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书法的文化价值刍议

2012-08-15 00:48:40任晓明
关键词:笔画书写汉字

任晓明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和中国文化热现象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升温。由中国政府支持开办的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遍地生根开花,大量汉语教学志愿者和高校教师受中国国家汉办委派,到世界各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汉字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怎样认识汉字书法的独特文化价值,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使之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汉字书法的文化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书法艺术审美价值

这是对外文化传播中汉字书法最具特色的价值体现。对于熟知传统艺术门类的国际友人而言,汉字书法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有待认知的艺术领域。一种实用的文字的书写可以演变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门类,与文字的使用并行不悖、相伴而行、绵延数千载,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绝无仅有。从甲骨文到后来篆隶楷行草的字体演变,再到时代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性风格流派的递进嬗变,其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审美思想不可谓不博大精深,玄妙神奇,魅力无可比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汉字书法艺术审美价值的传播,可以打开他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艺术乃至文化的大门,汉字书法完全可以成为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

汉字书法的艺术审美价值具体表现为形式美和精神美两个层面。

汉字书法的形式美首先来源于汉字的形式美。汉字的形式美对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起着两个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是以汉字书写形体的演化为线索,构成了魏晋以前的书法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书体演进和魏晋以后书法史的时代审美特征鲜明、书家林立、新意迭出的书法风格演变,它们都是最终体现在字形的差异上。没有汉字的形式美基础就不可能有中国书法的艺术美的创造。其次是以形式美欣赏为基础的书法欣赏和形式美探讨为基础的书法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书法艺术的真正觉醒。汉字的形式美使文字的书写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就了书法艺术昨天和今天的辉煌。

汉字的形式美是汉字书法艺术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这门从文字实用中发展起来的书写艺术,其形式美的内涵有别于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所固有的形式美,主要包括:笔画的形式美、笔意的节奏韵律美、结构布局的空间美(对立统一对比和谐美)等方面。

笔画的形式美通过用笔的中侧、提按、转折、顿挫等丰富的技巧手法,表现为笔画的立体美、力度美。立体美确为中国书法线条独有的美学特征,二维平面的纸上线条却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独有一种厚实之美;力度美则是线条粗细、长短、曲直、方圆等视觉外观传达出来的心理感觉,传为卫夫人《笔阵图》这样描述书法的笔画力度美:“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作者对线条力度的美学取向一目了然——有骨有筋之书为书家所重,所以世传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力度之美为“颜筋柳骨”。《笔阵图》还用一组自然物象描述书法的笔画之美,诸如“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使我们对抽象的点线更加具体可感,触手可及、如在目前,这就是理论家赋予线条特有的形式意味。

笔意的节奏韵律美。这是笔画线条最具时间性的美学特征,它使作为客观实体的点线在书家笔下变成富有生命力的时间推移。它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使转映带等技巧使留在纸面上的墨迹有枯湿浓淡,线条整体呈现出动态的节奏韵律,即南朝谢赫绘画六法所言“气韵生动”。汉字书法的节奏韵律之美具有时空结合的特点,即书写的顺序性展开是不可重复的,毛笔丰富敏感的表现力将书家的动作过程通过一定的二维空间展开、留迹于斯,书家的心理轨迹在一招一式中展露无遗。一个深谙此道的鉴赏家完全有能力将这种视觉形象转化为心理过程而“意与古会”,与古人达到心灵的契合,正如姜夔《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这是汉字书法臻于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生命运动和情感变化的艺术素质之所在,实用的文字书写断不会关注这样的内容。

结构布局的空间美。汉字通过对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的抽象概括,其字势本身融合了形式美的诸多因素。不仅如此,书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它更多独创的个性空间。当这些空间形式得到审美认同而被普遍接受的时候,它们就构成美学观念和情感指向明确的艺术语言,成为集体审美意识的结晶。书法的空间之美首先源于笔势及由此产生的字势之美,汉代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蕴涵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笔势往来相互生发,进一步生成或深沉、或潇洒、或平和、或激越的富有生命运动特征的形势之美。“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它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打破汉字固有的方块式空间形式,把字内空间向外部空间延伸,有墨迹的“黑”与无墨痕的“白”互为依存,相得益彰,共同塑造着书法的空间之美,字势就进一步拓展为整体布局的对立统一、对比和谐美,人们常常用“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来概括这种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最终达到与自然同构的至高境界。书法的空间之美已经超越单纯的形式要素,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哲学层面,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渊源。

汉字书法的精神美。汉字书法的创造主体是书法家,成功的书法作品自然成为书家人格精神甚至时代审美特征的反映,由此而使汉字书法超越形而下的形式美的层面,和中华文化互为表里,融合共生,经过历代书家个性风格的积淀和时代审美风尚的沉积,最终“技进于道”,成为独具中华文化精神美的艺术门类。汉字书法的精神美表现为形式美所蕴含的古老哲学精神、时代审美思潮演进中的趣尚之变、儒释道宗教文化思想影响下的风格表现、人格力量与道德评价等方面。

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以阴阳刚柔的对立转化来认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智慧。以此返观汉字书法形式美的诸要素,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主次、藏露,节奏的轻重缓急、擒纵收放,空间的奇正疏密、黑白虚实,墨色的浓淡枯湿,无不把辩证法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又不动声色,它以至简至纯的黑白形式表达出无限丰富的精神内涵。当我们追溯深层的文化渊源时,我们发现其精神美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它也实际上成为古老哲学思想的缩影和具体表现。审美思潮在不同时代总会有新的发展和差异,汉字书法的审美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特征。各具特色的审美思想虽然远隔千年,仍然让我们为之着迷。儒、释、道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刻的宗教文化思想,它们同样也影响到书法精神美的表现,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书法风格总体上具有中和之美和阳刚之气,道家文化影响下的书法风格更加倾向于自然天成之趣,讲求虚实相生和有无之境,佛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并进一步渗透到书法领域,禅味书法也便应运而生,或狂肆、或淡定、或纯净、或空灵、或枯寂,无不成为书家心灵的写照。书法既为“心画”,则书家和理论家都从生命的原则出发,赋予书法以人格之美,形质与神采、气度与风韵、情感与表现,这些审美范畴都与书法的人格象征意味产生联系。特别是自宋代以来,书法评价体系中加入了道德元素,或书以人贵或因人废书,我们在为颜鲁公刚毅雄特、正色立朝、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激励的同时,同时也为赵孟頫、王铎式的委曲求全人生而扼腕叹息。今天我们来认识这种评价标准的不足时,毋宁说它是给书家的艺术之路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情操标准,对古人我们不必求全责备,对自身倒是要时时警醒。

笔者以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汉字书法的艺术审美价值的认识的展开方式,从形式美的普遍规律入手结合汉字书法的实例分析是切实可行的。因为中国文化圈以外的欧美学生来体验中国文化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几乎没有或知之甚少,需要从可视的美的形式入手,首先培养他们对汉字书法的兴趣。而且我们丝毫不要小视他们对于形式美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笔者通过四周(仅仅四次)的书法教学,这些学生已经能够把方块汉字写得中规中矩,一些小的问题也是一点即通。有了这样的基础,再上升到精神美的认识层面,逐步渗透,学生对于汉字书法审美价值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入。

二、文字教学价值

汉语被公认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种,汉语难说、汉字难写是最大的障碍。为此许多语言教学专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其实,通过汉字书法教学就能达到较好的汉语、汉字学习效果。

汉字书法的文字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笔画教学和结构教学两个方面。首先,文字教学选取楷书作为标准字体。楷书以其规范、稳定的、美观的字体特征沿用1800余年,从形体上说,有榜书、大楷、中楷、小楷之分;从大的风格类型上说,有魏晋小楷、唐楷、北碑之分;从个性特征上说,有钟王、欧褚、颜柳、赵董的差异。无论是文字的规范性还是书写的艺术性,楷书作为正体字的地位不可动摇。其次,笔画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汉字教学一向注重“笔画-部件-偏旁-整字”的结构系统,教学生认识和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是第一步。汉字书法的笔形特征明显、粗细变化清晰、方向韵律感强,力韵兼具,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分析还是学生的认知模仿都很直观明确,教师如果具有书法的修养甚至精通书法,他在从事汉字教学中一定是如鱼得水、举重若轻了。相反,如果是对书法不甚了了,甚至不能做很到位的演示,教学的效果两相对照,不言而喻。再推进一步,对汉字笔画的运笔方法和书写的节奏韵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书写艺术的角度来学习和体验,帮助学生记住笔画特征,避免了学生简单地画线描摹、动作单调重复。否则,不仅时间久了枯燥乏味,而且也不利于加深记忆。除了基本笔画,笔画变形及其运用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拼音字母的线性书写方式的确要简单得多,所以习惯了这种书写方式的欧美学生乍一见到汉字就畏惧三分,更何况除了基本笔画还有近三十种变化写法!这时候,如果从书写的艺术性上来认识,告诉学生,汉字的艺术素质首先就体现在:笔画在不同的使用部位有不同的笔形要求,笔形的应时变化最终可以达到结构的丰富、和谐,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读,就使学生消除畏难心理,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欣赏、体验式学习,比直接教30种变化笔形,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楷书的结构规律性很强,所以汉字结构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楷书结构理论的既有成果。在形式组合规律的层面,可以给学生分析笔画与结构之间相互生发的关系、结构的整体认识原则(方块构造)、独体字与合体字的结构侧重点问题、合体字的部件比例与搭配关系,这些都可能使汉字教学在注重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文化的深层内核延伸。例如合体字的教学,在研究专著里面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结构形式罗列一遍,这对于学生建立起从部件到整字的组合通道和从整字到部件的分析通道,使他们更好地认识汉字结构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即使做到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字形还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楷书结构避让、穿插、呼应、连贯等规律性认识来指导书写实践所致,而这一知识链的缺乏又直接反映出汉语教师在书法艺术方面知识的匮乏。汉语教师的能力构成一定要有关于汉字书法艺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修养,无论是汉字教学的入门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书法能力都会使教学如虎添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艺术审美的快乐体验,学习的效率也会倍增。在中高级阶段,适当开设一些书法实践和欣赏的课程,通过不同书家在结构处理上的风格差异的比较介绍,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和汉字的兴趣。

汉字书法依托于文字的书写而存在,学习书法本身也是学习汉字,而且通过学习书法来学习识读汉字远比语言学习中的集中识记汉字要有趣味得多,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书法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笔者在教学中感觉到,由于书法专业方面的能力结构使我的生字教学和书写示范常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而书法教学中面对几乎没有汉语基础的学生,我曾经担心:这样的学生能学好书法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不但学好了汉字书法,而且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汉字的音、义等要素,书法教学又自然延伸到文字教学方面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种形象、直观、动态的教学方式和体验过程经过实践检验是极受欢迎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大力挖掘汉字书法在汉语言文字教学中的价值。

三、文化信息传播价值

我们知道,汉字书法不仅仅是写汉字的艺术,它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在宋以前几乎都要依赖于手工书写才得以保留下来,宋代印刷术的改进虽然取代了以往书法所肩负的实用抄录功能,但是,留存在书法作品中的诗文联语仍然浩如烟海,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文化通过书法这一媒介而广为传播。考古学上的历次发现除了日用器物以外,恐怕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文字材料了,因为这些文字材料往往兼有艺术和史料的双重价值,其中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尤为史家所重。从书法演进历史的角度来看,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实用和艺术结合的前书法时期,书法大量地留存在古人的实用性文体中,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简帛刻石文字等。汉末魏晋以降,书法的艺术表现和文学的意境结合得更为紧密,很多传世经典如《兰亭序》、《寒食帖》、《李白忆旧游诗》等都是书文合璧的杰构,文学的意境激发书家的创作灵感,书法的表现欲望又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深层意境。因此,书法创作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注重文辞内容的优良传统。对联也是宋代以来从诗歌中派生出来的新的文学样式,其语言精炼、韵味独特,受到书家的青睐。无论是居家的室内装饰,还是风景名胜的人文景观,对联书法都是一道亮丽隽永的风景。又如,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书法的结合也是很成功的例子,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题记、经生体写经楷书成为重要的书法风格和样式。书、画、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形式,而且相互渗透影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诚如赵孟頫所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强调篆刻首先必须精通书法特别是篆书,最终达到篆刻与书法二者的融通。诗、书、画、印综合发展,成为古代文化人的身份标志和重要的文化现象。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的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吴昌硕,作为一个个体的文化人,他们就是一座丰富的中国文化宝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借助于汉字书法教学,加强文化信息量的注入,可以激发外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求知欲,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种类、式样、内涵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引导他们对中国文化做更深入的研究、学习,书法教学就会向着文化领域进一步拓展,收到一箭双雕、一举多得的功效。在汉字教学中,讲到书写工具时,硬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毛笔对他们来说就比较陌生了,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介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书法艺术,并现场示范书写,也给他们体验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在书法教学中,笔者把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汉字的字形特点和结构形式、唐诗、对联、书法名家、书体常识、书法作品的构成要素等文化知识穿插进去,力求理论与实践、技法与文化、临摹与创作交叉结合,在汉字书法教学中扩大文化信息量。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常常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例如,有一副课堂训练对联“尽日相亲惟有石∕长年可乐莫如书”,学生就问“为什么惟有石相亲?”我就解释中国人赋予石头坚强、质朴、自在闲适等多种品性,中国文化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都寄托了文人士大夫高雅清逸的人文情怀,学生觉得中国文化很有意思,值得去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和精心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是笔者对于汉字书法的文化价值的粗浅认识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相信随着人们对汉字书法的文化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书法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向深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必将开辟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

[1]张怀瓘.书断[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57.

[2]卫 铄.笔阵图[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2.

[3]姜 夔.续书谱[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94.

[4]蔡 邕.九势[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

[5]孙过庭.书谱[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5.

[6]周 健.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0,143.

猜你喜欢
笔画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1:06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找不同
一笔画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