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7:48潘宏峰张玉凤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村

潘宏峰,张玉凤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河北省临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临西 054900)

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潘宏峰1,张玉凤2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河北省临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临西 05490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总量的大多数,农民的素质对中国的和谐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兴国的重要战略。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我国实现“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根本保证,探索这一培养模式,对“纲要”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早已成为立国之本,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同样在于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既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关于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这样定义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的、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在《纲要》中,党和政府首次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到国家人才战略层面的高度上来,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当作国家六类重点人才建设中的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800万人。

以目前的820万(2008年数据)增加到2020年的1800万,这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是艰巨的。而且,提高的不仅仅是数量,更是层次,从目前的中专以上学历比例的3.9%,提高到2020年的超过10.0%,考虑自然减员的因素,12年年均培养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也就一百多万。这样大的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的又是不同于大专院校学生的农村劳动者,仅仅靠现有的农技推广辅导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大专院校,尤其是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地方高校的介入,才有可能完成。

1 国内外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对比

近年来,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一浪高过一浪,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本领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只有培养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农村经济主战场上大显身手,才能彻底改变当地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理论教育与实践探索。千百年来,我国的农村中的“能人”,几乎全部是普通的农家弟子通过生产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父辈传授的间接经验而成为“能人”的。这对于以手工为主的农耕方式尚可应付裕如,但面对生产机械化、产品多元化、管理技术化的现代农业,这种培养模式早已跟不上形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教育组织于是应运而生。

美英等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与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经营好自己的土地,农场主对雇用的农工或徒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将工业化结果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期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为了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美国政府早在1862年就制定了《莫雷尔法案》。《莫雷尔法案》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育法,该法案规定,各州应在5年内至少建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后来这类学院被称为“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为美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1917年联邦政府颁布《史密斯休斯教育法案》(Smith-Hughes Act),规定联邦拨款在中学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近年来,美国财政每年用于农民教育的经费达600亿美元,对于总数不到300万的美国农民来说,人均享有的教育经费超过2万美元。

英国则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民提供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有作物保护、农学、农业经济和市场营销等,这些任务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英国政府还规定,农场工人上课时间的工资由农业培训局的政府基金支付。

德国农民培训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有官办培训机构,还有合作社以及教会系统的职业培训机构。学员只有拿到绿色证书才能允许独立经营农场。这种严格的职业教育制度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

相比之下,我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政府行为还是进入21世纪才开始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职院校、县级人才中心、乡级人才站、村级各类专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等为节点的教育培训网络。但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足,高校参与热情不高,我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想在2020年达到预期目标,没有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不现实的。

2 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地方高校即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是相对于中央部属高校而言的高等学校。地方高校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等,大多数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在数量上,地方高校有2500多所,是部属高校的20多倍,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由于地方高校分布广,且多属于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大学,相对于研究型的部属高校更适宜推行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培养模式,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比中央部属院校更具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

由于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上,地方高校更倾向于就业市场,就使得地方高校在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上与现代农村所需要的各类实用型人才更加契合。

现代农村的实用型人才包括:

(1)科技推广型人才。这是一批在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人才。

(2)生产开发型人才。这是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农副产品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农村科技成果转让,为农产品销售等牵线搭桥的实用人才。

(3)经营管理型人才。这是一批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4)生产实用型人才。这是一群有较高生产技能和特长的实用型人才。如农村科技示范户、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致富带头人,以及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工巧匠。特别是熟悉新型农机具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农机技能人才。

(5)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这是一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农村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不再只是仅会种地的传统农民,而是现代的农艺师、机械师、会计师和项目经理,这正是地方高校主要培养的人才方向。

除师资因素外,生源因素也是地方高校面向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当前到2020年,我国的应届高中毕生将逐年减少,而高中毕业直接留学境外的学生将逐年增加,这必然导致转轨后的地方高校生源不足,资源闲置浪费。地方高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地方高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项“利校利农”的双赢。国家可以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经费投给学校,避免了机构的重复建设和大量行政经费的支出,农民也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并获得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3 结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尽管到2006年,我国的农业税条例被废止,亿万农民告别延续了2600多年的上缴“皇粮国税”的历史,但中国农村经济对中国总体经济格局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中国9亿农民的富裕关系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9亿农民的富裕,与1800万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如此庞大的人才群体的培养,离开了2500多所地方高校的支持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地方高校要及早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组织与培训不仅有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经济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地方政府要真正做作开源节流,节省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以保证农民教育经费的充足与及时,只有这样,2020年的1800万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才不至于流于一纸空文。

[1] 冯丹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理论月刊.2010(12).

[2] 齐素乱.农村人才困境及其出路探讨[J].湖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3] 徐元锋.让去农村下基层的有志学生不悔选择[N].人民日报.2008-03-26(3).

[4] 杨晨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8-04-02(4).

[5] 罗旭.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闪光.光明日报[N].2008-05-09(5).

[6] 柏群.日本新农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7] 胡紫玲,沈振锋.从《莫里尔法案》到《史密斯-利弗法案》——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9).

[8] 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二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责任编辑:郭书俊)

F323.6

A

1008-3782(2012)02-0070-03

2012-02-17

潘宏峰(1964-),男,黑龙江桦川人,佳木斯大学产业办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