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2012-08-15 00:43
四川蚕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巴州区平昌县蚕业

刘 霞

(巴中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巴中 636000)

蚕业是巴中市特色农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之一,是发展外向型、创汇型农业的一条好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重要产业支撑。2012年随着省委奇葆书记及相关领导对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视,省农业厅把发展现代蚕业纳入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巴中市对蚕桑资源做了详细摸底,重新定位和思考了蚕桑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全面开创我市蚕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局面,推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跨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1 资源现状

2012年,全市有32个乡镇养蚕,养蚕农户5730户,季养种1张以上的2100户,现有桑园800hm2(1.2万亩),连同间作桑和四边桑共有1300万株,其中投产桑1100万株。近两年来有桑不养、有桑少养问题突出。2012年全年养种10300张,生产鲜茧34.6万kg,蚕桑综合产值1200余万元。有小蚕共育室76处,共育面达76%,大蚕蚕台1560个,有蚕桑专业合作社21个。养蚕重点670户,专用蚕房3670间,优良蔟具105万片。生产一代杂交种洞庭×碧波2800张,经检验为全无毒种。全年完成川08、川06、河33、辽2、通江、秋2等6个优良柞蚕母种的保育,产茧4.5万粒,微粒子病率为零。

2 主要问题

2.1 基础破坏严重

近十年来,巴中市特色经济作物以金银花、食用菌、银耳、猕猴桃、川明参等为支柱产业,对蚕桑生产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基础下滑严重,现有基础和产量、产值不到最高年的十分之一。

2.2 劳力严重不足

栽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大量劳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大都是青壮年和具有养蚕经验的骨干,养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解决养蚕省力的问题。

2.3 市场价格不稳

随着纺织业的飞速发展,丝绸与其它纤维产品在使用性能和价格上竞争激烈,导致茧丝市场价格起伏较大。同时,由于我市蚕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综合利用低,蚕桑生产整体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3 蚕桑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3.1 智能化工厂养蚕

四川大学研发的集桑叶处理储藏、小蚕共育、大蚕饲养全过程的自动化、工厂化养蚕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养蚕的劳动力需求,可以从目前传统方法1人养蚕5张提高至4人养蚕200张,可节省养蚕劳动力达90%;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经济收益,按照养蚕200张的车间计算,需用工作人员可以从目前的70人降至20人,产茧量可达到10t,以当前茧价66元/kg计算,农民人均收入可从现在9400元增加到3.3万元,农民直接经济收益可达到目前的3.5倍。

3.2 桑园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桑枝、桑皮、冬桑叶、蚕沙、蚕蛹等蚕桑附产物的综合利用,为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发挥了巨大作用。丝棉及床上用品在国内外市场普遍受到消费者青睐。

3.3 果叶兼用桑发展

果桑是蚕桑产业的延伸项目,桑葚被誉为现代观赏农业之树上草莓,既能观赏采摘鲜果、榨鲜饮料,每667m2可产桑果1000kg,市场最高价可达25元/kg,按平均市场价 10元/kg计算,农户667m2桑产值达10000元以上;加工企业又能酿桑葚酒、桑葚醋,还能制果脯等,每年可增加效益30%以上,且种植技术简单,管理容易,桑叶还可养蚕。同时,果叶兼用桑可以向新农村、聚居点发展,既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桑果经济效益显著。

4 对策建议

4.1 产业布局由零星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

在认真巩固现有基础上,全市集中在巴州区、平昌县的24个乡镇集聚发展,通江县以柞蚕品种遗传资源继代繁育为主。巴州区重点发展江北管委会、玉山镇、三江镇、梁永镇、兴文镇、同乐镇、三星乡、恩阳镇、花丛镇、尹家乡、镇庙镇、柳林镇12个乡镇,今冬明春建果叶兼用桑穗母园13.3 hm2(200亩),2013年栽植果叶兼用桑133.3hm2(2000亩)。力争到2022年巩固和新建高标准叶用桑园2666.7hm2(4万亩),果叶兼用桑园1333.3 hm2(2万亩)。平昌县发展江口镇、元石乡、白衣镇等12个乡镇,今冬明春重点打造“两园一带”(驷马镇元锋村6社建13.3hm2果桑观光园,玉峰村和龙台村建果桑穗母园13.3hm2,在江口、驷马、元山等干环线建133.3hm2果桑产业带),打造现代观光农业果桑产业带,力争到2022年建高标准果叶兼用桑5333.3hm2(8万亩)。通江柞蚕种场是四川省唯一的柞蚕遗传资源保护单位。主要是对柞蚕品种川08、川06、河33、辽2、秋2、通江等6个品种的保护和选育,重点抓好陈河乡的叶用桑基础保护,力争多发种多养蚕。同时,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努力提高柞蚕生产质量和效益。

4.2 经营方式由粗放生产向集约经营转变

4.2.1 着力推广新桑新蚕品种、新技术。依托巴州区蚕种场做好新蚕品种引进试验,筛选一批如“洞庭×碧波”、“两广二号”等优质强健、抗逆性强、单产高、质量好、适合我市气候特点的新蚕品种进行推广。引进嘉陵16号、嘉陵20号等叶用桑品种;引进无核大十 (早熟)、红果2号 (中熟)、嘉陵30号 (中晚熟)等产量高、质量好、适宜我市气候、土壤特点的果叶兼用新桑品种。2013年,巴州区、平昌县栽植果叶兼用桑266.7hm2(4000亩) (巴州区133.3hm2、平昌县133.3hm2),667m2栽桑600株左右,采用“双芽对接、三寸摘芯、水肥充足、巧防病虫、冬夏轮伐、果叶双收”的技术规范管理,667m2桑效益平均可达7000~8000元,最高可达13000元,同传统叶用桑栽培模式相比,667m2桑效益成倍增加。

4.2.2 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用工业理念抓蚕业,抓好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消毒防病、上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蚕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蚕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4.3 产业结构由单一分散向产业互动转变

4.3.1 积极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巴州区政府利用蚕业发展优势,让出空间、让出利益,广泛吸引国际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蚕业,担当蚕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平昌县政府要扶持、培育好良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创办农民专合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形成企业带产业、基地带农户、农工互动、以工补农的生产经营格局,促进蚕业产业化发展。

4.3.2 做好持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对桑枝、桑皮、桑果、蚕沙、蚕蛹等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推广“桑-粮”、“桑-经”发展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鼓励引导桑农林下种、养 (鸡、鸭、兔),提高667m2桑综合经济效益,拓宽行业发展空间,拉长加宽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4.3.3 完善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合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村蚕业合作社,使种桑养蚕由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转变成规模化、批量化的有序生产经营,提高蚕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桑园流转、股份合作、订单蚕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方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以桑入股、以股定茧、按股分红”的合作机制和“六统一”(统一栽桑管桑、统一集中共育、统一提供技术、统一优惠提供蚕具物资、统一优先优价收购会员蚕茧、统一实行二次利益分配)的运作办法,扶持引导业主、大户牵头领办蚕业合作社,实现蚕农、企业互动双赢。

4.3.4 抓好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持优化布局、科技支撑、规范管理、典型示范、效率优先、循环发展的原则,以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省力防病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和园区桑水、蚕路、共育室、专用蚕房、蚕需物资为主要内容,到2015年,全市新建10个蚕业科技示范园区 (巴州区5个、平昌县5个),着力打造巴中蚕业发展新亮点。

4.4 蚕业生产由体力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

一是加强蚕业技术队伍建设,打破蚕业技术队伍“线断网破”的格局,根据发种量和养蚕规模,配套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专职技术人员,联产、联效计酬。二是加强蚕农技术培训,提高栽桑养蚕的技术水平。三是强化科技推广。建立健全以蚕业技术部门为龙头、蚕桑辅导员为骨干、共育户为基础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着力推广小蚕共育化、大蚕蚕台 (大棚)省力化、上蔟自动化等先进实用技术。2013年新建和改建共育室20处、养蚕大棚 (蚕台)150处。四是2013年拟在巴州区、平昌县试验示范推行四川大学研发的自动化、工厂化养蚕新技术,县 (区)人民政府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为我市蚕业高效产业化发展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巴州区平昌县蚕业
巴州区:强化服务保障 让退捕渔民端上“新饭碗”
平昌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巴州区重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再论巴州区二季玉米开发前景
巴中市巴州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