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2-08-15 00:46:34廖祥龙窦卉平陶克祥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体育彩票体育产业安徽

廖祥龙,窦卉平,陶克祥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1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彩票、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娱乐业等发展较快,体育竟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资产经营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旅游业等有所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保险、休闲体育、体育媒体、体育建筑、体育品牌经营、体育会展、体育房地产业和体育产业科研业都有待开发。总体上看,安徽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1.1 体育产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

“十一五”期间体育产业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为 18.98亿,占GDP比重为0.18%,吸纳就业人员5.22万。全省“十一五”期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60.8亿元,比“十五”期间23.8亿元增长了2.55倍。[1]

1.2 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有所发展

到2001年,体育用品批发和零售单位数为4136家,体育用品制造业单位数为169家,体育用品销售业从业人数为11916人。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43亿元和0.74亿元,经营总收入各为4.85亿元和3.29亿元。[2]

1.3 体育竞赛表演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一五”期间各级体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先后举办了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黄山论剑”、世界华人龙舟大奖赛、亚洲铁人3项锦标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和4国女手精英赛等等赛事,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4 体育旅游休闲业正在成为安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安徽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特色,初步形成了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等“挑战极限游、环境生态游、休闲特色游”等3大体育旅游休闲业产品结构。

1.5 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迅速

到2001年底,全省共有体育产业单位8597家(不含体育彩票业),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业有4292家,占49.9%。体育健身娱乐业吸纳1.8万余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数的46.2%。

截至2008年底,全省成立了具备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668个、省级体育协会44个、体育俱乐部10个。省辖市成立体育总会17个、体育协会194个、体育俱乐部40个。县(市、区)成立体育总会35个、体育协会300个,行业系统成立体育协会28个。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9所、省级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1000个,建设健身气功站点550个。

截止2010年底,安徽共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173人,其中国家级99人,一级1404人,二级13509人,三级16161人。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健身、跆拳道、游泳、保龄球、乒乓球和棋牌等项目上。

1.6 体育彩票业取得较大突破

安徽体育彩票从1991年开始发行,经历了销售地方体育彩票,代销、直销中国体育彩票和销售电脑体育彩票4个时期。由当初的1000万销量,增加到2000年的8000万元,截止2000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5.62亿元。自2000年9月12日安徽电脑体育彩票上市起,安徽体育彩票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截止2010年6月,安徽体彩已陆续在全省17个市68个县开通了56000多个销售网点,累计销售体彩80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25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体育彩票业已成为安徽体育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

2 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因素

思想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一方面,领导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产业意识不强,重体育事业轻体育产业的倾向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广大公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等还难以从福利型体育庇护下走出来。绝大部分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不习惯于体育消费,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很少。

2.2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发展战略,直到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才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举措,致使安徽等中部地区始终处于“政策滞后地区”,再加上东西部的共同夹击,安徽等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中仍落后于其他地区。

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政策是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体育产业政策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安徽体育产业政策的制订者往往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对象又往往针对各类企业,这种研究视角和学缘结构的限制大大影响了安徽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2.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因素。经济是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作为社会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制约和引导着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方针,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层次和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产业内容和手段。

安徽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较慢。最近几年,安徽经济有了明显进步,GDP增幅每年都在8%以上,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GDP总值相对较低。2011年GDP是15110.3亿元,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各省的第12位,人均GDP是25395元,在全国各省排名倒数第5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徽17个省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2010年的GDP为例,在这17个省辖市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合肥市为2700亿元,经济总量最低的池州只有280亿元,二者相差达2420亿元。

由于安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势必加大了地区间体育产业发展差距,地区间呈现“南多北少,东强西弱”发展态势,尤其是体育健身服务业表现更加明显。合肥、蚌埠和芜湖等地优势较为突出,3地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仅合肥就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1.2%。

总之,安徽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既抑制了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度,又影响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同感,同样也制约着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力度和体育发展决策的制定。

2.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体制不畅,机制不活。政企不分、管办不分是企业运行不规范、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严重,没有形成统一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准入条件高,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的领域较窄,造成体育产业投入渠道单一,仅仅靠政府资金难以形成强大的投资拉动。

2.5 产业结构因素

产业结构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安徽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与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和拥有的资源优势不相适应,能发挥明显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产业很少。与其他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依然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市场竞争能力弱。

从经济学角度对安徽体育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安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总体规模偏小、核心产业滞后、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体育消费人群比重低等问题。

另外,安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难以成型,产业创新程度较弱,产业市场份额较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贴牌加工仍占主体地位,真正以自主或安徽品牌出口的几乎没有,缺乏龙头企业,国内外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较突出。总之,同体育产业发达的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6 城镇化率因素

城镇化因素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整体实力不强,城镇聚集效应不明显。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大约有2/3是农村人口。2008年底,安徽城镇化率为40.5%,全国城镇化率是4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与发达省市60-70%的城镇化率相比,差距较大。

2.7 城市化水平因素

安徽全省城市整体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大城市少、中小城市多,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整体实力不强、聚集效应不明显。根据测算,“安徽17个主要城市(指市辖区),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其中铜陵市城市化水平为87.93%,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但有9个城市化水平严重偏低,最低的六安,市辖区非农人口仅占17.56%”。[3]城市化水平偏低也是导致安徽体育产业化进程比较落后的间接因素。

2.8 人才因素

截至2010年底,安徽有6740.9万人口,是一个人口大省,但却不是人才强省。由于安徽临近“长三角”,培养与吸引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经济环境与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安徽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目前,安徽体育产业经营人才、赛事和活动策划人才、市场分析和拓展等方面人才稀缺,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9 技术因素

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合理布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在开发高端休闲体育产业设备及其他体育产业方面都存在着技术方面的欠缺,这始终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10 体育人口因素

体育人口因素也是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安徽有体育人口2000多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发达省市的体育人口是40%以上,低于发达省市近10个百分点。

3 促进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对体育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化对发展体育产业重大意义的认识,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对体育产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和特色优势,将体育产业作为全省支柱性产业来抓。

3.2 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产业辐射,择优确定主导体育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承接体育用品制造业转移工作,大力引进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安徽投资建厂。通过招商引资、注资入股等办法,扶助省内现有的芜湖东方阳锐、安徽领先康体和滁州红五环等体育用品制造业做大做强。

3.3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用好用足生态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牌

各级政府要依托和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本地传统体育资源,整合与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项目。例如,将黄山太平湖水上体育训练基地、天柱山国家石关体育训练基地打造集竞赛、训练、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级品牌体育竞赛训练旅游休闲基地,力争将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太平湖打造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体育旅游休闲圣地。在安徽省体育局和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并与省广电总局3家合作,共同打造安徽体育旅游业品牌产品,共建体育旅游大省。

3.4 重点发展体育彩票业

就目前安徽体育产业来说,其龙头仍是体育彩票业。进一步改革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体制,加快差异化产品推广步伐,构建规范化、立体化的体育彩票销售网络,坚持体育彩票品牌战略,丰富宣传渠道,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体育彩票销售队伍。同时,合肥要积极申办国际体彩联合会年会的主办权,通过申办年会主动吸收国际经验,促进安徽体育彩票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优先培育户外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

围绕安徽山水与人文历史,不断增加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供给的种类和质量。大力开发自行车、武术、登山、铁人三项、漂流、定向越野、攀岩、健身气功、沙滩手球、龙舟、赛艇、汽车拉力赛等户外体育项目赛事,竭力打造与创建国际性户外体育运动品牌赛事,力争形成“一市一品”的格局。

3.6 大力开拓体育健身服务业

继续加大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的供给总量,不断引进、创新健身娱乐形式和内容,提升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对高危险性体育健身娱乐业加强安全监督工作,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稳步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加快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鉴定进程,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7 广泛加强体育产业立法工作

加强体育产业的政策和理论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拓宽境内外上市融资渠道,创造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创建和完善体育资产经营业经营管理与开发运营机制,尽快出台体育产业相关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与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支持体育企业上市融资。

3.8 积极申办全国性及世界性大型体育赛会

合肥、芜湖、马鞍山和铜陵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要积极申办国际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会,其它城市要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会或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

3.9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加快由“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要将工作重点转到规划、协调、指导和监督上来,打破体制壁垒,扩大开放。政府要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安徽的实际结合起来,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体育产业崛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10 加快组建体育产业集聚区步伐

培育和壮大以合肥经济圈为中心的皖中体育竞赛健身表演产业集聚区、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中心的皖南户外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以皖江城市带为中心的皖江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皖北地区为中心的民间民俗体育养身健身产业集聚区等4大功能集聚区。

3.11 加快体育中介业发展步伐

体育中介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润滑剂,它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其他实体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3.12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安徽体育局要主动与安徽电视台联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缔造体育文化产业强省,筹建安徽电视台体育频道,向国人宣传安徽,让国人了解安徽。

3.13 加强体育市场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及管理职能,明确各类体育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加强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服务规范。

3.14 引导和规范职业体育发展

大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创造条件发展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项目职业俱乐部,加快竞技体育业职业化步伐,为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初步形成政府体育部门依法监管、协会管办分离、俱乐部自主运作的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15 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与质量

不断提升体育人口素质、优化体育人口结构、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数量。

[1]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黄山市体育局网站,[2011-9-16].http:∥www.hsty.gov.cn.

[2]许广全,李永跃,李燕,等.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6):5-9.

[3]丁俊生,钱杰.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92-95,101.

猜你喜欢
体育彩票体育产业安徽
中国体育彩票
陕西画报(2020年7期)2020-12-21 11:14:56
中国体育彩票
陕西画报(2020年2期)2020-06-12 11:35:52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2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0
陕西省体育彩票发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