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耐力跑恐惧原因探析

2012-08-15 00:43:07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淮北耐力恐惧

陈 强

(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学生对耐力跑恐惧原因探析

陈 强1,2

(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耐力跑是发展大学生身体耐力素质的最主要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让大学生们感觉比较恐惧的一个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主观意识不够、技术动作不正确、自信心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差、客观存在的耐力不足、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素。正确对待并尽量改变这些不利因素,更加有效消除大学生的恐惧,提高耐力跑成绩。

大学生;耐力跑;恐惧

1 前言

耐力跑是发展大学生身体耐力素质的最主要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于耐力跑需要持续长时间进行运动,体力消耗大,产生极度的疲劳,还会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生理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生对耐力跑的恐惧远大于其他项目,如何消除大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通过万方数据库查询多篇关于耐力跑研究的文章,大部分侧重于研究关于大学生耐力跑训练的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具体实践操作方法,而对大学生恐惧耐力跑的原因分析相对较少。从大学生耐力跑恐惧原因入手,通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大学生耐力跑训练提供一些借鉴。

2 大学生自身原因造成对耐力跑的恐惧

2.1 大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强

体育就是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得到身体和身心的锻炼,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大学生中,有许多学生在中、小学根本就没上体育课,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够,体育意识较弱,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不锻炼现在身体也很好,还担心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身体素质很差。当进行一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时,他们就产生恐惧、厌烦心理。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对耐力跑这个项目,大部分都是实践训练,接受理论知识的培养不够。学习期间对耐力跑不敢兴趣,又不主动的去学习,造成对耐力跑的认知度不够。尤其是耐力跑中的“极点”现象,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认识上的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形成极大的压力,产生恐惧感。

2.2 大学生的技术动作要领不正确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合理正确的技术。密切注意每个练习动作应该如何完成,学会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才能对用正确技巧完成练习是一种什么感觉有所体会。必须培养自己的感觉,这需要时间,而且要通过许多练习才能达到目的。耐力跑也一样需要正确的技术,也需要体现感觉,这样才能确保在耐力跑中跑到终点。大学生们对正确的技术动作及其要领关注度不够,往往只在乎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在耐力跑训练及测试中,不能合理安排体力,不能将呼吸与节奏相配合,造成身体疲劳度增加,产生恐惧感并导致失败。掌握正确的跑动技术与合理的呼吸节奏,能有效减缓身体痛苦,舒缓精神压力。这样情况下,耐力跑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2.3 大学生的自信心不强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实现自己愿望和远大理想,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自信这种纯洁而高尚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充分调动自己潜能的动力源泉。自信有助于健康,真正的自信要有勇气正视自己。耐力跑一直是体育教学中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理论认识、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导致从上学以来在这个项目上,一直挣扎在及格的边缘或者被挡在及格线以外,长期缺乏成功的体验,情感上没有满足感。导致严重缺乏自信心。这种心中惴惴不安或者恐惧的心理,严重影响他们身体机能的发挥,导致在耐力跑中身体反应对精神的刺激尤其强烈,导致他们完不成考核,中途退出或者成绩很差。长久下来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更加加重对耐力跑的厌烦情绪。

2.4 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吃苦耐劳并非只有在生活艰苦时才能表现出来,吃苦耐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拥有这种精神。现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都对她们关心和爱护有些过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几乎都没有做过。并且上学和放学都去接送,连步行的机会也没有,很多年下来形成的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失。因此,耐力跑训练过程中时间稍长一些,身体稍微承受一定的负荷,产生供氧不足、呼吸稍困难等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时,他们缺乏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在练习前就找借口身体因素,或者故意装作病态,躲避练习。或者在训练过程中自我降低要求。耐力跑这样考验体力与精神的项目对他们是极大的挑战。很多学生缺乏毅力与精神,很难挑战成功,耐力素质并有不断下滑的趋势。

3 大学生对耐力跑恐惧客观因素

3.1 耐力跑的特点

耐力跑单调且艰苦,趣味性差和娱乐感差。由于耐力跑这项运动需要持续较长时间进行,对运动者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很容易产生极度的疲劳,随之而来的就是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生理现象。长距离的单一动作,机械重复这种特点决定了耐力跑比较单调、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在耐力跑练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反应,只是轻重而已,这直接考验学生的身体适应性。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强,不可避免的让学生产生畏避心理。

3.2 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当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工作计划中,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一方面是重智轻体的思想在作崇,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我们现在学生、上一代的脑海中,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有不怕,体育就摆在一个非常不重要的位置。另外一方面是升学率的指挥作用,对中考来说,体育成绩它占总成绩的分量微乎其微,对高考而言更是一文不值。在升学率及重点率的指导下,体育课被有的学校硬压住,可上可不上,是当前很多学校的普遍认识。在评三好学生时体育成绩不考虑,只看文化课。这样导致学生的体育课得不到保证,而体育课基本上大都要求在学校教学场地上,这决定耐力跑就只能在400米跑道上周而复始,一圈一圈的围绕跑道进行单调动作的重复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产生恐惧,而使运动兴趣下降。

3.3 教师的教学程序不合理

耐力跑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需要组织合理的教学程序,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耐力跑训练过程中从不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直接进行训练,不遵守动作技术形成的过程的认识——理解——练习——巩固——提高的规律。大部分学生都害怕耐力跑中的“极点”现象带来的身体反应,错误地认为这就是身体的极限,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在练习前先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耐力跑途中因人体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向同学们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让他们充分理解这样的理论认识,再投入到耐力跑的练习当中去,才能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平稳度过身体的“极点”现象,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4 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单一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兴趣,排除外界各种干扰,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课过程的顺利进行。很多体育教师在组织耐力跑教学时,没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缺乏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只让学生在操场上跑圈。没有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出发,没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采用统一的方法和规则对学生进行训练与考核。这样体质好的学生和体质差的学生都感觉得不到尊重,从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 建议

4.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努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改变目前的消极态度,使他们焕发出当代大学生应有青春活力。

4.2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应有重视,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与体育课和其他科目同等的待遇,还给学生们纯粹的体育课。

4.3 教师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培养,让他们懂得耐力跑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明白耐力跑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害怕的心理。

4.4 教师按照教学秩序组织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念和动作,适当改变一下考核规则,让学生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4.5 改进训练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或者用暗示法等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方法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

4.6 适当的改变教学环境,减少单一环境对学生的刺激,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采取变换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习兴趣。适当的改变练习形式,改变单一的练习方式,减少对学生副刺激,舒缓压力。

[1]周坤.论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迟化,刘东波,夏忠岩.无痛苦跑对改善大学生跑步恐惧心理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7,(4).

[3]王金娟.女大学生耐力跑恐惧心理成因探析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

[4]李汉辉.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5]易保红.提高女生耐力跑的趣味性[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6]乔玉芳.高校学生耐力跑教学方案的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2).

G807.4G822

A

1671-8275(2012)02-0104-02

2011-12-03

陈强(1978-),男,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静 思

猜你喜欢
淮北耐力恐惧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12
恐惧更奇怪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7
《淮北枳》
学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9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