大反攻的前夕,他给全军布置任务:“准备大反攻的物质基础,全军动员起来,进行生产与节约,储蓄粮食和物资;自己努力,筹集大反攻所需要的物资。到将来集中作战之时,可以有备无患。”[4](180)他没有忘记要求各地做好优待抗日战士的家属、抚恤伤亡、安置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的工作,提倡各地在这方面有新创造、新发展,如除了帮助他们代耕及抚恤慰劳之外,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园。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革命根据地延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这一严重的经济困难,朱德向党中央建议开垦南泥湾,并提议由王震旅长率359旅开赴南泥湾屯垦。朱德还先后八、九次到南泥弯视察,指导生产,在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南泥湾创造了“陕北江南”的神话。朱德对此十分高兴,他说:“我们发动生产运动,各地方政府设法帮助人民,提高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军队实行爱民,人民实行拥军,军民相互帮助,大家努力生产,以求达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目的。”[4](93)
建国后,朱德分管的面宽了,但他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人民公社化后,农村开始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朱德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农村办公共食堂,都吃一样的饭菜,像军队一样,这有点生硬。军队都是年轻人,又是作战部队,可以这样办。社员的生活如果这样长期搞下去,就成问题了。这是一个关系到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去年吃大锅饭把东西吃掉了,这是个极大的教训。”“我担心仍然吃大锅饭,就难搞好。”“去年农业是好收成,粮食为什么还紧?主要是吃大锅饭吃掉了。”[4](371-373)他始终认为民以食为天,吃饭到什么时候都是大问题:“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4](389)
关心同志们的物质生活问题,并不等于越多越好。革命战争年代,大家生活都很困难,因为生活物资有限。如果有人多吃多占,其他人就会吃不饱,这肯定会出问题。因此,朱德大力提倡:“要反对一切贪污腐化浪费的行为,实行官兵一律平等的生活,真正地与士卒同甘苦。”[4](47)前苏联共产党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初期,拥有调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的粮食人民委员会瞿鲁巴因为饥饿而晕倒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其崇高品质感动了所有人。因此,列宁亲自倡议为病弱的国家机关人员设立“疗养食堂”,以作为在饥荒年代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承受超负荷工作重压的必要措施。[5](638)这种做法,既是列宁关心党员干部的生动例证,这在当时也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但后来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在“食疗餐厅”就餐的人数迅速膨胀,以致于在这里和在大街上一样,也排起了购物的长队。特权阶层和官僚主义迅速膨胀,引起了广大群众对共产党的强烈不满,并最终导致苏共下台和前苏联的解体。朱德较早地注意了这一问题,他在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一封信中提到,我军解放张家口以后,工人运动走错了路,“熟练工人吃小灶,一般工人吃中灶,办事员吃大灶,工人工资最高的是一月六七百斤小米,形成工人同管理人员对立。我当面与职工会负责人谈,这是自杀政策。”[4](227)可见,朱德对此是有先见之明的。
朱德非常注重培养和爱护干部,他号召各级组织“要大量培养干部”,认为干部的培训要从基层做起,层层提拔,但也不能搞本位主义。“干部是要从下边提起来的,不能老指望从上面派。”[4](202)如果不注意从基层培养提拔干部,就会埋没许多人才。他批评有些地方在干部问题上搞本位主义是不对的,有了人才不舍得放出来,直到牺牲了才说这个人多么多么好。他注意吸取王明“左倾”路线对干部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教训,认为对干部主要是培养教育,即使党员干部犯了错误也要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他语重心长地说:“培养一个干部,要十年、几十年,不容易啊!要使他到老、到死始终是个好干部。我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就要从这个目的出发。”[4](388)“对犯了错误的同志,应当治病救人,不能搞惩办主义,无情打击。要很好地爱护干部,尊重党员的权利。如果他没有经验,就把他教育好;如果他有错误,就帮助他改正。”[4](389)“对有过受罚者,不应仇视或厌恶,而应以爱护的精神教育之,使之改正错误。”[4](89-90)革命战争年代,关心爱护干部更为必要。“要有决心抽调一部分优秀干部帮助训练和领导,要尽可能给以武器,要关心和不断提高其战斗力,加强其制度与纪律。特别是在战时,要予以亲切的关照爱护。这一切的帮助,都是非常值得而必不可少的。”[4](81)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可惜在1942年5月的对日作战中英勇地牺牲了。朱德怀着悲痛的心情撰写了一篇《悼左权同志》的文章,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号召全党全军要学习左权关心爱护部下的感人行为:“对同志则虚心和蔼,对部属则以循循善诱的说服教育精神,去帮助和带领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贴他们的困难。”[4](84)关心爱护干部不仅是共产党应有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培养干部的好方法:“需要作领导工作的同志,在群众运动中,以最关切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部下,很细心地研究了解他们,很殷切地培养他们,当他们需要扶助的时候,就去帮助他们,当他们做出了成绩的时候,就去奖励他们,鼓励他们上进。只有这种关切的态度,才能发现群众中的英雄,培养出很好的干部。”[4](120)
5.精神关怀方面注重英雄人物的带头作用
精神关怀就是精神激励。朱德领兵打仗的时候,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和广大指战员进行精神关怀,激励他们时刻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他说:“在精神上建立了铁的红军的基础,自然可以战胜革命过程中的任何困难,经得住任何剧烈的斗争,愈斗愈奋去取得最后胜利。”[4](4)这种精神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只要有了这种信念,自觉地遵守红军铁的纪律就不会存在一点问题了。“红军的纪律绝不依靠打骂来维持,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的团结上面,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教育的精神,互相督促和勉励,达到自觉遵守纪律。”[4](5)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沦陷,一切愿意抗日救国的人士,不管他是什么阶级、阶层,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这时候,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就成了一面旗帜,是指引全国人民抗战图存的力量所在。朱德对人的精神关怀主题也随之转变,不再把阶级性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在日本强盗侵略我国的具体条件下,我国的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与战士的利益相符合。因此,不愿意当亡国奴的战士的爱国精神和具体有的积极性、牺牲精神以及机动性,亦因之提高。”[4](48)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模范人人向往。朱德在对党员干部和战后们进行精神关怀的时候,特别注意用身边的英雄人物、模范榜样的作用来激励大家,大力提倡新英雄主义,树立一种新的精神。新英雄主义是与个人英雄主义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那种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打算、为反动势力服务的旧英雄主义,而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群众的英雄主义。他说,“新的英雄也知道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是群众力量中的一点一滴,不轻视较自己稍为落后的人,不嫉妒较自己更为前进的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体现‘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4](117)用英雄模范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既是宣扬新英雄主义的一种方式,又是激励他们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进行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因为,用群众所最熟悉的、最佩服的群众英雄及其光荣业绩来教育大家,用群众英雄的活榜样来号召大家前进,就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空谈和空洞的说教,使这种精神关怀产生巨大的力量。朱德指出:“在我们革命军队中,人人都有蓬勃的上进心,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发扬与引导这种上进心,使其为革命战争而戮力同心。这就决定了我们部队的教育方法,重要的是拿出好的榜样教育与激励群众,而不是消极的申斥或近于恫吓的责备。”[4](121)提倡新英雄主义,开展立功报功运动后,部队发动战士向家里报功,战士家里一贴起报功条,好像旧社会中了举一样,可见精神关怀的作用是多么了不起。“最近开展了立功运动,的的确确有很大的好处。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4](209)
朱德关怀他人,不是怀有个人的目的,而总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来关怀同志,因此,他的党内关怀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朱德无论带兵打仗,还是讲话、做报告,总是把“政治”、“阶级”、“共产党的领导”等话语贯穿始终,言传身教,堪称讲政治的模范。他就红军政治训练的重要性的话题指出:“红军的政治训练是启发和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无产阶级的觉悟,使他们认清本阶级的利益,努力于本阶级的政治任务,与敌人作决死的斗争,去达到消灭敌人、解放本阶级的目的。”[4](3)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教育大家抗日战争首先是政治战争:“我们每个政治家,每个抗日军人,每个有民族觉悟的黄帝子孙,都要竭力于注意抗日的政治战争,就是要努力揭破敌人一切侵略政策,分裂中华民族以华制华的阴谋,要努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40-41)
朱德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大半辈子都是作军队的领导工作,一生的经历基本上都与军事有关,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与军事发生联系,他的党内关怀具有浓厚的军事性是情理之中的。朱德党内关怀思想浓厚的军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朱德的党内关怀思想是通过对军队的广大指战员进行关怀并进而延伸到全党的,他的党内关怀思想的对象表面上看好象只是针对革命战士,实际上因为朱德在我党的崇高地位,决定了他的关怀对象不仅仅是战士和广大指战员,而是全体共产党员,并包括广大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朱德的党内关怀内容很多是通过军事工作来表现的,换句话说,朱德的党内关怀思想蕴藏于他的军事著作和在军队军事工作的讲话中的。
切合实际,不说空话,既是朱德的人生信条,也较为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党内关怀思想之中。读朱德的著作,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朱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石家庄解放后,朱德在晋察冀野战军和冀中等地视察后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不仅谈了军事民主的重要经验,又指出工人对生活待遇的要求过高,以致有些工厂关门,会造成生产降低、经济衰落,是一种“自杀政策”。这个报告受到了中央的极大重视,把它转发各地,要求立即改正这种错误思想和错误政策。[3](225-227)正如胡耀邦指出:“朱德是老实人。注意深入实际,一贯主张:要实际不要浮夸,要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办好。他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谛听群众的呼声,处处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6](6-7)
注 释:
① 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党内关怀思想,可参见贾岚、张建城:《毛泽东党内关怀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7期;关于周恩来党内关怀思想,可参见贾岚、张兴强:《周恩来党内关怀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关于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可参见贾岚、杨荣国:《论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贾 岚.党内关怀思想及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55-6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辑室.朱德自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3]金冲及.朱德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朱 德.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宋镜明.宋镜明自选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吕星斗.朱德和他的事业[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Research on Zhu De’s Care Thought within the Party
JIA Lan
Zhu De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are Thought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forming of Zhu De’s Care Thought within the Party is theoretically based on Marxism humanistic care thought,culturally originated outstand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alistically rooted in Zhu De’s unique revolutionary experience and his great character.Zhu De’s Care Thought within the Party includes:always putting political care first;enhancing the political awareness of Party members,insisting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caring for troops and common people’s problems in material life and taking good care and train of cadres in thought care;emphasizing the leading role of heroes in spiritual care.Zhu De’s Care Thought within the Party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political property,profound military property and strong pragmatic property.
the Party building;Zhu De;Care Thought
贾 岚,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总课题“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之分课题阶段性成果;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08YBB14);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及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研究”(CX2009B088)
(责任编校:彭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