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东 张丽萍
(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湖北黄石435003)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何建东 张丽萍
(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湖北黄石435003)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自的基本内涵以及“三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要求我们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自的基本内涵;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内在关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首先要明晰“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双向互动过程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是指在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实践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这是一个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总结、提炼产生出来的实践经验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地域性,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发展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实际。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总结、提炼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及特征相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化时代”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双向互动过程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化时代”是指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绝对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各个时代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思想的理论智慧结晶。时代在发展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解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地位坚决不能动摇。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3]“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说明当今时代需要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回答和解决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顺应历史进步的要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域性,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当代中国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不断地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动其在新的条件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其永不过时的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大众相结合,这个结合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双向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指的是让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化大众”首先必须要能够让中国人民理解、认同和接受,但是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毛泽东强调的“必须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指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去总结、提炼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而且形式和内容要通俗化、具体化,容易让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这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词语,就是典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适用性。“化大众”和“大众化”指向一个共同的主体——人民大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体现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人民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问题,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时代化、大众化,其过程都包含着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双向互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理论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自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性概念。我们不能把三个方面割裂开来,而应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关联,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整体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三者虽各有侧重,但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过程之中,中国的具体实际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的发展变化也在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就呈现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个鲜明特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统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是一部仍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又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但包含具体的理论形态,同时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在不同时期适应不同的任务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应运而生,彼此是一种历史的、理论的联系,体现了连续性和阶段的统一。”[4]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个方面的进程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共同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成果。在这个统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还将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此,它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相互影响,在这个整体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实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正是因为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才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形成、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没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就会成为教条,就会僵化而缺乏创造力,从而失去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大众化,为大众所掌握,才能将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后必然要落脚、服务于大众化,才富有现实意义。脱离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的作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最终归宿。
总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完整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论断,我们要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就既要明确“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又要正确把握“三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三化”当做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2]张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16-222.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
[4]赵存生.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认识[J].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9).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Sinicization,Contemporar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HE JiandongZHANG Liping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and Social Science,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Sinicization,Contemporar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needs to master their basic connotation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All of above has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icization of Marxism;;Contemporarity of Marxism;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scientific connotation
A81
A
1671-7422(2012)01-0046-03
10.3969/j.ISSN.1671-7422.2012.01.011
2011-09-2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z033。
何建东(1970— ),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陈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