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以润之”议五苓散

2012-08-15 00:50:23贾新改申霖来
世界中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腠理五苓散肉桂

贾新改 申霖来 张 磊

(1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007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辛以润之”即辛润法,是临床上运用辛味药物治疗因津液运行不畅而出现燥证的一种方法[1]。辛润是药性功效和治法的统一,辛通过其行散、行气、行血的功效而实现辛可致润和辛可助润[2]。辛润法是《内经》关于五脏苦欲补泻的理论之一,见于《素问·藏器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又,《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经文原意是指冬令时节,寒性收引,阳气内敛,腠理闭合,津液运行不畅而出现燥证。

《素问·经脉别论》论述人体水液运化过程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盖人身行水之权,在于肾与膀胱,但同时少不了肺的宣发通调与脾的健运转输。津液的生成与输布需要气的推动,正如前贤所谓“凡人身之津液……必以气化而生”(《续名医类案·消》),冉雪峰所谓“气化水、水化气”也。若感于寒邪、腠理闭合,影响及肺肾,肺与肾气化失司则水液停蓄而津液不布,可出现小便不利、水肿、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皮毛干燥等燥象。此燥之生,是由于寒邪束表、气化失司所致,治疗当用辛散之品,开泄腠理,使寒邪得散,阳气得通,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排泄,则机体得润、燥象得解。对此,张景岳在《类经》中作了精辟的论述:“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盖其能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也,水中有真气,唯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故可以润肾之燥。”张子和《儒门事亲》谓“辛能走气,能化液”。可见,“辛润法”所用的辛味药并非直接滋补津液,而使通过“辛走气”“辛散”的作用,宣发腠理,使气行津开,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排泄从而达到“润燥”“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的效果。

对于寒邪束表、腠理闭合以致气不化津所出现的燥证,当使用辛润法,辛以润之。单纯水饮内停亦可阻滞气机,使得气不化津、津液失于输布而出现燥证,亦可使用辛润法,辛以润之[3]。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其证以小便不利为主,并伴有身热头痛、口渴欲饮。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故渴欲饮水;饮入之水不得输化,故愈饮愈蓄,愈蓄愈渴,饮入之水,无有去路,甚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笔者认为,表邪不解则腠理闭塞,腠理闭塞则膀胱气化不利,非必太阳表邪传经入腑之谓也。前者,脉浮、身热,为有表证,由于寒邪束表、气化失司以致气不化津而出现消渴、小便不利,这与《内经》中的“肾燥证”如出一辙;后者,表证不明显,由于水饮停蓄以致意欲饮水、反不渴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此时正如成无己所说的“水蓄不行则肾气燥”。两者相互影响,都是由于气化不利、津液不得输布以致而出现的相关燥证,而并非津液绝对不足。治疗用五苓散温阳利水、化气行津,其中就体现了“辛以润之”的治疗原则。

五苓散中桂枝一味,《神农本草经》谓之“辛温无毒”,成无己谓之“利肺气”,张元素谓之“开腠理”。盖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因此利肺气便能开腠理,两者是相互的。又因为“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藏》),故利肺气、开腠理即有利于三焦膀胱之气化。所以桂枝的辛温,既能入肺经发汗解表开腠理,又能入膀胱经温阳化气利小便,使得气行津开而燥证得消,很好的发挥了“辛以润之”的作用。白术甘温,健脾化湿,助脾转输津液,使得水液上呈于肺,从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不直驱于下。茯苓、猪苓、泽泻,《本草思辨录》谓此三味药“皆淡渗之物,其用全在利水”,能使留饮尽去,并使热随溺解、寒随饮消。如此一来,津液敷布,气化通调,消渴、小便不利、水逆等症自消。

有医家认为五苓散中的“桂”既可用桂枝,也可用肉桂。如张璐《伤寒缵论》谓“欲兼温表,必用桂枝;专用利水,则宜肉桂”,又如罗美《古今名医方论》谓“伤寒之用五苓……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阳也;杂证之用五苓者……兹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虚寒之气始得运行宣泄”。我们认为,寒邪束表、气不化津者,用桂枝辛温解表、开通腠理,能使气化行而津液布;水饮停蓄、津液不布者,用肉桂温化水饮、通利膀胱,能使小便利而水饮消。二者均是“辛以润之”的体现,况两证常相互影响而发病。不过,桂枝可作肉桂温阳之用,而肉桂难以代桂枝发汗之能。五苓散方后云“多饮暖水,汗出愈”。此“汗出”一方面是为了解散表邪、开通腠理;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停蓄之水经由皮肤消解。成无己云“辛散水气外泄”,尤在泾云“表里分消其湿”,皆谓此也。故《金贵要略》云“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已将五苓散的功效明确定义为“利小便、发汗”。桂枝在此方中可谓一药两用,表里同治。有表邪则兼而发之,无表邪则功专利水,使蓄水经由由皮肤及尿道同时排泄,且其利尿作用已被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4]。因此,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称桂枝“外能散不尽之表,内能解有余之结”,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称桂枝“为此方之关键”,均非过誉。但若遇沉寒痼冷之疾,或饮邪势盛之侯,桂枝力弱恐难奏效,此时可用肉桂以加强其温通、辛润之力。

另外,方后注云“多饮暖水”。此“多饮暖水”亦是为解渴而设,有补充水分的作用。我们认为,五苓散止消渴之功,一在于恢复气化,一在于多饮暖水。伤寒汗吐下后,水分缺失,故云“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若机体气化不利,则饮水再多亦不得化为津液,以致随饮随消。应首先发挥桂枝“辛以润之”的作用,使气化恢复,才能保证饮入之水能循常道而行,得以正常的输布。又,人体胃气为温暖冲和之气,与冷水不宜,而暖水性温,入胃之后即敷布周流,于体内气机无碍。正如著名中医家赵锡武所说:“多服暖水,是补充失去之津液。”[5]

历代医家用五苓散“辛以润之”的治验甚多,其中《名医类案》所载两则医案就堪称典范。其一云:友人王晓同寓云中,一仆十九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卷一·伤寒》)。其二云:程仁甫治孚潭汪尚新之父,年五十余,六月间忽小便不通,更数医,已五日矣。予诊其六脉沉而细,曰:夏月伏阴在内,因用冷水凉药过多,气不化而愈不通矣。用五苓散倍加肉桂,外用葱白煎水热洗,一剂顿通(《名医类案卷九·淋闭》)。两例均为感寒而得,一伤于外寒,一伤于内冷,一表现为饮水即吐,一表现为小便不通,但其气不化津的本质则相同,故均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而取效。只是后者小便不通数日,势甚危急,故重用肉桂并加用葱白,加大了辛温通阳的力量,是对“辛以润之”的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五苓散很好的体现了“辛以润之”的治疗原则,可广泛用于因寒邪束表或水饮停蓄以致气不化津、津液不布而出现的诸多病证。

[1]朱伟常.辛润发微[J].中医杂志,1986,27(1):47-48.

[2]杨秀明.再议辛润[J].广西中医药,2001,24(1):45.

[3]张卫华,刘舟,刘华东.辛润法的机理和运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23.

[4]赵建一.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J].光明中医,2010,25(8):1546.

[5]中国中医科学院.赵锡武医疗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

猜你喜欢
腠理五苓散肉桂
腠理玄解*
中医学报(2023年11期)2023-12-21 09:37:21
罗定榃滨镇举行肉桂文化节
源流(2023年5期)2023-07-01 14:07:24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环球中医药(2022年9期)2022-01-01 17:01:15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五苓散治盗汗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6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