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婷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构建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机制,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和手段,将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合格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职业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立足广东实际,把握广东特色,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找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切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寓教于行,以行育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爱岗敬业、诚实信用、奉公守法、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利用高职专业课实践环节各种形式,如技能实训、工学结合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未来职业生涯所要求的职业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敬业爱岗的价值判断,并将敬业爱岗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格的修养和自身的素质,从而能正确对待今后职业的地位和待遇、苦和乐、奉献和索取,摆正个人和国家、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奉献社会为最高职业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掌握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待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对己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办事公道。
高职院校强调“以技能为本”,这只是相对于技能和理论学习的比重而言,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思政课作为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应弥补高职教育中工具化和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确立以发展为重的能力目标。
以发展为主的能力目标,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思政课要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和思想行为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发展才是高职学生自身不断发展的保证和基础。因此,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汪洋书记倡导“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目标。思政课作为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更应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要确立以学生心灵为重的情感目标,健全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
在知行的转化过程中,情感承担着“催化剂”和“调节器”的重要作用。通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情感上有所触动,自觉地把科学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关爱之心,关爱每一个生命;有信任之心,信任每一个心灵;有平等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心灵的需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以完善心灵为主的情感目标,就是要求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为目标,教会学生找到幸福的方法,了解幸福的真谛,迈向幸福的人生。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提出强化社会实践教育,要求广东各高校必须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体系,实践教育经费单列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须经考核合格,原则上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计为2个必修课学分,高职高专院校计为1个必修课学分。这为广东高校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广东省委12号文件规定:“每5年对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一轮评估”。根据评估要求,各高校必须从收缴学费中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学,这让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有了坚实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条件。2007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评估,经过几年建设,目前76所高职院校基本落实思政课学分课时要求,生均20元的专项经费也基本能到位。有些高职院校除了落实生均20元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外,还单列生均5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会实践。可见,广东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广东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可喜成效,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有力的政策支持、坚实的经费保障、充分的课时保障,是思政课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更好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应坚持以下三大基本原则。
这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坚持的一般原则。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许多高职院校老师对实践教学基本上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就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内容和形式、时间地点、经费预算、安全注意事项、实践效果评价等撰写详细的教学方案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帮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这是立足广东,体现广东特色,充分利用广东本土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广东高职院校是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的大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广东,毕业后留在广东,他们对广东的环境和文化有亲近感、认同感,容易从情感和理性两方面加深对广东的历史认知和现实认知。这一地域性特点,反映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就是要紧密结合广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当然,地域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而是要做到地域性与开放性相融合。如果没有地域性特色,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失去个性,就不易得到学生的亲近和认同;如果没有开放性,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变成保守、封闭和落后。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既要突显实践教学的地域性和个性,又要保持其开放性、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打造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务实的精神系统调查、梳理富有广东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的地域资源,可将这些资源分为广东特色的人才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类。深入挖掘这三大实践教学资源定期开展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对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结合高职办学特点,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由于办学模式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制结构也有自己的特点。广东高职院校一般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两至两年半时间,而实习期往往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为思政课留出非常充足的学时。而他们的实习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比较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由此引发的思想、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如果这时能给学生思想情感上、心理上、法律上、政策上的帮助,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而且也是使课堂理论教学获得学生理解、认同的良好契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高职思政课要主动介入学生专业实习的时间,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全程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在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两者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既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
课堂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影视片、课件展示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参与面,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主动实践、自我教育的目的。任课教师应在其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资源,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如结合抵制家乐福事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大学生应如何理性爱国;结合廉洁修身内容,组织学生演讲心中的廉洁修身典范;结合人生观价值观内容,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
校园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主要是指学生的班级活动、党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观看录像、演讲比赛、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实践能力。如在我院“重走革命之路”的越野闯关比赛中,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公德意识,助人为乐,陶冶情操,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职业设计、创业大赛的活动中,学生锻炼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对职业道德与操守重要性的认识。
依据知行统一的原则,合理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拓宽社会实践教学类型。一是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广东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历史,激发爱国热情,确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志向。利用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优势,把课堂设在企业、工厂上,让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典型激励,来达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团委、学生工作部门联手开展学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三是结合学生专业实习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更多地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富有深度的专业实践,让学生较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验证、反思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2.
[2]乔树森.关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79-81.
[3]王瑞香.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102-103.
[4]李世闻.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模式构建[J].高教论坛,2009,(4):110-113.
[5]马海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