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视域下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2-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能源人类企业

吴 恺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能源的发展历史、分类及特征

我们生活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能源,而能源要么来自于自然资源,要么来自于自然界物质的动能。前者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后者如水流、风流、海浪、潮汐等。人们对能源的利用由来已久,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开发史。在古代,人类以柴薪等生物质能为主要能源,偶尔使用一点风力和水力。自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起,到19世纪电力的广泛应用之前,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工业极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19世纪到20世纪,电力和石油成为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主要能源。21世纪,能源又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呈现齐头并进之势。[1]

当今能源的分类标准也多种多样,按能源来自地球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一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核能、地热能、水能、风能、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是直接来自太阳或其他天体的能源,如宇宙射线、太阳能、海洋温差能等;三是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能等。按能源的获取途径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后者如电、蒸汽、焦炭、煤气、氢气等。按能源是否具有再生性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后者如石油、煤、核燃料、天然气等。按能源的被利用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前者如煤、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风能等,后者如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前者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天然气等,后者如煤、石油、柴薪燃料等。[2]

不管是那种类别的能源,都具备以下共同特征:一是能源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资源,且绝大多数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二是地球上多数能源储量有限,这些能源会逐渐减少直至耗尽;三是能源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国家、地区不仅能源分布不均衡,同一能源的储量和质量也差别很大。

二、人与自然关系决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所构成的能源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人与自然、人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其生存、发展也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从工业革命至今,凡是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都依靠能源的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人类对大自然无尽的开发和掠夺,而没有很好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之间的有机联系。自然生态系统如同人的身体一样,也是由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要和谐、有序运行,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能源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尊重与可持续利用,能源的生成与消耗不能差距悬殊,而应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并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成为当今社会指导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则。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对后代的关怀,这需要当代人有代际思维方式和代际责任,充分尊重后代人的权利和利益。联合国科技委员会能源分会对“能源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如下共识:能源开发应不仅满足当代人需要,且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能源生产和使用中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不仅要爱惜能源,保护环境,还要实现能源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合理分配和各个地区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正确分工。在能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应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只有合理、节制地使用能源,才能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只有不同国家和地区求同存异,联手协作,才能克服能源的短缺和不足,实现能源分配的公平。

三、以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能源危机的对策

面对当今能源短缺与危机的状况,只有强调人类与能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让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到对能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人们应转变观念与生活方式

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让人们认识到能源的有限性,并全面评估能源的价值,做到珍惜能源。人们在开发利用能源时,应关注自然生态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到能源对生命家园的支撑作用。以水为例,水不仅作为能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巨大作用,水的运动还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不仅帮助完成了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还为人类创造了清新空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全面评估水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爱惜水。反之,如果过度利用水资源,就势必导致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失常,以至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后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另外,很多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燃料有的将在21世纪被开采殆尽,有的则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失去开采价值。而当今社会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高消耗也急速推进了能源的枯竭。因此,人类在开发利用能源时,必须尽力延缓石油、天然气、煤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竭;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要遵循可持续原则,降低能源消耗,防止能源浪费,并努力实现能源的再生产。[3]

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让人们养成正确的消费方式。利已主义是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能源趋于枯竭的源头之一。利己主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类短期利益为最高原则、置自然环境和长远利益于不顾。只有破除利己主义价值观,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眼前利益和人类社会长远利益,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妥善处理能源问题。为此,应该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还意味着精神文明的提升和高尚的生存状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不能把GDP增长和经济发展作为唯一奋斗目标,更不能把对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少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唯一标准。我们应立足国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促使人们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人们应抛弃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充分认识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环保节能的产品。

(二)政府应加强立法与监督

对政府来说,既要引导民众合理利用能源,又要约束企业对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节约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适道德,落实能源节约的道德要求,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因此,政府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电影、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对消费者进行节能知识宣传,使公众树立能源可持续消费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杜绝浪费、减少能耗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另一方面,人大和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人大和政府在制定法律和政府规章时,应将生态化理念注入其中,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关系,通过国家的强制性条文确立起来。[4]

除此之外,政府应本着对国家、民族甚至全球负责的态度,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建立节能生产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是指使用能源过程中得到的有效能源量与消耗的能源量之比,能源效率越高,意味着能源浪费越少。[5]政府应制定统一的能源消耗标准,并对企业是否认真执行能耗标准进行严格监督,对能耗大的生产流程进行强制整改,对能耗大的产品限制其流向市场。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政府应在其管辖范围内负起节约能源的责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必须改变。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以环境的高污染和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以换取发达国家的暂时支持。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手协作、共同应对,才能携手度过能源的短缺和不足。

(三)企业应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能源生产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企业应高度重视对能源的节约,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把“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作为基本的道德责任,走低能耗、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企业完成自身跨跃和生产转型的一种契机。从利益取向看,企业要实现利润,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长远来看,如果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企业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节约能源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为企业规避很多风险,如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整改、各种不必要的官司等。从这种视角看,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就不仅是过去那种纯粹的利己主义,而是将企业生产、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紧密结合的价值取向。要转变企业利益取向,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加强自身道德素养,还要不断加强企业员工对节能减排的自觉意识。

从具体措施来看,企业应将能源可持续性利用纳入高层决策内,并把这种决策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物质循环和能源流动原理,促使能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使整个生产过程保持高能源效率,并减少废弃物排放。企业还应以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为生产导向,勇于承担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节约能源或对能源进行循环利用,也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地球能源的消耗。

(四)社会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倡导循环经济

地球所蕴藏的能源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提升人类认识,提高能源的种类和勘探开发水平,才能真正解决能源危机与不足。受制于目前的技术状况,仍有大量的可采能源深埋于地层之中,未曾开发。但随着未来对能源储集层认识的深化及能源勘探开发水平的提高,这些可采能源将会逐渐被人类利用。除此之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会逐渐降低,并开发出更多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它们在被消耗后可以迅速再生,且产生的污染物很少。这些能源可以带给人类巨大的能量,但囿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人们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但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会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源并开发出更多新能源。当今流行的多联产技术、联合热电技术、“煤制油”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核能发电技术等,便是既节能又环保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开发出很多新能源,让人类逐渐走出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要做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各类能源的使用规划,建立科学的能源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要得到有效发展,还必须强化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能源浪费。[6]

总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只有整个社会都认识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再以大量消耗能源的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而是为保障舒适生活的稳定持久而自觉节约能源,才可能真正落实能源的可持续性。

[1]王革华,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0-215.

[2]赖向军,戴林.石油与天然气——机遇与挑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59.

[3]朱玲.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4]梁学庆,陈红霞.关于资源伦理观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3(3).

[5]朱步楼.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江海学刊,2005(3).

[6]周玉明.可持续发展的多维伦理意蕴及价值取向[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9).

猜你喜欢
能源人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类第一杀手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