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枫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西安 7l0048)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政治重大议题,发展林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合作进行温室气体减限排的基于项目的灵活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抵消他们的减限排义务,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补偿。参与式乡村评估是一种用于分析乡村存在的问题并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利用广泛的可视化方法进行群体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上更为全面、直观、准确地反映社区真实情况,是林业碳汇项目社区调查的主要方法[l~5]。青海省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湟水河的上游,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和放牧是当地社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居住在这些偏远山区的当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常更依赖于自然资源,但又缺乏相应的储备和能力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同时正在遭受损失的生物多样性也威胁着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青海互助县拟议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将在部分退化或低生产力土地上营造多功能人工青海云杉和桦树混交林,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为拟议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和建议。
互助县属祁连山地槽褶皱,海拔2 700 m~3 400m,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均气温0~5℃、降水量4 000 mm~650 mm(集中在7月~9月)、蒸发量900 mm~l 000 mm、无霜期84 d~226 d,坡向大部分为半阴坡,坡度l0°~30°。地形复杂多样,土壤垂直地带分布,以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栗钙土为主,主要植被有云杉、桦树、沙棘等[6]。
实地踏勘。围绕项目地块区域进行,参与式评估工具为社区资源图、项目地块调查表、放牧情况调查表、树种初步选择调查表;以获得项目地块基本情况和与社区资源利用有关的信息,帮助分析问题和项目规划;参与对象为调查人员与村民或村民代表。
村区会议。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一般由村社干部召集,参与式评估工具为社区资源图、树种选择表;全体村或村民代表参加。
半结构式访谈。是开放、交互式的访谈形式,包括对关键信息人、重要的被访谈者和村民代表的访谈;参与式工具为社区大事记、季节历、利益相关群体分析;村民代表按每村农户的l0%比例抽取,抽取的农户应有代表性。社区大事记访谈是按时间顺序反映社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和自然资源及管理(特别是林业)的变化情况的记录,为项目的开展提供背景资料;社区季节历访谈目的是了解农民l2个月期间社区内各种活动的周期性规律,有利于合理安排项目活动、避免与农民现有的基本需求相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分析访谈是邀请5个~l0个当地人(最好能够有来自各个利益群体的代表),围绕项目及其周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内容讨论所有利益群体关系,绘制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图。
问卷调查。可与野外踏勘、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半结构访谈和其他参与式工具结合进行;包括对项目区内村级、典型农户和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的问卷调查。
参与式乡村评估队伍由8名人员组成,中级以上职称占87.5%;外业调查工作从l0月9日到l0月25日,历时l7 d;内业统计分析从l0月26日到l l月l日,历时7 d。在实地踏勘基础上,召开社区会议8次,参加人数l69人次;半结构式访谈48人次,绘制社区资源图8张、男性劳工季节历8张、社区大事记8份、相关利益群体图l张;项目区土地权属和使用证明6份,水土流失区证明两份,社区造林树种偏好表l份;发放4类调查问卷268份。
3.l.l 土地合格性评估
中国政府对森林的定义如下:最小面积0.067 hm2、树冠盖度 20.0%、树高 2.0 m,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定义,亦适用于《京都议定书》。实地调查表明:拟议项目地块为退化、低生产力的荒地或非法放牧地,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地质灾害斜坡区。海拔2 700 m~3 400 m间,降水量400 mm以上,坡度为l0°~30°,坡向大部分为半阴坡。当前植被为灌丛-草本,灌丛主要为金露梅、锦鸡儿等,盖度低于l5%;草本主要为披碱草、针茅等,盖度为65%。l990年、2000年、20l0年连续3期的土地植被覆盖图证明了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项目地块不可能达到森林定义标准的未成造地或人工林地,放牧、薪柴采集和缺乏种源等原因阻碍了天然植被的更新,不属于由于采伐等人为原因或火灾、病虫害等间接自然原因引起的暂时的无林地。
3.l.2 土地利用和权属评估
拟议项目面积454.7 hm2,涉及l0个地块,土地权属国有的l个、集体的9个,土地使用权国有的l个、集体的3个、个人的6个,社区大会上所有个人使用农户(共836户)均表示自愿参加并在用地承诺上签字来支持项目。项目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林地,由于不合理的政策改革(农业耕作等)大部分森林于l960年~l970年间退化,至今没有得到恢复,为退化的低生产力荒地或者放牧用地,与农户访谈后得知植被覆盖度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天然更新难以实现,项目地块内生物多样性较低,没有国家保护动植物或IUCN列出的濒危物种。目前除个别地块用于零星放牧外,所有其他土地均为荒废的贫瘠土地,根据当地法律项目地块界定为林业用地,放牧仍是非法活动,在此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冲突和土地权属的争议。
项目区土地利用障碍分析。(l)投资障碍:项目区人均年毛收入只有l 290元,很多农户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没有相应的信用机制能使其长期投资于造林再造林项目,由于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收益要在项目开始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风险大而不具有经济吸引力,因此他们负担不起造林项目的早期投入;另一方面,拟议项目可以在相对较早的时间通过出售碳信用获得收入,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较高。(2)技术障碍:当地农户和社区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种源和种苗,难以支持高质量的造林活动,很难抵御火灾、病虫害等灾害袭击,县属林场尽管造林经验丰富,但通常是在比较近且地况较好的土地上造林,没有在偏远地块上造林的经验;另一方面,县属林场是县林业局下属机构,森林资源丰富,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
拟议项目活动具有额外性,而不是基线情景,出售温室气体减排量是项目得以实施的激励机制。由于政府规定项目地为林业用地,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是不允许的,可能的项目活动替代方案为维持现有的土地利用状态或在退化土地上进行造林再造林活动。项目地在造林前为无林地,如果没有出售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收入,该项目在经济上没有吸引力,在资金方面会遇到明显的障碍。由于土地退化且地块偏远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其它造林项目无法取得拟议项目地块,也不会依托国家或部门政策完成造林再造林活动。
当前项目地块严重退化,仍在继续退化或稳定在一个低碳状态,无法实现天然更新,在没有拟议项目情况下,无法达到森林定义标准,土壤有机质、枯枝落叶和死木中的碳储量会减少,至少不会增加。由于项目地块贫瘠且偏远,处于无林地状态已经很长时间,甚至超过了l00 a,有限的资金也阻碍了政府在如此偏远贫瘠土地上对造林再造林的投资,当前项目地块上没有任何进行中或者计划中的造林再造林活动。目前一些项目地块是放牧地或者零星放牧地,通过社区会议知,可将放牧行为转移到已有的其它牧地上或者舍饲圈养,届时放牧强度仍低于可承受能力范围内。拟议项目整地由本地劳力人工完成,不用机械,不会产生化石能燃料燃烧带来的排放;将采用环境友好方式,包括乡土树种和块状混交模式选择、种子种苗检疫、施用农家肥、采用生物措施及环保型农药等,以降低火灾、病虫害和农药污染等的风险等。因此,拟议项目既不会使项目边界内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排放有显著的增加,也不会造成大的碳泄露现象,也不会形成外来物种及转基因物种入侵、病虫害、火灾、化肥农药污染等的风险。
拟议项目涉及4乡镇场中的8村48社2 344户9 0l5人(其中少数民族904人),实施该项目可受益l 264户4 694人(其中包括902户贫困户和6l7名少数民族)。农户将直接参与项目(整地、种植、除草等)创造收入,额外收入对于生活在山区的贫困户和少数民族尤其重要,有助于减少当地社区的放牧、偷猎、薪柴采集、非木材林产品采集等活动,从而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利于遏制和恢复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状态。
当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生产周期远远长于传统农产品的时候,农户或社区个体难以成功操作项目的整个流程(投资-生产-销售)。拟议项目将在个人、社区、林场和政府间形成紧密互动关系,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社区之间的沟通并形成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网络。
潜在的社会经济风险和对策。项目区没有发现文化遗产或文化保护区,不会产生难以逆转的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也不涉及任何当地社会集会或其它精神活动,不会影响正常的地方集会和宗教活动;项目区内少数民族具有同等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潜在的经济风险是病虫害或火灾风险,引起项目失败或经济损失,将会通过林业局或林场对农民和社区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缓解。
发放并回收4类问卷调查268份,其中乡村社会调查表7份、社区放牧调查表7份、农户基本调查表246份、政府部门调查表l8份(县级8份、乡级l0份)。
3.4.l 农户问卷有效性评价
农户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实地问卷调查,结合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考虑到农户的文化水平,问卷中题目的形式均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经信度计算为0.943,可知该次农户问卷调查方式信度较好。
为了避免调查对象的同一性,调查地点选择在不同地点,当场填写并回收,此次农户问卷调查共发放246份问卷,回收237份问卷,9份问卷未收回,经有效性检验,回收有效问卷236份(重复无效l份),有效回收率为95.93%,显然,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较高。
3.4.2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评估
受访者中男性比例为84.3%,其中50岁以下的比例为53.0%、50岁及以上的比例为3l.3%;女性比例为l5.7%,其中40岁以下的比例为4.2%,40岁及以上的比例为l l.5%,可见,受访者中大多数为50岁以下的男性和40岁及以上的女性(占64.5%)。
受访者中文盲比例为2.l%,小学文化程度比例为39.8%,初中为 49.7%,高中以上为 9.3%,可见,受访者中有90.7%以上的农户只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
受访者汉族比例为8l.8%,少数民族比例为l8.2%(藏族l3.l%、土族5.l%)可见,受访者中少数民族比例将近占20%。
受访者中20l0年人均年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 56.4%、2 00l元 ~3 000元的比例为22.5%、3 00l元 ~ 4 000元的比例为 l3.6%、4 00l元~5 000元的比例为7.6%,可见,受访者中有78.8%人均年收入在3 000元以下,可见该地区农户收入普遍较低,生活较贫困。
利益相关者在规划和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工程的成败[7~l0].当地村民能够认识到森林带来的环境效益,也有很强的保护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的意识,表示出强烈参与拟议项目的愿望,既不必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找工作,还可通过出售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及CERs(核证减排量)获得更多的收入,又可以照顾到农地和牲畜,同时荒山荒地绿化后可以改善当地环境,保护农田,减少灾害。村民表示没有拟议项目,他们自己无力承担植被恢复活动,因为存在巨大的前期投资、技术障碍、组织障碍,并且在遥远的土地上的经济回报率很低。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村民喜欢乡土物种,并愿意接受造林专家意见。
经营实体为县属林场,其主要业务是从事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职工非常愿意参与拟议项目,愿意支持林场对这些从经济上看并不吸引人的土地投资进行造林再造林,既可以享有部分出售CERs带来的收益,又可以得到木材产品收入,还能通过商业贷款缓解前期项目投入的资金压力。没有拟议项目的话,他们不会投资造林再造林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太低,也不太可能获得商业贷款。经营实体偏向于从当地农户或社区租用土地,除了支付租赁费用外,还支付劳务费用,也可以接受共同占有土地的方案。
政府调查问卷说明县林业局和林业站认为通过拟议项目可以增加森林资源,改善当地环境,并为当地农户和社区创造收入,也起到流域管理的示范作用;他们会向农户、社区和造林实体提供技术培训和顾问服务。县政府和乡政府认为通过拟议项目可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缓解贫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也将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流域管理。
基于实地踏查、问卷调查、社区会议及关键人物访谈等参与式乡村评估工具得出青海省互助县拟议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能很好的反映当地社区生计发展需求,不仅将对缓解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还将为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农户、社区和政府对项目实施的建议: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和业务培训,让社区和农户全面了解碳汇及其交易市场知识;当地农户或社区是否参与项目一定要是基于资源的基础上的;基于当地农户或社区的偏好选择资金安排;在树种选择上充分尊重当地农户和社区的偏好,并且采用混交林的种植方式;使用复合肥或有机肥,采用小孔播撒的方式替代全面撒播的方式;不采用炼山整地和全垦;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采取生物学措施防治病虫害等。
[l]黄文娟,康祖杰.参与式乡村评估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应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3):73 ~77.
[2]张晓彤,宇振荣,王晓军.场景可视化在乡村景观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l0,30(7):l699 ~l705.
[3]王晓军,李新平.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7~44.
[4]罗攀柱.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动机与路径选择[J].林业科学,20l0,46(9):l58 ~l63.
[5]杜蓓蓓.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及环境意识调查和建议[J].四川动物,2008,27(3):454 ~456.
[6]赵串串,张凤臣.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青海湟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J].干旱区研究,2009,26(3):326 ~332.
[7]贺慧,李景文,胡涌.试论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l):4l ~46.
[8]余久华,吴丽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态学杂志,2003,22(4):l l l ~l l5.
[9]戴益源,何蓉.参与式农村评估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嘎片区的运用[J].云南林业科技,2003,3(l):22 ~26.
[l0]王桂涛.影响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l l,3l(2):l l0 ~l 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